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花城王琳的女频言情小说《顶级猎人:我在八零物资爆仓张花城王琳》,由网络作家“花城烈焰”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来到县里时路就宽敞了很多,积雪明显也少,应该是昨天有人铲过。这里陆陆续续有一些人出来了,看着一身白霜的张花城,也都好奇的过来看看。“小伙子,弄的啥啊?”一看是山里人出来卖货的,一个出来买早餐的中年人提着饭盒过来看看。“鱼和蟹,昨晚上和早上海里捞的,叔来点?”张花城正好累了,当即放下麻袋,然后示意一下背后的竹篓里的冻鱼和冻蟹。“哎呦,好东西啊,蟹肥吗?”“瞧您说的,11月的海蟹,蟹膏蟹黄都是满满的,不肥不要钱!”见中年人心动的样子,张花城知道他会买的。“咋卖?”“这里面的蟹2毛钱一个,下面的蟹1毛五分钱一个,随便挑,这大一点的鱼1毛五分钱一条,小一点的1毛钱一条。”60年代的物价很低,上等的肉是7毛钱一斤,最差的肉是5毛钱一斤,鸡蛋3...
《顶级猎人:我在八零物资爆仓张花城王琳》精彩片段
来到县里时路就宽敞了很多,积雪明显也少,应该是昨天有人铲过。
这里陆陆续续有一些人出来了,看着一身白霜的张花城,也都好奇的过来看看。
“小伙子,弄的啥啊?”
一看是山里人出来卖货的,一个出来买早餐的中年人提着饭盒过来看看。
“鱼和蟹,昨晚上和早上海里捞的,叔来点?”
张花城正好累了,当即放下麻袋,然后示意一下背后的竹篓里的冻鱼和冻蟹。
“哎呦,好东西啊,蟹肥吗?”
“瞧您说的,11月的海蟹,蟹膏蟹黄都是满满的,不肥不要钱!”
见中年人心动的样子,张花城知道他会买的。
“咋卖?”
“这里面的蟹2毛钱一个,下面的蟹1毛五分钱一个,随便挑,这大一点的鱼1毛五分钱一条,小一点的1毛钱一条。”
60年代的物价很低,上等的肉是7毛钱一斤,最差的肉是5毛钱一斤,鸡蛋3分钱就能买一个,一大碗的肉丝面才2毛钱不到,海鱼的价格就是在饭店里,也只需要4毛钱就能买一斤。
“贵了啊。”
中年人咕哝一句。
“卖啥的?”
有其他路过的看到了,也凑来看看。
“我要这个蟹,还有这个,这个,鱼要这一条,还有这一条,这个小的也要!”
中年人一看生怕别人挑,立刻掏钱。
张花城当即用枯草给他串绑起来,到手一张一块钱。
“啥价啊,我也要!”
“卖什么的?”
大雪下了两天,海货本就是个稀罕东西,现在一看有卖的,还是新鲜刚上的,立刻三五成群的围了上来。
第一个买了蟹和鱼的中年人也不急着回家,就提着站在这里,附近的人也都认识他,来人他就炫耀两句自己买的蟹和鱼,活活的一个狗托。
“小伙子,我家就住这道巷子,下次路过你就多喊你嗓子。”
天气太冷了,炫耀了一圈的中年人站不住脚了,跺着脚提着鱼蟹回家了。
“开门红啊!”
张花城看着差点空掉的鱼篓,手里多了4块3毛5分巨款。
时间不早了,他急急忙忙的赶往早市。
不出所料,因为大雪的缘故,早市上几乎没多少卖东西的,他的蟹和鱼价格还算正常,不到半个小时卖的差不多了。
他看到有人收摊快速撤了,也赶紧跟着收摊跑路,要是被红卫兵抓到,东西没收钱没收不说,家里还得拿一笔巨款去赎他。
他衣服里面还藏着一张赤狐皮,这可比他带来的所有的鱼蟹都值钱的。
还有一些鱼蟹让他全部倒进篓子里。
“姐,要鱼和肥蟹吗?
海里刚上来的!”
“阿姨,要海鲜吗?
海里刚上来的!”
“老板,要海鲜吗?
海里刚上来的,还有几个八爪鱼和几个海螺呢。”
赶往收购站的路上,张花城轻轻松松的把鱼蟹都卖的差不多了,有着一张好皮囊的他备受一些城里阿姨们欢迎,几乎问几个就会有一个花钱买的。
收购站已经开门了,张花城一进屋就感受到暖暖的气息。
“山里来的?
有山货?”
看张花城背着篓子进了屋,一个正在给炉子添炭的中山装男子眼睛一亮,随即起身走到台前。
大雪两天封路,他什么都没收到,就算是冬天,他们也是有任务的。
如果是其他季节,他们可没有现在这么热情。
“赤狐皮收吗?”
张花城扯开衣服,露出了里面金红色的赤狐皮。
“哟,稀罕物啊,收,是完整的吗?”
中山装收购员一看赤狐皮,心中一喜,这可是备受欢迎的好东西。
将赤狐皮取出,完整的赤狐皮毛泽鲜艳柔滑,收购员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个遍。
“不错的成年赤狐,狐皮完美无瑕,扒皮手艺精湛,刚扒下来没两天吧,嗯,算上等。”
收购员很实在,略一思考后报出一个价格。
“13块5,小兄弟,如果是前几日,最多13块,现在我多给你5角。”
“可以。”
与张花城预估的价格相差不大,对方一看也是个很实在的收购员。
“我们这里药材也收,现在药材收购价格比前段时间高了一些,如果有药材的话可以拿来卖,特别是长白山人参。”
长白山人参,这好东西他可没有。
张花城摇摇头道:“当前大雪封山,山里的人参不好找,回去以后我去给你宣传一下。”
接着他示意一下鱼篓,“海鱼和蟹收吗,早上刚捞上来的。”
“这个我们这里不收的,不过我可以个人买点吃。”
收购员笑了起来,听到张花城要回去帮他宣传一下,心情也是愉悦了三分。
能在收购站上班的收购员都不简单,单单是工资一个月就有二十多块钱,自然也不差钱的。
当张花城离开收购站时候,兜里多出15块钱,现在的他身上一共有27块6角4分钱,在当前这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来到百货商场,这里已是人来人往。
一进来左侧就是文具柜台,两分钱的铅笔,橡皮,四分钱的尺子,两毛钱的铅笔盒,一毛五分钱的钢笔墨水。
日用杂货柜台,五金交电柜台,食品柜台......张花城买了很多东西,半斤硬糖,盐,醋,酱油,抄网,锯子,锤子,洋钉,红头绳......一堆的东西一共就花了6块4毛2分钱。
其他东西张花城想买的都买不了了,这里除了文具,锅碗瓢盆,其他大部分都需要票,农产品要粮票,仿制品要布票,工业品要工业票。
“只能去黑市上买了。”
黑市在哪里他知道的,只是黑市上的东西虽然不要票,但要贵很多。
黑市在一个很偏僻的胡同里,胡同里面有一片树林,树林里有卖粗粮的,有卖细粮的,有卖肉的,有卖票的,有卖鸡蛋的......这里也是应有尽有。
张花城来到后也没有墨迹,十斤小米,十斤面粉,二十斤玉米渣,还买了二斤几乎全肥的猪肉。
“大爷,脚底那边的书我看看。”
当经过一个摊位时候,张花城眼尖的看到一个老人脚底旁边压着几本书。
文革没结束,这些书是无法印刷的,现在买书很难。
老人打量了一下他,这才挪开腿。
红楼梦!
