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八都小说 > 其他类型 > 红楼:贾琮崛起贾琮贾赦大结局

红楼:贾琮崛起贾琮贾赦大结局

绫绫依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且说荣国府内,正值寒冬腊月,凛冽的北风裹挟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肆意地飘落,将整个府邸装点得银装素裹。贾母的花厅之中,暖意融融,众人围坐在红彤彤的炭火旁,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欢声笑语不断,将冬日的寒冷隔绝在外。王熙凤身着一袭华丽的锦缎棉袄,领口与袖口皆镶着洁白如雪的狐毛,愈发衬得她容光焕发。她正眉飞色舞地讲着近日在府里遇到的趣事,讲到妙处,还夸张地比划着,时而模仿那新来的小丫鬟的懵懂模样,时而又学起管家娘子们的精明算计,逗得众人忍俊不禁。“凤辣子,你可真真演的太像了!”贾母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都透着欢喜,手中的暖炉也随着笑声轻轻晃动。李纨嘴角挂着温柔的笑意,轻轻用手帕掩住嘴,点头附和道:“凤丫头这风趣劲儿,整个府里怕...

主角:贾琮贾赦   更新:2025-04-28 15:5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贾琮贾赦的其他类型小说《红楼:贾琮崛起贾琮贾赦大结局》,由网络作家“绫绫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且说荣国府内,正值寒冬腊月,凛冽的北风裹挟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肆意地飘落,将整个府邸装点得银装素裹。贾母的花厅之中,暖意融融,众人围坐在红彤彤的炭火旁,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欢声笑语不断,将冬日的寒冷隔绝在外。王熙凤身着一袭华丽的锦缎棉袄,领口与袖口皆镶着洁白如雪的狐毛,愈发衬得她容光焕发。她正眉飞色舞地讲着近日在府里遇到的趣事,讲到妙处,还夸张地比划着,时而模仿那新来的小丫鬟的懵懂模样,时而又学起管家娘子们的精明算计,逗得众人忍俊不禁。“凤辣子,你可真真演的太像了!”贾母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都透着欢喜,手中的暖炉也随着笑声轻轻晃动。李纨嘴角挂着温柔的笑意,轻轻用手帕掩住嘴,点头附和道:“凤丫头这风趣劲儿,整个府里怕...

《红楼:贾琮崛起贾琮贾赦大结局》精彩片段


且说荣国府内,正值寒冬腊月,凛冽的北风裹挟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肆意地飘落,将整个府邸装点得银装素裹。

贾母的花厅之中,暖意融融,众人围坐在红彤彤的炭火旁,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欢声笑语不断,将冬日的寒冷隔绝在外。

王熙凤身着一袭华丽的锦缎棉袄,领口与袖口皆镶着洁白如雪的狐毛,愈发衬得她容光焕发。

她正眉飞色舞地讲着近日在府里遇到的趣事,讲到妙处,还夸张地比划着,时而模仿那新来的小丫鬟的懵懂模样,时而又学起管家娘子们的精明算计,逗得众人忍俊不禁。

“凤辣子,你可真真演的太像了!”

贾母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都透着欢喜,手中的暖炉也随着笑声轻轻晃动。

李纨嘴角挂着温柔的笑意,轻轻用手帕掩住嘴,点头附和道:“凤丫头这风趣劲儿,整个府里怕是找不出第二个,也只有她能把这些琐碎事儿讲得这般有意思。”

贾探春兴致勃勃地接口道:“嫂子,你再讲一个,这般有趣,可千万别停了,我们还都想听呢。”眼中满是期待,就盼着王熙凤再道出些新奇事儿。

这时,丫鬟们脚步轻盈地端上了热气腾腾的奶茶和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糖蒸酥酪,香甜的气息瞬间弥漫在整个房间,愈发增添了几分温馨的氛围。

众人一边品尝着冬日里的暖食,一边继续着欢快的交谈,好不快活。

贾迎春拿起一块糖蒸酥酪,轻轻尝了一口,脸上绽出一抹甜笑,拿起另一块递给林黛玉:“林妹妹,你快尝尝这个,刚出锅的,甜得很呢,可好吃了。”

林黛玉浅笑着接过,轻声说道:“多谢二姐姐,看着就诱人,想必味道定是极好的。”

众人正聊得兴起,就在这时,贾政神色匆匆,一脸紧张地大步走进花厅。他脚步急促,神色凝重,众人见他如此模样,原本此起彼伏的笑声瞬间戛然而止,每个人心中皆涌起一丝不安。

贾政向来沉稳持重,此番这般失态,必定是出了天大的事情。

“老爷,可是出了什么事?”王夫人率先起身,面上有些焦急地问道。

贾政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前方战事紧急,女真大军压境抚顺关,攻势异常猛烈,如今那抚顺关岌岌可危,随时都有被攻破的可能。蒙古大军也在边境蠢蠢欲动,随时可能进犯,这局势,实在是危急啊!”

