“这样一算,办了村学,咱家一年还能省下150两银子的束脩,娘,您说划不划算?”
“哪能这样算,女娃上什么学?”
别说孙女了,老冯氏根本就没想过让孙儿们去读书识字。
办了村学,束脩是不要钱,那笔墨纸砚的开销,谁撑得住呀?
即便是撑得起一年两年,那一两年后呢?
老大都寒窗苦读二十载了,不是谁都能像老大媳妇无怨无悔一路支持。
何必给人希望,又让人失望呢。
老二、老二媳妇,老三老三媳妇,还有老四、老四媳妇整天就想吃屁,也不瞧瞧他们一年到头能挣几个钱,还送儿子们去读书,怎么不上天入地?
唉,她辛辛苦苦攒的钱,迟早要被那几个想痴心妄想的惦记完。
要不还是分产不分家?
让他们去折腾,看看能折腾出什么个花样来。
只有刀割到自己肉上了才会知道心疼。
任晚秋无所谓,又不是她闺女,心疼别人,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您说不上就不上呗,反正我家大妹算账女红无一不通,琴棋书画他爹也有在教,以后说上京师的亲事都不成问题。”
“……”这老大媳妇是想被人套麻袋吧?
涂溪听后,只感觉自己完全没有任何优势了:“大嫂,我也要嫁去京城!”
“幺妹,你不嫁县城了?”难道她看不上楚家秀才了?
还是她和大妹误会了?
涂溪用力地摇了摇头!
任晚秋怕她胡来,等来等去一场空,只能恐吓她说:“那你就得成老姑娘了,你大哥若是来年顺利过了会试,又成了进士,在京师站稳脚跟也得要个三五年时间。”
她没敢说的是即便成了进士,也还是要去六部之一实习。
等实习期结束,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能幸运等到实职空缺,就得出京走马上任。
在哪都待不久。
一生都在漂泊。
这古代车马慢,给涂溪撑腰,别说黄花菜都凉了,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所以,还不如就嫁曲溪县内。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以后涂筱碧的亲事,任晚秋都有点愁。
“我不怕,老姑娘就老姑娘,我不是还得还你钱吗?”
“老姑娘怕是只能当人后娘!”
“……”
任晚秋担心她不死心,又继续戳心窝子说:“幺妹,你欠我的钱,我也不用你还了,你都那么大岁数了,已经是老姑娘了,一年之内把自己嫁出去吧。
在这期间,你在家里就多指点指点二妹她们几个做做绣活,等二妹她们四姐妹能靠女红挣钱了,以后也会孝敬你这个老姑的。”
老冯氏认为老大媳妇说得在理,以后老闺女就算不帮忙干家务活,她二嫂三嫂也不会多说什么了。
就是老四媳妇那怕是会有点麻烦,因为小冯氏没生有闺女。
“老闺女,就听你大嫂的,以后别光待屋里自己蒙头绣花,多指点指点你侄女们。”
“娘,我知道了!”
“老四媳妇,你还年轻,肚子争气点,再生两三个闺女那就圆满了,以后跟着她堂姐们学绣活,自己攒嫁妆。”
小冯氏:“……”
她连着生了三个儿子,引以为傲肚子争气,这一下因为没生闺女,又成不争气了。
真是好气哟!
涂溪一直被任晚秋牵着鼻子走,差点掉入对方的语言陷阱里了:“大嫂,你也是十八九岁才嫁给我大哥的。”
大嫂都能老牛吃嫩草,她其实也可以的。
她马上就能挣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