张花城一喜,虽然有点旧,但他认出这是作家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红楼》,白皮书面上只有繁体红楼梦三个字,以亚东重排本为底本,是49年后最早的排印本,他当即决定买下来,王琳非常喜欢红楼。
“几本?”
“上中下三本都在,内页无缺失,要吗?”
老人有点冷淡。
“多少钱?”
“三本一共3块,不单卖。”
都旧这样了还卖这么贵,张花城想了想取出两块钱递过去道:“2块钱,卖我拿走。”
老人一听利索的把书用报纸包了起来。
嫂子靠的住,张花城也就放心了,看来上一世他对嫂子还是有偏见的。
下午妈带着小丫回去时提了十斤大米和半包桃酥,大嫂既然不说,那他也就可以放心的往老家送东西。
天色已晚,铁柱悄悄的溜来了,与张花城碰面后二人就赶往海边。
“明儿鞋就做好了,明儿上午我给你买点猪肉和粮食,你拿去给你妈和弟弟妹妹吃。”
路上,张花城提醒了一下铁柱。
铁柱咧嘴笑着,有点腼腆的抓抓头。
“有没有想过离开现在的家,算了,这事以后再说吧。”
就是离开也没有用,铁柱离开可没地方去的,他妈早就改嫁了,他能去哪里。
海边的寒气逼人,铁柱不想让张花城一个人干活,想要跟着一起下去,却被拒绝了。
海货丰富,这一次收获了整整一篓半的海货,而且今天上的蟹比平时也要大一些。
“哗啦!”
收完蟹正准备离开时,张花城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不小的水花声,他立刻明白是有海鱼搁浅了。
在月光下爬了好一会,最后在靠近海洋的边缘礁石群中找到了搁浅在其中的海鱼,是一条足有半米长的黑石斑鱼,脂肥肉厚,看样子得有小二十斤的样子。
好东西!
张花城大喜,这一条鱼卖的好,估计能抵得上他一整天的收获,可海水冰冷刺骨,礁石嶙峋锋利,他看了好一会,考虑着如何将这条肥美的黑石斑鱼抓出来。
黑石斑鱼被困在狭小的水窝中来回寻找着出路,这个位置晚上涨潮,这石斑鱼绝对会回到大海,等明天早上再来抓是不可能的。
“哗啦啦!”
就在张花城犹豫着要不要脱了鞋下水时,石斑鱼急躁的想冲回海里,半截鱼身都裸露出来。
看到这一幕张花城毫不犹豫的从竹篓里拿出一个大海螺,对着石斑鱼的脑壳狠狠地砸了下去。
当张花城回来时,铁柱看到他抱着一条很大很大的大海鱼。
二人将海鲜与石斑鱼洞藏在礁石洞里才返回。
要是能捕鱼就好了。
张花城感叹。
陈堂三里渠靠的海都是礁石群,想捕鱼除非在礁石群中修出一条路到海里,但当前这种形势谁也不敢这么干。
这一条黑石斑,卖的好能卖十几块钱的。
他也会海钓,但当前他可买不到适合海钓的鱼钩和鱼线,起码在他们县里是买不到的。
凌晨,天色昏暗时铁柱就早早的在张花城家门口等待了。
“这么早?”
张花城看着冻的发抖的铁柱,无奈道:“不是有石头砸门的暗号吗,你放心睡就行。”
“那个......我怕听不到。”
铁柱不好意思的抓抓头,他是一晚上没睡,想起今天要去见他妈妈了,就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进屋烤了会火,二人简单的吃了点后就匆匆忙忙的去海边收货了。
带着海鲜来到县城时,县城街上却连一个人都没有,除了遇到两个货郎,这让张花城怀疑他们是不是来的太早。
得有个表,没有表是真不行。
但张花城知道他现在买不起,当前的手表不管是上海牌的还是苏州牌的,最便宜也要四五十块钱,而且还需要手表票。
至于座钟想都不用想了,更加买不起,当前上海出的三五牌座钟120块钱一个,还需要上海发的工业票。
要不买公鸡?
张花城心中一动,公鸡打鸣的话大概能知道时间的,毕竟公鸡生物钟非常准,但公鸡的生物钟和他的时间不一定能对得上。
胡思乱想一路,来到早市后张花城也出了口气,早市上出摊的已经有一些了,倒也让他确定不算太早。
很快集市陆陆续续的上人了,张花城开始了叫卖。
“这么大的鱼啊,这得多少钱?”
有看到巨大的黑石斑鱼,忍不住问问。
好几个围过来的也都是在看黑石斑。
“这条二十斤左右,八毛一斤,要十六块钱,这是黑石斑,早上刚上来的!”
张花城出了一个高价。
“十六块钱?
吃了上天啊......大黄鱼五毛票就能买一斤,这么丑的鱼卖这么贵啊?”
“这是黑石斑,很好吃的!”
显然想卖掉黑石斑鱼很难,一直有人问,却没有一个人买,连一个讲价的都没有,毕竟这么大的鱼谁家里能吃完。
“哪里来的石斑鱼?
多少钱?”
就在张花城还在给一个大爷找钱时,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推着自行车过来了,四个兜,一看就是个干部。
“领导,这黑石斑是早上刚上来的,大概二十斤左右,卖八毛一斤,这一条十六块钱。”
张花城重复一遍。
中山装干部听了以后有点犹豫。
有戏!
张花城一看心中一喜,立刻道:“您要真想要,给十五块钱就行,我也不要十六块钱了,便宜一块钱。”
“行吧,给我绑车后面,还有你的这蟹怎么卖的,剩下的我都要了,这几个八爪鱼我也都要了。”
“好!”
张花城高兴的去捆鱼,看来今天能提前回家了。
铁柱也过来帮忙。
张花城知道这中山装干部买的海鲜应该是招待亲戚或者是领导的,不然不可能花这么多钱。
剩下的鱼卖了半小时也没卖掉,张花城不得不拿去和其他摊主换东西了,能换的都换,很快就把鱼换光了。
“走,吃面去!”
张花城带着铁柱去面馆了。
他心里也有点焦虑了,和前几次不一样,现在的海鲜越来越不好卖了,这才几天的时间,主要是蟹的质量虽不错但太小,导致回头客很少。
回去借枪进山!
他决定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今天运气好遇到个有钱的干部,不然石斑鱼估计只能便宜处理或者带回去吃。
“铁柱,明天跟我进山,敢进吗?”
吃面时,张花城询问铁柱。
“嗯!”
铁柱毫不犹豫的点头,根本就不考虑当前山里有多危险。
“行,明天我们就进山碰碰运气。”
当前皮子贵,别说狼皮狐狸皮,就是一张完整的黄鼠狼皮子都能卖6块钱的,兔子皮都能卖一两块钱。
只要遇到猎物,张花城就有把握打到。
遇到狼,对他而言那是好事!
二人吃了四碗面喝了五碗面汤,老板娘看着离开的二人忍不住翻白眼,大早上这么能吃的真不多见。
百货商场,张花城给铁柱和他各买了一双棉鞋,5块钱一双的老棉鞋虽然丑但真的很保暖,还买了几双大人小孩的棉袜。
给王琳买了一双女士棉鞋,花了8块钱。
给铁柱买了一包糖和两包桃酥,去买猪肉时却没买到,排队的太多了,不过家里还有肉可以先给铁柱带着。
买个肉都要排队,如果他能打一个狍子或者马鹿,带到早市来卖,怕也是要排队的。
回家借枪!