众人听闻,皆是脸色大变,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变得压抑起来。

贾母一听,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眉头紧锁,神色忧虑,手中的暖炉也微微颤抖起来:“这可如何是好,这兵荒马乱的,咱们贾府可别受牵连。”

王熙凤见状,连忙快步走到贾母身边,轻轻握住贾母的手,温声安慰道:“老祖宗,您放宽心些。咱们贾府福泽深厚,这么多年来经历了多少风浪,还不是都平平安安地过来了,这次也定不会有事的。这朝廷也不是吃素的,肯定能想出应对之策。您要是愁坏了身子,我们可都心疼,那可就不值当了。”

说着,还轻轻拍了拍贾母的手背,试图让她安心,眼中满是关切。

就在众人忧心忡忡之时,林黛玉和探春对视一眼,两人几乎同时反应过来。

林黛玉眼眶一下子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不好,琮哥哥之前来信说他就在抚顺关,如今战事如此危急,这可怎么办。”

贾探春也一脸焦急,柳眉紧蹙,:“戍边本就危险,又碰到如此大战,真真让人担心。”她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脸上写满了焦急与关切。

王夫人假惺惺地抹了抹眼角,说道:“琮儿这孩子,怎么就摊上这等事,真是叫人揪心。老爷,咱们可得想法子救救他。”

可那眼底一闪而过的幸灾乐祸,还是被心思细腻、细心的李纨捕捉到了。李纨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感叹王夫人的虚伪,却并未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贾迎春本就胆小怯懦,此时更是紧张得双手紧握衣角,声音带着颤抖:“琮弟他……他不会有事吧?”

贾惜春紧紧咬着嘴唇,小脸满是担忧,她下意识地往李纨身边靠了靠,虽未言语,但那焦虑的神色已表明她内心的不安。李纨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

薛宝钗坐在一旁,轻蹙着眉头,她之前却是未曾听过贾琮的名号,心中满是疑惑,正欲开口询问,却又觉得此时不是时机,便暂时将话咽了回去。

贾宝玉靠在椅背上,百无聊赖地把玩着手中的玉佩,对这战事似乎并不上心,只是淡淡地说:“这打仗的事儿,真是无趣,也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好让咱们继续过安稳日子。”

在他心中,这些家国大事远不如和姐妹们相处来得重要,姐妹们的欢声笑语才是他最珍视的。

至于那琮老三,之前便觉得他厌烦,自然不值得他放在心上。

林黛玉轻蹙着眉头,忍不住看向宝玉,眼中闪过一丝厌恶,嘴巴抿了抿,终究还是没有多言。

一时间,屋内陷入了沉默,唯有窗外的雪花簌簌落下,时不时传来柴火噼里啪啦的声响,打破这压抑的宁静。

薛姨妈见气氛沉闷压抑,连忙起身,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先走到贾母身旁,轻轻拍了拍贾母的肩膀,和声说道。

“老太太,您放宽心些。这战事虽听着吓人,可离咱们京城还远着呢,一时半会儿也影响不到这边来,您别太担心了。”

贾母抬起头,眼中满是忧虑,叹气道:“话虽如此,可琮儿还在那危险之地,我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怎么能不担心呢。”

薛姨妈又笑着安慰道:“老太太,贾琮那孩子我听着就机灵,一看就是有福气的,吉人自有天相,肯定能平安归来。若是您实在放心不下,明日咱们就去庙里烧烧香,拜拜佛,为他祈福,心诚则灵,保准他逢凶化吉。”

王熙凤连忙笑着接过话茬:“姨妈这话可太对了!老太太您就宽宽心,那庙里的菩萨最是灵验,咱们诚心去拜一拜,琮兄弟保准能平安回来。”

贾母听闻,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神情,说道:“姨太太这话在理,琮儿是个好孩子,咱们去庙里诚心祈福,盼他能平安归来。”

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也暗自思忖,这战乱年代,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还是去祈祈福,能保佑贾家继续富贵安稳下去,莫要被这战事牵连。

随后贾母又看向贾政,神色关切且郑重地说:“政儿啊,这关乎琮儿的安危,你可得多上上心,多派人去打探打探消息,不管好坏,都要第一时间告知我,可千万别耽搁了。”

贾政连忙应道:“母亲放心,儿子定当用心。”

这一夜,荣国府内几处房舍彻夜未息,昏黄的烛火在窗棂上映出摇曳的光影,不知是为谁而忧。


京城,皇宫御乾殿内,静谧中透着一丝凝重。

弘元帝端坐在案前,神色间隐有忧虑。下方,牛继宗身姿笔挺,恭恭敬敬地站在下首,袍角垂落,纹丝不动。

“牛爱卿,当下辽东局势究竟如何?”

弘元帝微微皱起眉头,轻声询问,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牛继宗闻言,微微欠身,缓缓说道:“启禀陛下,辽东镇与蒙古人正呈对峙之势,目前仅有小规模交战,双方互有胜负。”

他稍作停顿,条理清晰地接着道,“宣府和蓟镇的三万精兵已然出发,预计明日便能抵达辽东!”

“嗯......”弘元帝轻轻颔首,目光微微眯起,陷入沉思。

片刻后,他抬眸,目光灼灼:“抚顺关那边情形怎样了?”

牛继宗神色一凛,声音略带沉重:“三日前曾有消息传来,抚顺关全体将士皆抱定死战到底的决心,誓要捍卫我朝领土!”

“唉,都是我大乾的忠勇好男儿啊。”

弘元帝不禁喟然长叹,语气中满是痛惜与感慨。

紧接着,话锋一转,“牛爱卿,朕听闻,你的嫡子就在抚顺关?”

牛继宗身形猛地一晃,像是被触及内心深处的担忧。

他稳了稳心神,沉声道:“回陛下,臣的长子牛耀,此刻正在抚顺关戍边,担任校尉一职。”

听闻此言,弘元帝站起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牛继宗身旁,抬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道。

“三年前,朕下旨让勋贵家族派遣子弟戍边历练,本想着让他们经此磨砺,日后能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话音陡然一转,弘元帝的语气中涌起愤怒。

“可谁能想到,这些人竟如此不堪,只派些不受重视的庶子前往,自家嫡子却在后方花天酒地、不学无术!简直是一群蛀虫!”

“陛下恕罪!”牛继宗身形一震,“扑通”一声跪地,声音带着几分惶恐。

“牛爱卿何罪之有。”

弘元帝赶忙上前,双手虚扶,将牛继宗扶起,

“爱卿连嫡长子都舍得派去戍边,朕岂会不知你的一片忠心。只可惜啊,像牛爱卿这般的忠臣,实在是太少了!”

牛继宗微微低下头,沉默不语。

他已然领会弘元帝话里深意。

同为四王八公的开国功勋,虽说同属一个阵营,可诸多勋贵早已没了进取之心,一心只图享乐。

“看来陛下是打算对这些蛀虫动手了!”牛继宗在心底暗自思忖。

“牛爱卿,你先退下吧。辽东战事吃紧,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弘元帝摆了摆手,目光坚定。

“是,陛下!”牛继宗领命,转身稳步离开。

弘元帝凝视着牛继宗离去的背影,眼神微微眯起,眸中闪过一丝锐利,心中暗自盘算。

“陛下,大捷!边关大捷!”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飞鱼服的传旨太监,脚步匆忙,一路小跑着冲进御乾殿内。

“扑通”一声,太监双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起一份加急战报,脸上满是按捺不住的激动。

弘元帝神色一振,旋即快步上前,从太监手中接过战报。

他展开战报,逐字细读,脸上先是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神情,紧接着,一抹狂喜涌上脸庞。

“竟有如此神勇小将!果真是天佑我大乾!”

“戴权,这贾琮究竟是何人?竟能立下这般奇功?”弘元帝饶有兴致地望向一旁的太监,眼中满是好奇,又带着几分疑惑,

“这名字,朕听着还有些耳熟。”

“回陛下,贾琮乃是荣国府一等将军贾赦的庶子,三年前奉旨前往辽东参军。后来得辽东总兵张承荫赏识与器重,被派往抚顺关担任校尉。”

戴权反应迅速,当即恭敬作答,随后又补充道,

“前段时间,张大人呈献的《军队简易急救》之法,便出自这贾琮之手。”

“哦?经你这么一说,朕倒是想起来了。”

弘元帝点了点头,追问道,“当时朕让太医院去试验那法子,效果到底如何?”