进山!
有铁柱跟着,张花城轻松了许多。
但因为天色问题,来到县城时张花城就发现时间不早了,不得不加快速度赶往早市。
铁柱长这么大也是第一次来县城,东张西望的看着。
早市和昨天一样已是人来人往,这个时候是最热闹的,现在和七点以后的早市完全不一样,当前大部分东西都是不需要票就可以买的。
算得上是半个黑市了。
“刚上的海鲜,海里刚上来的,有蟹和还有海鱼,还有海螺与八爪,想吃海鲜的来看看,不要票不要票!”
张花城东西还没放好就喊了起来。
他看到有卖东西的已经开始离开了,显然距离红卫兵来这里巡查的时间不多了。
“咋卖?”
一个正在排队买豆腐的大妈急忙提着篮子跑过来。
“大蟹2毛票,小一点的1毛5分钱,这种最小的1毛票,这边的鱼1毛5分钱一条,小的1毛钱一条,不要票,不要票啊,蟹膏蟹黄顶满壳的!”
“太贵了,你这公母蟹一个价啊......”大妈一听价格犹豫不决起来。
“婶,我这里不要票啊,都是刚上来的,保证新鲜保证肥,不肥明天早上来找我,我以后每天早上都在!”
张花城扯着嗓子喊着。
铁柱看着围过来的一群人,头都低的抬不起来了,显然不适应这种情况。
“同志,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我要了!”
先买的占便宜,谁都明白,有一个穿着花棉袄的小媳妇立马挑了几个母蟹。
“我也要两个!”
大妈赶紧去挑。
“八爪鱼怎么卖?”
“八爪鱼3毛,海螺2毛,这大海螺吃完了肉还能给小孩当玩具耍。”
“这几个海螺我都要了,这个小,就给你1毛!”
“行!”
“同志,同志,这条鱼给我挂一下!”
“好,铁柱,用草把这鱼串一下!”
短短十几分钟,张花城的海鲜就卖了接近一半,看着还剩很多,而买海鲜的却已经寥寥无几,他心中一动有了主意。
“同志,我能用海鲜和你换地瓜干吗?”
张花城拿着两个蟹跑到一个正在收摊的老板面前。
“换可以,得给我便宜点。”
老板略一犹豫,同意了。
“没问题!”
张花城自然同意,乐呵呵的选择了交换,很快他就多了半麻袋的地瓜干子。
这可是过冬的好东西,放在玉米碴里一起熬,香的很。
“孩子,我这里有一些干山货和你换点鱼吃,你看能换吗?”
一个卖山货的老人也过来问问。
“换,能多换点就更好了!”
张花城一看是晾干的冻磨,好东西。
“那感情好,我这里就山货多!”
能换的张花城都换,连豆腐也换来一块,鱼和蟹几乎快换没了,已经所剩无几。
“红卫兵来了!”
不远处有人喊了一嗓子。
立刻早市一片躁动,不少摊主卷起摊位上的东西背着就跑。
“快走!”
剩下的鱼和蟹显然不能继续换了,张花城带着铁柱跑了,如果被抓到身上的全没收不说,家里还得送巨款来赎人。
看来得攒钱搞一块表,不知道时间真的很麻烦。
“哥,这么多吃的。”
铁柱到现在脑子都是晕乎乎的,手中的麻袋里不是地瓜干就是干山货。
“等会还有呢!”
他手里有钱有票,自然要多买一些回去。
有铁柱在,他也能多买一些。
一路上见人就问,很快就将剩下的鱼和蟹也都卖掉了。
张花城带着铁柱也开始了采购,2毛6分一斤的精制粉条,7毛一斤的一等肉,4分钱一个的鸡蛋,9分钱一斤的玉米碴子,1毛5分钱一斤的大米,4毛一尺的布......买买买!
一直买到就剩下两块三毛钱。
铁柱扛着一袋50斤重的玉米碴子,提着鼓鼓囊囊的麻袋,咧嘴跟在张花城后面,他从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好吃的。
“铁柱,我们是吃包子还是吃面条?”
张花城询问铁柱。
他肚子已经咕咕叫了。
铁柱看看天色,然后摇摇头,这显然还不到吃饭时间。
“吃面吧。”
张花城看到不远处有一家面馆,他这身体缺营养,而且当前十分的馋肉,上一世大鱼大肉他根本就不想吃一口,现在却馋的不行。
面馆大早上的生意火爆,香气弥漫,铁柱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口水都流出来了。
张花城去买了两大碗肉丝面,两毛一碗的肉丝面,肉多量也大,这让他很满意。
“吃!”
张花城递给铁柱一双筷子。
铁柱腿上放着玉米碴袋子,一手抓着麻袋不敢撒手,拿过筷子后秃噜秃噜的吃了起来。
“慢点吃,别烫着。”
张花城喝了一口汤,知道铁柱应该是饿坏了,这面刚出锅还很烫。
“嗯嗯!”
铁柱头都抬不起来了,短短不到两分钟,别说面了,连连碗里的汤都喝的干干净净。
“同志,再来两碗!”
张花城很快也吃完了,还是感觉很饿,看铁柱也是意犹未尽的样,当即再去要了两碗肉丝面。
“面汤免费加。”
老板打量了一下过来端面的铁柱,提醒了一句。
当张花城带着铁柱离开时,二人吃了四碗面,喝了四碗面汤,其中张花城喝了一碗,其他三碗都是铁柱喝的。
“这是哪里来的大肚子蛤蟆?
也不怕撑坏。”
老板娘端着碗回来了。
“一看就是乡下来的,能吃。”
老板乐呵呵的来了一句,这年头别说乡下人肚子里没什么油水,就是县城也一样,放开吃都想当能吃的。
铁柱也是一脸的满足,走起路来也是虎虎生风。
“你吃饱了吗?”
张花城都感觉有点撑,可看铁柱好像没感觉一样。
“有点饱。”
“......”懂了,应该也就是七分饱......自己当时怎么说出让铁柱以后吃饱的话?
“铁柱,你去富庄看过你娘吗?”
回去的路上,张花城突然问了一句,铁柱的娘就在隔壁的富庄大队,早已改嫁。
“娘有时候会来看我,会偷偷的给我带吃的,上次带妹妹来的,妹妹给我带了锅巴吃。”
铁柱想了想,点点头。
妹妹??
他上一世都不知道铁柱有妹妹,显然是铁柱娘改嫁以后生的。
“你知道你娘住在富庄哪里吗?”
“知道。”
“等回去我给你弄点吃的你给你娘送去,悄悄的送,知道吗,不要让你爹知道。”
让他爸知道,铁柱能被打死。
张花城记得小时候铁柱娘很好,也给他吃的,当时爸妈和大哥都住在老宅,两家关系还算和睦,可自从铁柱娘被打跑,铁柱后妈嫁过来后两家就矛盾不断。
后来大哥盖了新房,一家人都搬过去了,老宅就留给他了。
铁柱点点头。
“你脚多大?
回去给你做双棉鞋。”
张花城看到铁柱穿的棉鞋满是补丁,显然这棉鞋也不暖和了。
铁柱低头看看脚,摇摇头,犹豫一下道:“花城,上一次我妹和我妈来看我,她没穿鞋,能给她做吗?”