“目前太医院尚未试验完毕,但据闻效果相当不错。”戴权恭恭敬敬地回应,腰弯得更低了。

“还真是少年英雄啊。”弘元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轻声呢喃,“荣国府贾家,这贾家可真是人才辈出呀。”

“陛下,老奴还听闻,这贾琮在贾家似乎并不受宠。”

戴权察言观色,捕捉到弘元帝语气中的微妙,眼珠一转,适时说道。

“哦?身为庶子,不受宠倒也不算稀奇。”弘元帝神色平静,不置可否。

“不止是不受宠,依奴才听闻,他过得怕是连府里的下人都不如。”

戴权微微压低声音,“奴才听说,这贾琮自幼便常遭父亲随意辱骂殴打,平日里的吃穿用度,也被嫡母肆意苛待,大冬天的,连件厚衣裳都没有。”

“哼!这贾史氏当的什么家!”弘元帝忍不住冷哼一声,语气中似乎夹杂着些许怒意。

戴权见状,连忙低下头,噤声不语。

“你接着说。”弘元帝挥了挥手,示意他继续。

戴权点点头,继续说道:“三年前,贾琮参军前,被贾赦一顿家法打得差点丢了性命。后来身体还未痊愈,又被荣国府老封君和贾赦强行逼去戍边。”

戴权言毕,大殿内瞬间陷入一片死寂。

弘元帝双目轻阖,周身气息仿若凝定,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殿内静得连根针掉落都能听见,戴权垂首低眉,大气都不敢出,只能僵立原地,默默等候圣意。

许久之后,弘元帝缓缓睁眼,眼眸中闪过一抹难以抑制的兴奋光芒,终于开了口。

“戴权,你即刻将这大好消息传与上皇。此次边关大捷,我军直接俘虏敌寇,这般辉煌战绩,可是几十年来都未曾有过的盛事,务必让他老人家也好好欢喜一番。”

弘元帝微微顿了顿,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激动。

这些年,他被太上皇的威严压制,行事多有掣肘,如今在自己在位之时,能迎来这般扬眉吐气的功绩,实在是大快人心。

“是,陛下!”戴权俯身领命,恭敬地退下,脚步轻缓,退出大殿后,才转身快步离去,身影迅速消失在长长的宫道之中。

“呵呵,贾琮。有意思的小家伙。”弘元帝独自坐在龙椅上,嘴角泛起一丝笑意,“真希望你往后能给朕带来更多惊喜。”


“那贾家小子,在皇帝那呆了一天还没出来?

太上皇半倚在榻上,眉头轻皱。

夏守忠赶忙微微欠身,恭恭敬敬地回禀:“回上皇的话,正是如此。老奴特意派了机灵的小太监在宫门口候着,从早等到这会儿,都没见着贾将军出来。”

“他们到底在里头谈些什么?”

太上皇眼皮一眯,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

夏守忠一听这话,连忙跪倒在地,语气有些惶恐说道。

“上皇恕罪!陛下御乾殿里看管得那叫一个严实,里三层外三层的,老奴想尽了办法,也愣是探听不到一星半点的消息。”

“起来吧。”

太上皇摆了摆手,眼眸微眯,喃喃自语道:“这皇帝,到底是想干什么?”

弘元帝在位十几年,勤于政务,兢兢业业,朝堂上下皆称赞其为有道明君。

这些,太上皇都看在眼里,本也打算顺遂地将这江山的重担彻底交予他,安享晚年。

可如今,有一件事却像一根刺,扎在了太上皇的心头,让他怎么也无法释怀。

那便是弘元帝竟动了清洗老牌勋贵的念头。

人一旦上了岁数,就愈发念旧,那些老牌勋贵,哪个不是曾经跟着他南征北战,在沙场上出生入死。多年的袍泽情谊,早已深深刻进了骨子里,岂是说割舍就能割舍的?

之前弘元帝把贾琮召进宫,太上皇心里就隐隐有了猜测,莫不是想拿贾琮当一把利刃,狠狠整治这些勋贵?

可如今两人在御乾殿里密谈了整整一天,这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也让他彻底摸不着头脑了。

“夏守忠,你给朕死死盯紧了!”

太上皇的声音陡然低沉下来,却裹挟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但凡有一丁点消息,立刻给朕汇报!”

“是!老奴定当竭尽全力,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夏守忠又重重地磕了个头,才匆匆起身退下。

太上皇独自坐在榻上,眼里望向弘元帝的宫殿。

“皇帝啊皇帝,你怎么就不明白朕的心思呢?”

太上皇神色落寞,再次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无奈与叹息。

……

另一边,御乾殿内。

弘元帝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眼中的欣赏之意愈发浓烈,看向贾琮的目光里,满是期许。

整整一天的时间,贾琮就像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师,在弘元帝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

“大才!当真是不可多得的大才啊!”

弘元帝在心底暗自惊叹,原本以为贾琮只是在兵略上造诣颇深,没想到经过这一整天的促膝长谈,才惊觉他竟是个全才。

弘元帝站起身来,在殿内来回踱步。

与此同时,他的脑海里也在飞速地思索着,对贾琮未来的安排,已然有了新的打算。

“贾爱卿,”

弘元帝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向贾琮,眼中满是赞赏与期待,

“你所提出的这些策略,每一条都精准地切中了当下的时弊,倘若能够一一施行,我大乾何愁不繁荣昌盛。”

“只是,这些举措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顺利推行,必定会困难重重啊。”

贾琮闻言,神色庄重,拱手行礼,语气坚定有力。

“陛下,万事开头难,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但只要我们方向正确,目标坚定,哪怕前路荆棘丛生,坎坷崎岖,也终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就拿开海之策来说,”

贾琮微微一顿,条理清晰地分析道,

“虽说推行过程中会面临海盗倭寇的侵扰、沿海势力的阻挠等诸多难题,可一旦成功,海外贸易带来的巨额财富与先进技术,必将如同一股源源不断的清泉,为我大乾注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贾母神色稍缓,扫视一圈众人,郑重说道:“今日之事,就此揭过。但往后,府里上下都要记住,若再有人敢轻视他,休怪我不顾情面,家法处置。”

贾母心底也是波澜起伏,虽说元春晋升之事还没个定论,但贾琮能为贾家新添爵位,从此贾家一门三爵,身份地位更是贵不可言。

贾母心下其实高兴不已,可同时也想起之前贾琮在贾家,生父厌恶,嫡母苛待,待遇着实算不上好。

如今他功成名就,还得想办法好好弥补一番才是。

众人纷纷应下,只是除了贾政脸上洋溢着毫不掩饰的兴奋,余下的贾赦、邢夫人和王夫人的脸色,都各有各的怪异,或是尴尬,或是不甘,在这喜庆的氛围里,显得格格不入。

辽东镇,城门口。

往昔弥漫的肃杀氛围已彻底消散,仿若被一阵劲风卷走,无影无踪。

蒙古人向来机敏,一收到女真大败的消息,恰似惊弓之鸟,几乎未作任何停留,即刻拔营撤退,行动之迅速,让辽东镇连配合援军展开反攻的机会都没捞着。

就这样,一场剑拔弩张的大战,就这样突然消弭,只留下些许尘埃供人回味。

城下,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熙攘热闹。城门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但每个路过之人,目光都不自觉地被吸引至城门口正前方。

那儿,一行人静静等候。为首之人,辽东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是辽东总兵张承荫!

“大人,贾校尉马上就到了!”

一个传令兵匆匆赶来,身姿笔挺,行了个标准军礼后,轻声汇报。

“好,都准备起来,随我一同前去迎接!”

张承荫满意地点点头,声如洪钟般高声下令。

……

远处,一行人浩浩荡荡朝辽东镇行进着。

走在最前头的贾琮,身着一袭戎装,身姿挺拔如松。

历经了生死血战,贾琮整个人都沉淀下来,眼眸中闪烁着自信与沉稳的光芒。

身旁,牛耀同样骑着高头大马,嘴里嘟囔个不停,像是在跟贾琮分享着什么趣事,又或是探讨行军路上的琐碎。

贾琮嘴角含笑,微微点头回应,偶尔插上几句,并不多话。

此次行程,他们身负皇命,押着努尔哈赤以及三千女真俘虏,奔赴京城举办献俘大礼。

因俘虏数量实在庞大,而抚顺关兵力有限,无奈之下,他们向最近的抚顺城借调了八百士兵,这才整队出发。

“前面快到辽东镇了,咱们去拜访下总兵大人,稍作休整,再继续回京。”

贾琮侧过身,对着一旁的牛耀轻声说道。

牛耀自然没有二话,点头应下。

说话间,队伍已稳稳来到辽东镇关口前。

“看呐,那是总兵大人!”有士兵眼尖,率先喊道。

贾琮抬眼望去,远远便瞧见城门口乌泱泱聚集着一群人,定睛细看,竟是张承荫亲自带队迎接。

他心头一热,赶忙翻身下马,步伐急促,大步向前。

身侧的牛耀见状,也迅速下马,紧跟其后。

贾琮脚步不停,大步流星,距离张承荫几步之遥时,单膝跪地,右拳紧握,抵在左胸口,朗声道:“末将贾琮,拜见总兵大人!”