“可以。”
张花城惊讶的看了眼铁柱,没想到他居然这个时候想着同母异父的妹妹。
“你妹脚多大?”
铁柱沉默了。
“咔嚓,咔嚓!”
下午,张花城敏锐的听到院子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声音,心中一动,这不是踩雪的声音,而是咀嚼声!
狼?
“嘘!”
张花城心中一惊,示意王琳别出声,悄悄的靠在窗边上看向院子。
王琳也好奇的伸头看看。
一条深黄带红的大尾巴显得格外显眼。
狼?
不对,这是赤狐,长白山里跑出来的赤狐!!!
赤狐已经刨出一个雪坑,正在啃着他藏在雪下的海鲜,它是被海鲜味道吸引来的!
送上门的钱啊!
张花城心跳加速,一张完整的狐狸皮子,在当前能卖多少钱来着?
这看尾巴,显然是一只成年赤狐!
一张狼皮这个年头好像是12块钱,而雪狐皮是比狼皮更值钱的,完整的一张,怕是能卖15块钱吧?
看只剩下半截身子和尾巴在外面的赤狐,张花城知道机会来了。
“不能打的!”
王琳一看张花城拿起棍子,急忙摆手。
东北五仙,胡,柳,灰,白,黄,其中为首的胡就是狐狸,狐仙。
这些东西老一辈都说过不能打。
“能打,老鼠我们不是一样打吗?”
张花城低声劝说道:“这一张皮子能卖15块钱。”
一张皮子15块钱?
王琳美眸一呆,接着偷感十足的去拿起擀面杖小步跟上来,大眼睛乌黑明亮。
果然,穷成这样了还有什么怕的?
悄悄的开了门,也许是听到了一点动静,正在啃冻鱼的赤狐静止了一下,仿佛在侧耳倾听。
张花城却没给它钻出来逃走的机会,飞扑上去狠狠地一棍砸在它的背上。
一声尖叫,赤狐抽搐了几下后就没了动静。
张花城踹了两脚将赤狐拖了出来,入手一沉,重达十几斤,是一只成年赤狐。
“嘭!”
张花城将赤狐对着墙上狠狠地一摔,确认赤狐真的死了才出了口气,赤狐凶残且狡诈会诈死,他很了解这东西的习性。
15块钱就这样抓到了?
王琳没想到这么简单,满脑子都是15块巨款。
兜兜听到动静跑了出来,眨巴眨巴大眼睛的看着赤狐。
“肉!”
她伸出小手指向赤狐。
狐狸肉偏腥,不是很好吃,也是一味中药,但这年头能吃上肉就不错了,至于不是很好吃,谁在乎呢。
“我先处理一下,一锅炖了,等会我端一盆去老家换点炭。”
大概能出七八斤肉,这只赤狐肥的很。
他现在更想去看看自己的爸妈,看看妹妹和小妹,还有老实了一辈子的大哥。
“嗯!”
王琳用力的点点头。
有炭的话,炕就不会那么快凉下来了。
赤狐的皮很美,如烈焰一般,张花城小心翼翼的将其完整的剥下来挂在了墙上。
炖狐肉是需要技巧的,家里的辣椒和盐都被张花城用掉了,连家里的药草都被他用了一点进去。
内脏都留了下来,这都是蟹饵好料,腥味超强。
大雪纷纷,张虎臣正带着两个小孩在院子里铲着雪,看着漫天大雪,忍不住眉头皱了起来。
“爸,饿死了,什么时候吃饭啊。”
大宝饿了,拖着扫把过来问。
“吃吃吃,就知道吃!”
“爸,我想吃肉。”
小宝一听也嚷嚷起来。
“大嘴巴子吃不?”
大雪已经一天一夜了,张虎臣看的心慌慌的,这雪再下下去陈堂三里渠都要被埋了。
这两个熊孩子饭量越来越大了,今年冬天家里的粮怕是不够吃了。
老二家里不知道炭够不够烧。
想起这个不省心的弟弟和命苦的弟媳,张虎臣叹了口气,犹豫一下扔下铁锹进屋了。
很快屋里传来尖锐的叫声。
“家里的碳自己都不够烧的,还要给你弟送?
你是要把你两个儿子还有你爹妈都冻死是吗?”
他们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他们住在西屋,张花城的爸妈还有两个妹妹住在北屋,烧的炕能同时让两个炕都热起来。
“我就给花城送一袋,你吼啥啊,小点声......”张虎臣底气不足。
“行啊张虎臣,你学会顶嘴了是吧,那你也给我爸妈也几袋去,我们都别活了!”
“你爸妈不缺......”过了一会,张虎臣提了半袋炭准备出门。
他的老婆是陈家人,陈堂三里渠很少有陈家人愿意嫁到张家的,两家关系僵的可怕,他老婆当初也是跪了一晚上才让老陈家答应的。
“哥,你要去二哥家吗?”
一个俏丽的身影从东屋里跑过来。
“我去看看,这雪下成这样,要是没炭会冻死人的,兜兜这孩子还那么小,可不抗冻的。”
张虎臣很担心。
“妈说让你把这个带过去。”
张花铃悄悄的塞给他一个布包。
“这给你们吃的。”
张虎臣愣了下,这是一包玉米碴,是他给爸妈熬大碴粥喝的。
“二叔!”
“二叔你端的什么好吃的啊!”
这时外面传来大宝小宝的喊声。
“花城来了?”
张虎臣愣了一下。
“二哥!”
张花铃已经跑出去了。
“花铃啊,来,端去倒进你们锅里热一热。”
张花城来到了阔别无数个日夜的家,强忍着心中的激动,把手里的锅递给张花铃。
看着当前还是貌美如花的妹妹,他很高兴,这个时候自己的妹妹还没有嫁给陈秋阳这个人渣!
真好!
“好香,二哥这是什么啊?”
张花铃端着锅惊讶。
她闻到了肉的味道,家里好长时间没见荤腥了。
“好香!”
两个孩子也都凑了上来。
“一个小獐子跑到我家里去了,被我拍死了,给你们送点肉来吃。”
张花城没敢说赤狐,毕竟爸妈还是有点迷信的,怕他们不敢吃。
“妈妈,妈妈,有肉!
有肉!”
大宝嗷嗷的喊了起来。
“叫魂啊叫!”
大嫂在张花城来的时候就听到了,还以为又是和以前一样来要东西的,谁知却是端着一锅肉来的。
这是改性了?
有肉知道往老家里送了。
而且居然有獐子傻到跑到他们家里去,这是找吃啊?
“来了啊。”
张虎臣走出来,他把炭又放回去了。
“大哥。”
张花城心中激动,真好,都在!!!
“二锅!”
“小妹,爸,妈!”
小妹听到二哥来了,高兴的从被窝里钻了出来。
爸妈也出来了。
当看到还年轻的爸妈时,张花城忍不住眼眶红了,索性外面的风雪大,倒是没被发现。
家里人都被锅里的肉吸引了,也没有发现他的异常。
“这么多肉啊,秀英,快倒锅里热一热,弄一点给孩子们吃,正好当晚上饭了。”
老妈掀开锅盖看了看,急忙喊大嫂。
“来了。”
大嫂冷着脸过来端走了锅,她对这个小叔子从没好脸色。
一锅香喷喷还冒着一点热气的肉,让几个孩子都围了上去,眼巴巴的盯着。
大嫂将肉都倒进家里的大锅里,然后加柴烧火。
很快屋里香气四溢。
“獐子皮没扒坏吧?