牛耀和身后一众将士,训练有素,整齐划一地单膝跪地,声音汇聚在一起,如雷鸣般响彻四野:“拜见总兵大人!”

“贾将军,你可算来了!这一路,辛苦了!”

张承荫满脸笑意,如春日暖阳般和煦,疾步上前,双手稳稳扶起贾琮,随后紧紧握住他的胳膊,目光里满是欣慰与赞赏。


“听说这次还押着女真俘虏来的,路上走了得有四十多天了。这一路,可真是辛苦琮哥儿了。”

众人听闻,脸上纷纷露出惊叹与好奇之色。

湘云更是按捺不住,瞪大了眼睛,高声说道:“女真俘虏?这可真是新鲜事儿!不知道这女真人长得什么样?等琮三哥回来,我定要好好问问他战场上的事儿。我对那些事儿,可好奇得很呢!”

史湘云对贾琮倒是没什么印象,以前来贾府时也没见过贾琮,但最近听闻了贾琮的事迹以及姐妹们的夸赞,心中早已满是好奇,恰似有无数只小蚂蚁在挠。

“我之前听外面的人说,朝廷还安排了献俘大礼呢,听说全城百姓都可以前去观礼。”一旁的宝钗突然说道,声音轻柔,却在众人心中掀起一阵波澜。

湘云眼睛突然一亮,兴奋地一拍手:“献俘大礼!咱们偷偷去看看怎么样?那场面肯定可壮观了,能亲眼见到那些俘虏,多有意思!这机会可太难得了。”

众人听了,脸上表情各异。

“你呀,真是个疯婆子,这岂是我们女儿家能去的。”

宝钗忍不住上前拍了拍湘云的脑袋,无奈的说道。

史湘云满脸不服气,嘴巴一撅,反驳道:“宝姐姐,这有什么去不得的?平日里咱们被困在这府里,难得有这般热闹事儿,就当出去开开眼界嘛。”

说着,又拉着探春的胳膊摇晃起来,那撒娇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好三妹妹,你就陪我去嘛,咱们乔装打扮一番,保准没人认出来。你就答应我吧!”

探春笑着躲开,摆摆手说:“云姐姐,你可饶了我吧,万一被发现,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还是好好想想接风宴的事儿,刚刚还说给林姐姐庆祝,依我看呐,不如就一起准备了。这接风宴和庆祝林姐姐病愈,可都是大事呢!”

史湘云一屁股坐下,还是有些不甘心,嘟囔着:“这也不能去,那也不能去,真没意思。”

李纨笑着起身,走到众人中间,说道:“既然要一起办,那可得好好合计合计。我想着,宴会的场地就设在园子的湖心亭,四周湖水环绕,景致宜人,再在亭子里挂上些红色的灯笼,喜庆又好看。”

探春眼睛一亮,拍手称赞道:“大嫂子这主意妙极!湖心亭视野开阔,又安静雅致,最适合办这宴会。咱们还可以在亭子周围的水面上,放上几盏莲花灯,到了晚上,灯火摇曳,肯定美不胜收。”

黛玉放下茶盏,缓缓开口:“这湖心亭虽好,只是还缺些雅致的点缀。咱们不妨寻些翠柳,在亭边扎成小巧的柳帘,风过时,柳丝轻拂,颇有几分诗意。”

黛玉又轻轻抚了抚鬓角,接着说道:“琮哥哥此番归来,咱们自然得备些贴心的礼物,以表心意。

“林姐姐说的对!”探春点点头,“我也得好好想想该准备什么礼物!”

众人脸上皆露出认真思索的神情。

宝玉听着,嘴角微微撇了撇,小声嘀咕道:“哼,有什么好送的。”

献俘大礼前一日,贾琮便率领着军队和俘虏抵达了京城。

接待贾琮的是礼部的官员,他要事无巨细地与贾琮对接献俘大礼的各项细节。

“贾将军,此次献俘意义重大,关乎我朝国威,还望将军全力配合。”

礼部官员神色凝重,目光中满是对仪式顺利举行的殷切期望。

贾琮郑重地点头,“大人放心,末将定当竭力。”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