一张獐子皮能卖好两块钱的。”
张虎提醒了一下自己这个不学无术的儿子,别弄坏好东西。
“完整的呢,一棍子敲死的。”
张花城知道自己在家里不讨喜,毕竟他之前是一个油嘴滑舌不学无术,不干活就知道吃喝玩的混账东西。
两块钱,那是卖给大队的价格,真要有獐子皮就直接拿到收购站去卖,起码能四块钱。
雪地里的鱼和海蟹他一个没带,不仅仅是因为要去卖钱,最大的原因大嫂是陈家人,有什么事都会被陈家人知道。
他现在只想自己发财,谁也不想告诉,毕竟如果被知道了,他连下笼子都不可能了,说不得还要被他们打上一个投机倒把的标签。
“嗯,卖了钱去大队买碳,别拿去喝酒了,琳琳和兜兜可不抗冻,孩子都大了,你也该省点心了。”
张虎干巴巴的说了一句。
张花城假装没听到,也没多说话,要是说知道了,爸你放心,怕是一家人都不会放心了,毕竟狗改不了吃屎,他什么德性一家人最清楚。
大大小小高高兴兴的坐在炕上啃肉吃,张花城送来大概有五斤肉和两根大腿骨。
“花城,你不吃点啊?”
老妈见张花城要回去,跑过来拉他。
他们也是最心疼这个儿子了,但这个儿子却最不争气。
“妈,我家里还有很多,我回去吃。”
张花城还要回去陪老婆孩子一起吃,看着爸妈一家都好好的,他已经很满足了。
“二哥你要回去啊,这个拿着!”
花铃跑过来,塞给他一包玉米碴。
张花城犹豫一下,还是接下了。
小妹正在炕上抱着肉啃,眼睛还盯着锅里,看样子已经完全忘记他这个二哥了。
她的眼里现在只有肉。
“妈妈,这肉真好吃!”
大宝吃的满嘴是油。
“我先回去了,花铃你去吃吧,没事去哥那里玩,带着小妹一起。”
自己这个妹妹什么都好,就是太善良了,说起来过几天陈秋阳这个人渣和寡妇乱搞的事就会闹的沸沸扬扬,这一次他不会让自己妹妹嫁给陈秋阳,这婚必须退掉。
张花城扛着一袋子炭回家了,还带了点盐。
一下子送了这么多肉来,大嫂也难得的大方了一下,让他扛走一袋炭。
明天,雪该停了吧!
张花城抬头望天,雪一停,就是他赚钱的时候了。
早上5点张花城被冻醒了,晚上他没敢拽被子,后背都露在外面的,看着怀里背对着自己的小娇妻,妙曼的身材让他忍不住有了反应。
这旺盛的火力让他非常满意。
起床起床!
还是年轻好!
张花城知道不能打扰王琳休息,昨晚上自己的小娇妻被他折腾了两个小时,期间兜兜都被吵醒两次。
怪不得这年头生育力强,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娱乐,连灯都没有,除了摸黑造人还能干嘛?
烧上炕,随着炕上温度的提升王琳很快醒了,看到张花城在烧炕忍不住愣了一下,很快想起昨晚的事,俏脸一红。
“琳琳,我出去一趟,一个小时左右回来。”
他要去开礁石群里盲盒了。
希望有点货。
如果没货,那他只能冒险进山。
“你,你早去早回......”王琳感觉自己男人变了,变回了那个刚和她在一起时体贴的男人。
张花城背着竹篓往海边赶去。
大雪依旧纷飞着,整个陈堂三里渠几乎被大雪掩盖,只有几家烟囱冒着袅袅炊烟。
张花城回忆了一下,今年快过年时老张家可是饿死好几个。
礁石群一部分都被冰雪覆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张花城小心翼翼的在其中攀爬着。
十几分钟后,张花城找到了第一个笼子。
哗啦啦流淌的海水下,一个蟹笼静静的沉在其中。
“哗哗!”
当他小心翼翼的提起竹笼时,伴随着海水顺着竹笼滑落,里面也传来一阵“唰唰”的声音,竹笼剧烈晃动。
“果然!”
张花城狂喜!
里面二十几只大大小小的青黑色礁石蟹,还有十几条小海鱼,海鱼无一例外被吃的全身破破烂烂,只剩下一条巴掌大的海鱼还在里面无力地挣扎,一只礁石蟹死死的夹住它的尾巴。
这年头海边资源如此丰盛?
张花城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礁石蟹倒进竹篓,里面作为蟹饵的雉鸡内脏早已被啃的所剩无几,如果不是网兜孔太小,早就被吃干净了。
里面这些被啃食的破破烂烂的小海鱼,却成小网兜中最佳的新蟹饵。
二十来只大大小小的黑青色礁石蟹一共有五斤重左右,张花城心中一喜,立刻去找第二个蟹笼。
第二个蟹笼只有十几只礁石蟹,一只体型不小的青蟹和两只小花蟹,但鱼却多了几条,几条巴掌大的海鱼还有一口气。
第三个蟹笼位置下的不好,被海水一直冲撞礁石撞散架了,里面的内脏被吃的干干净净,蟹也一个没见。
最后一个蟹笼也收获颇丰,甚至还有一只个头不小的八爪鱼在其中。
“中午再来一次。”
张花城满意的背上竹篓,里面是十几斤的海蟹和几斤海鱼,还有一只八爪鱼,当真是大收获。
还在海水中捡到一个拳头大的大海螺,这可是个难得的美味。
当张花城到家时已经变成雪人了,王琳急忙迎上来给他拍打身上的雪。
当看到满是雪的竹篓里好像有一条冻成冰雕的鱼,她愣了一下。
鱼?
“这是我下笼子的收获,我们这可是在海边啊,陈堂三里渠这些愚昧的家伙们算是一点都没有利用上这么好的资源。”
张花城使劲的磕了磕竹篓,冻成冰雕的八爪鱼也掉了出来。
这里的温度太低,出水几秒种它们身上就会开始结冰,和速冻没什么区别了。
“这,这是昨晚上的竹笼抓的?”
这寒冬腊月的真的靠竹笼抓到蟹和鱼?
昨晚上张花城和她说的时候,她没当回事的,可看到这一地的蟹和鱼,她都感觉是在做梦。
“这蟹叫礁石蟹,也叫岩石蟹,这个季节是最肥的。”
张花城拿起一只礁石蟹:“这一个,拿到县城能卖两毛钱呢。”
“两毛?”
听到一只礁石蟹能卖两毛,王琳赶紧看看地上,这样大的礁石蟹还有十来个,岂不是说能卖好几块钱?
陈堂三里渠一个男人干一天的活也不过八分钱。
王琳想起自己爸妈,都是工厂的工人,但他们的工钱也不过四毛钱,这一个巴掌大的礁石蟹能卖两毛钱?
“这个时候的海鲜很贵,也是最肥的季节,我给你和兜兜炖一锅尝尝!”
张花城取来一个盆,把小的礁石蟹与小一些的鱼都扔了进去。
“不不不,卖,卖钱,卖了钱可以买点粮。”
王琳死死的拽着盆。
这么贵的东西她不舍得吃。
“小的不值钱,城里人不吃小的,只有这么大的才值钱。”
“那,那这些就够了,昨天晚上我们刚吃的肉......行,听你的!”
张花城揽着她亲了一口。
王琳俏脸一红,低着头扭捏道:“你,你干嘛,兜,兜兜快醒了......有点冷,我先洗个手,然后一起热个身!”
“啊?”
兜兜被吵醒,迷迷糊糊哭着找妈妈,张花城不得不停止热身运动,王琳脸红红的跑过来给兜兜穿衣服。
“肉。”
清醒后的兜兜立刻爬起来就去看锅,她记得昨晚上锅里有肉的。
“肉吃完了,不过有鱼吃,兜兜要吃吗?”
张花城抱起她亲了两口,老婆孩子热炕头,就算现在的生活再苦再累,又有什么关系呢?
兜兜连连点头,口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张花城再次展现自己的手艺了。
一小锅炖的红彤彤的蟹和炖鱼,半小锅很稀很稀的大碴粥,满屋香气,一家三口吃的都很开心。
吃完饭,张花城把冻鱼和蟹都埋在雪里,大雪不停他也去不了县城。
正好可以多攒点一起卖掉。
又去院里砍了两根竹子,这一次王琳没哭,还笨手笨脚的来帮忙,赶都赶不走。
“家里盐快没了。”
王琳悄悄地靠过来低声提醒,自己男人做饭虽然好吃,但放盐一点都不节省。
而且家里一分钱都没有了。
“盐不用担心,我去搞。”
张花城记得当前的食盐如果有票应该是一角五分钱一斤,煤油是三角八分钱一斤,猪油六角钱一斤,大米一角两分钱一斤,而且都是需要票,他们家可没有票的。
盐,他可以自己晒啊,就靠着海,不是轻轻松松的晒吗?
不过冬天晒盐很慢,还不能被大队的人发现,陈堂三里渠的一群蠢货连晒盐都不会!
就是会,他们也不敢。
“家里还缺什么?”
这句话问出口张花城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他们家里什么都缺,家里有什么也是一目了然。
王琳却摇摇头。
编织了五个竹笼,还修复了之前坏掉的竹笼,算上礁石群中的三个,他现在一共有九个竹笼了。
陈堂三里渠硬是到了1972年才有人知道下笼子捉蟹,逐渐生活有了改善。
不过他也知道原因,这年头的人都挺憨的,每年都有一些外来人进山,会找一些知道路的村里人带路。
他以前也带过几次,就看着人家挖挖弄弄的,还暗地里嘲笑这些城里人都是傻子,根本就不懂人家挖的药拿回去就能卖很多钱,比给他的一毛两毛带路费贵重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这里的社员们愚昧,不知变通,更是胆小的很。
等雪停了他得找个帮手。
张花城跑去下笼子了,回来时又多了半篓子海货,这是三个笼子贡献的,这年头海里的资源当真丰富,等天色不早的时候再去一趟,九个竹笼估计能让他满篓。
铁柱回来后就急忙跑回家了,家里很快传来一阵咆哮。
“你死哪去了?
你是想冻死你弟弟妹妹吗,还得让老子起来给他们烧炕?”
“说话啊,你是哑巴吗!”
一阵抽打声传来。
王琳听到后缩了缩头,开始收拾着买回来的东西。
张花城站在院子里好一会才进屋,铁柱跟了这个恶毒的爸也是够倒霉的,他得想想办法帮一下铁柱。
“怎么买这么多的玉米碴和地瓜干?”
王琳看着一样样的东西,忍不住问了一句,几乎都是吃的。
“玉米碴和地瓜干回头分一分,其他留着,鱼蟹生意不长久,多攒点粮。”
张花城知道他早晚会被盯上的,到时鱼蟹生意就做不成了。
“嗯。”
王琳点点头,低声道:“已经够吃的了,要不别去冒险了。”
她真的担心会被发现,到时就麻烦了。
“没事,不用担心。”
这怎么能够呢,寒冬才刚刚开始。
张花城看向坐在炕上的兜兜,兜兜正抱着一个包子啃的正开心,还时不时伸头看看大碗里的其他包子。
这一幕让他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年代的孩子很简单,有吃的就行。
“我中午去送布和棉鞋到老家,让妈和大嫂她们做几双小孩穿的鞋,再给兜兜做一身棉衣棉裤。”
张花城伸手量了量兜兜的小脚。
有了棉鞋和新衣服,兜兜大冬天的也能去外面转转了,而不是一整个冬天都要躲在屋里和炕上。
“嗯!”
王琳闻言高兴的点点头,她也想给兜兜弄一双棉鞋,这样兜兜也不用天天在炕上了。
接着道:“你不给自己弄双棉鞋吗?”
张花城看了看脚上的鞋,再看看王琳脚上的鞋,确实,他们都没有好的棉鞋。
上午,张花城就往老家去了。
寒冬腊月都躲在屋里,只有大宝和小宝两个皮孩子到处跑,看到张花城来了,一个比一个热情的跑上来。
张花城拿出两块糖给了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高兴的嗷嗷叫。
“你弟怎么又来了?”
陈秀英正在补衣服,听到动静后站起来看看外面。
正在炕上发呆的张虎臣赶紧爬起来。
“二锅!!!”
小妹高兴的冲出来,鞋都没穿就扑向张花城。
张花城一把将其抱起来,看着追出来的花铃,将手里的布袋子递了过去笑道:“给你!”
“二哥,这是什么?”
花铃高兴的喊了一声,接着小声的问了一句,生怕被大嫂听到。
“棉花和布。”
“啊!”
花铃惊讶,急忙拿着进了屋。
“来了啊,进来,外面冷。”
张虎臣出来招招手。
“嗯,我带了一些布和棉花来,还有鞋底皮,看看让嫂子还有妈一起给孩子们一人做一双棉鞋。”
张花城进了屋。
一听到要做鞋,大嫂忍不住出来了。
很快家里热闹了,几个小孩都围着看,一群人都摸着布开始商量着做鞋。
“大宝小宝一双,小妹一双,兜兜一双,再做一双按照小妹脚的尺寸来做就行,剩下的布看看能不能给兜兜做棉裤和棉衣。”
张花城知道这些布绰绰有余,剩下的就是再做一身小孩的棉裤棉衣都可以。
“够了,剩下的再给花铃做一双棉鞋都能够,花铃这过完年就要结婚了,也得有一双新棉鞋。”
大嫂量了量看了看,很快点点头。
她心里也高兴,大宝和小宝都能有棉鞋了。
张花城没想到大嫂会想着花铃,但说的话却让他不舒服,想起那个狗东西,过两天睡寡妇的消息就要闹开了,必须给花铃退了这门亲事!
这亲事还是大嫂牵的线,大嫂也算是好意,他也没什么话说。
“我不用,我有。”
花铃急忙摇头,不过满是补丁的棉鞋一伸出来自己都脸红了,急忙缩了回去。
“那就给花铃做一双。”
张花城说完道:“我还得回去,小丫我带家里去和兜兜玩,晚上天黑前给送回来。”
“早点送啊,天黑了别出门,山里晚上现在都是狼嚎。”
躺在床上的老父亲喊了一嗓子。
他身体不好,特别是一到冬天就各种毛病,躲在被窝里还能好一点。
“知道的,天黑前就送回来。”
张花城抱着小妹回家了。
小妹高兴坏了,一路上叽叽喳喳的,她知道去二哥家有好吃的,昨晚上回家以后她可是炫耀了一晚上呢。
“二哥是不是有点奇怪?”
花铃看着离开的背影,和印象中的二哥有点不一样了。
“你看我这个脑子,都忘了问问哪里来的布和棉花了。”
老妈一拍大腿。
布和棉花可都是稀罕东西。
中午,张花城炖了一锅白菜豆腐和粉条,炒了一盘辣椒炒肉,家里香气扑鼻,小丫和兜兜两个小家伙一直在擦口水。
“你和孩子先吃,我去叫一下铁柱。”
张花城把菜上桌后就去喊铁柱了。
陈有德和孙莉两口子正在院子里打转,辣椒炒肉的香味太冲了,让他们都要馋死了,还有白菜豆腐的香味,这过年了也不能吃这么丰盛的啊!
“要不你去看看?”
陈有德示意孙莉。
“我去干啥,闹成啥样了还我去看看,天天吃肉肯定偷猎了,你现在就去举报,一抓一个准,说不定他们家里还有很多肉呢!”
孙莉也馋的不行,家里两个孩子闻到了哭着喊着要吃肉。
“对,就是偷猎!”
陈有德说完泄气道:“昨天晚上我去举报,队长都不管,根本不信的。”
“那也得举报,不然哪里来的肉?
他们家有钱买吗?
我们连一张肉票都搞不到,他们家能搞到?”
当前肉票难求,特别是农村,连县城的肉票都是很难搞的,普通家庭想吃顿肉难得很。
反而农村生产队吃肉还好一点,过年杀猪分肉,家家户户有肉吃。
陈有德不是很想去,昨晚上去被说了一顿,现在再去......“你去不去?”
孙莉瞪眼了。
“去!
去啊!”
陈有德砸吧砸吧嘴,“你说我中午也吃了不少,怎么还是一点劲都没有,老婆,要不我去搞块肉来补补吧,这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也不是事啊。”
“你有本事你去搞啊!”
“去就去!”
陈有德气汹汹的出门了。
孙莉咕哝一句,一扭头回屋里看孩子了。
张花城扔了两块小石头砸在铁柱的门上,很快收到暗号的铁柱出来了,知道是叫他吃饭,在院子里转悠了一圈才出门。
“自己拿饼吃。”
张花城给铁柱盛了一碗豆腐炖白菜,夹了一筷子辣椒炒肉放在他碗里。
铁柱低着头吃了起来。
“等会回家睡觉,等晚上来吃饭,然后跟我去收一趟货。”
“嗯。”
“小丫,吃饭不要扒拉菜找肉,用饼子卷着辣椒吃也很香的。”
张花城拿筷子敲了一下小丫的手,这恶习得改。
“嗷!”
小丫乖巧的应着。
三个孩子眼巴巴的看着桌上吃的,不断地吞咽着口水。
铁柱撕开一包桃酥然后递给妹妹。
“哥你先吃!”
妹妹乖巧的取出一块桃酥递给铁柱,自己也馋的咽口水。
铁柱急忙摇头道:“我每天都吃,每天都吃好多好吃的。”
“那你有肉吃吗?”
光着屁股的小豆丁瞪大眼睛。
在小家伙眼中,能吃肉,那是很厉害的。
“有,每天都有肉吃,早上在县城吃了肉丝面,那么大碗,吃了两大碗面四大碗汤,来的时候吃的猪肉白菜炖粉条子。”
铁柱比画了一下。
一时间好几个吞口水的。
别说肉,就是面在富庄大队都是稀罕东西,买面是需要粮票的,能有粗粮吃那都是谢天谢地。
至于猪肉白菜炖粉条,他们家都没有吃过。
“花城带你去的县城?”
“嗯!”
“他,他还带你去做什么了?”
赵香兰急忙询问。
铁柱抓抓头,想了想道:“哥不让我和别人说,不过他让我和你们说,他让我和你们说我们不做犯法事,就是打点东西去县城卖。”
张花城明白,如果不说铁柱妈说清楚,铁柱妈估计都要猜测他们是去抢劫,是去做犯法事了。
果然听了后赵香兰出了口气,这还好,偷猎只能算是投机倒把,还不至于坐牢被枪毙。
“你爸知道吗?”
赵香兰想起陈有德,老陈家和老张家的仇恨太深了,深到恨不得整死对方,如果知道,那不闹翻天了?
当年她就是和老张家说句话,都会被陈有德打一顿。
“不知道,哥不让说,连他给我买的鞋都不能穿回家。”
铁柱摇头。
赵香兰早就看到铁柱穿新棉鞋了,还以为是陈有德良心发现给孩子做鞋了,原来也是花城给自己儿子买的。
“来,和妈说说你们平时都做什么,没事,花城既然让你来,就不怕我们知道的。”
赵香兰拉着铁柱坐下来。
铁柱抓抓头,将他们去县城卖东西,买东西这些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给你大妹做的鞋?”
赵香兰还想着这双鞋是给谁的,原来是给大妹的,让她眼眶一红。
“嗯!”
铁柱点头。
“我的?”
正小心翼翼吃着桃酥的大妹乌黑的眼睛瞪圆了,惊喜的看着赵香兰手中的棉鞋。
她脚上只有一双满是补丁的布鞋,这都是她宝贝,干活都不舍得穿的。
她有新鞋了?
还是新棉鞋!
“铁柱,你们做这事一定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王富贵也忍不住提醒铁柱,他家成分不好,没少遭罪,要不是富庄大队团结,早就被折腾死了。
“嗯!”
“花城聪明,他说什么你就听着,知道吗?”
赵香兰也放心了,她从嫁过来的时候就一直担心一件事,那就是不知道哪一天她去悄悄的看铁柱时,得到的却是自己儿子已经死了的消息。
陈有德就是个畜生,就是把铁柱打死也不可能让她带走的。
也幸亏铁柱能干,陈有德为了让铁柱帮家里干活,帮他们夫妻俩干活,也算是没有将他饿死。
“嗯,娘,这是哥让我给你的五块钱,让你们买炭,今年冬天很冷,没炭不行。”
铁柱掏出一叠钱塞到赵香兰手中。
赵香兰看着一把零零散散的钱,忍不住眼睛一红。
她甚至没有勇气不要钱,家里炭没有多少,累死累活挖的树根砍的柴也不够过冬的。
“铁柱你吃饭了吗?
我熬玉米碴给你喝!”
王富贵看到这里也是很不好意思了,急忙起身要去做饭。
“我吃饭了,在哥家吃的。”
铁柱点点头。
“吃肉!”
吃完一块桃酥的小豆丁一听赶紧嚷嚷起来。
另一个也嗷嗷的要吃肉。
“行,吃肉,我煮一煮猪油,我看肥肉挺多的。”
王富贵看着猪肉一咬牙,吃,先给孩子们解解馋!
张花城不知道让铁柱送粮解了王富贵一家的燃眉之急,一直等到天色暗淡时,他才看到铁柱回来换鞋。
“开心吗?”
张花城看铁柱满脸笑容,拍了拍他。
“嗯!”
铁柱连连点头。
“吃点东西吧,等会你又要挨揍了,估计还不给你饭吃,你在这里吃饱了再回去挨揍吧。”
张花城怜悯的看着铁柱,可怜的娃,你那残暴的爸下午在外面嚎了好一会,到处找铁柱干活。
不过铁柱满不在乎,揍就揍,这不和喝水一样简单啊?
“哥,我想给弟弟妹妹做新衣服,做新鞋,想让他们有肉吃!”
临走时,铁柱突然来了一句。
“这简单,回去挨完揍后就睡觉,晚上来找我,我带你去搞肉!”
晚上就进山打猎,有月亮有雪光,只要不进深山,有枪的情况下还是很安全的。
他也要赚大钱!
“嗯!”
铁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很快家里传来一声陈有德的咆哮,然后一阵噼里啪啦的抽打。
“笑?”
“好啊,敢笑老子,老子打死你!”
“还敢笑!!!”
“老子让你笑!”
你笑啥啊......张花城揉了揉额头,这铁柱,真的是不在乎这点疼痛吗?
不过也是,记忆中只有累坏的陈有德,铁柱挨的再狠,第二天依旧是活蹦乱跳。
如果有一天铁柱给陈有德一拳,那陈有德有可能会被一拳打死,铁柱的力气就是现在扛个二百斤重的麻袋都能徒步走到县城。
“哎呀,铁柱是不是被你打傻了啊,你小心点,铁柱力气大,要是一拳砸你身上,把你砸死咋整啊!”
张花城来到铁柱家门口,推开门喊了一嗓子。
“滚你个小畜生!”
陈有德一看是张花城,气的拿着树枝指着他骂。
当他一回头,却见铁柱正举着砂窝大的拳头好像在比划。
“畜生,你想造反吗!”
不会真打傻了吧?
陈有德心中一慌,强装镇定,可他总感觉铁柱看他的眼神不对劲了,不会被张花城这个小畜生教唆打死自己吧?
他知道自己举报他了?
“还不滚去吃饭!”
陈有德对着铁柱吼了一声。
铁柱这才抓抓头,回屋里吃饭了。
很快屋里传来女人的抱怨。
“你不是说不让他吃饭吗?
活不干就知道出去跑,连挑水都不挑了!”
晚上,张花城悄悄的去海边收了一趟货,带回来几条鱼。
“琳琳,我去三爷爷家一趟,铁柱要来了就让他在家里等我。”
张花城提着鱼准备去借枪。
“外面冷,你穿上大衣。”
在给兜兜洗澡的王琳起身要去给他拿军大衣,外面温度特别低。
“不用,我正好锻炼锻炼。”
张花城拒绝,这军大衣真是好东西,以前晚上还会冷的,现在晚上烧着炕,被子上再盖个军大衣晚上都能热醒。
“爸爸抱!”
坐在大锅里洗澡的小丫头眼巴巴的看着他,她不想洗澡。
“爸还有事,回来抱啊!”
张花城提着鱼扛了一袋炭出门了,兜兜开始穿新棉衣新棉鞋,他就知道爱干净的王琳会给兜兜好好洗个澡。
王琳看着张花城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才关上门。
陈堂三里渠的老张家都住在一片范围内的,大部分都是老房子,自从十几年前三奶奶病逝后,三爷爷就开始独自一人生活。
张花城来到三爷爷家门口时,屋里已经一片漆黑,一丝火光都没有。
显然没有烧炕。
“三爷爷。”
张花城在门前喊了一声。
“谁?
花城吗?”
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屋里响起。
“是我,三爷爷你这耳朵太灵了吧?”
张花城听着耳边呼啸的西北风,有点惊讶,这都能听出自己是谁?
很快门开了,披着袄的老人略带一点骄傲道:“这算什么,想当年鬼子摸进战壕时,你三爷爷耳朵一动就听到了,一枪打死一个鬼子,救了半个连的命呢!”
张花城知道这是真的。
为什么是半个连,因为一场战壕白刃战,虽然三爷爷他们胜利了但却死伤过半。
“炭?”
看张花城扛着袋子,老人伸头看了看,“三爷爷当年抗美援朝时趴在冰窟里几个小时都不动一下,在家里还需要用这东西?
你带回去自己烧。”
张花城笑着进了屋。
点上煤油灯,张花城去烧炕了,家里果然没有炭,只有一些劈的整整齐齐的木柴。
“三爷爷你晚上没做饭?”
炕里一点温度都没有,显然晚上是没做饭。
“吃了块窝窝头喝了水,你娘下午送了玉米碴和猪油,明天中午熬玉米碴喝。”
老人看火烧起来了,跟着过来烤火。
屋里冷飕飕的,老人也就是嘴硬。
“这是啥?”
“鱼!”
张花城也不管老人絮絮叨叨的问他哪里来的鱼,看向墙上挂着的五四步枪。
“三爷爷,你的五四步枪借我用用,山脚下来了一头狼,我看看打了它。”
他就是为了这一把五四步枪来的。
“来要枪的?”
老人知道张花城晚上来干什么了。
“嗯!”
张花城点头。
“偷猎是要挨批斗的。”
老人知道张花城借枪要干什么,他以前就干过几年,好几次都是差点被抓到。
后来身体不行了也就没有再干过了。
“抓不到我的。”
见三爷爷没有抵触,张花城也暗暗的松了口气,当即把今年老张家的情况说了说。
果然听到老张家当前状况后老人也沉默了。
“枪没有问题,你会用枪吗?”
老人一脸怀疑的打量着张花城。
“当然!”
张花城点头。
“嗯,我老伙计不能给你,而且我这老伙计一般人用不了,子弹打出去都是歪的,不过我能给你个好家伙。”
老人说完来到炕上的一个箱子前。
更好的?
张花城好奇的跟了上去。
“咔嚓!”
当箱子打开,张花城一看顿时头皮发麻。
箱子里有部队奖状,有勋章,还有一套染血的老旧军装,让他头皮发麻的却是几个弹盒,一把三八大盖,一个拆卸刺刀,还有几个危险性极高的老式手榴弹!
这东西就这样放在床头那么多年???
“这是缴获小鬼子的。”
老人眼神复杂的看着三八大盖。
“三爷爷,你不怕手榴弹炸吗?”
张花城小心翼翼的拿起一个手榴弹,这不安全的老古董怎么还能留在家里,还放在床头那么多年?
他就是兵王,这玩意在手中炸了他也必死无疑的!
不是,自己三爷爷命这么硬吗?
“这些都是我老伙计,我不拉它们怎么会炸?”
没有安全意识的三爷爷说着拿起一个手榴弹对着箱子磕了磕,向张花城示意。
张花城看的眼皮子直跳。
没一会张花城飞快的跑了,带走了三八大盖和刺刀,一盒子弹6.5毫米的子弹。
三八大盖威力真不小。
实战测试,训练有素的士兵手持三八大盖可在三百米精准击杀单体目标,在七百米外可压制集群目标,射程远精度高,而且配合刺刀白刃战有优势。
现在有枪在手,就是在山里遇到狼群都不怕。
回到家时铁柱已经在这里等着了,早早的换上新棉鞋等着进山。
见张花城回来,铁柱高兴的站起来。
“山里有狼群,不能去的。”
王琳一看张花城提着枪回来的,急的跺脚,她知道山里的危险,连守山员都不敢冬天进山,更别说是晚上。
“不进山,去山脚下碰碰运气,谁敢进山啊!”
张花城上前安慰。
劝说了好一会王琳才眼红红的同意,不断嘱咐让他就在山脚下转悠,不能进山。
张花城满口答应。
很快铁柱提着扁担和一捆麻绳跟着他进山了。
大雪已将群山覆盖,山中的树木枝干上凝满冰晶,积雪压弯枝头,月光下宛如水晶雕塑,偶尔传来积雪坠落的簌簌声。
寒风掠过,卷起阵阵飞雪。
张花城站在高处观望着,万籁俱寂中他能听到远山隐约传来狼嚎,但太远太远!
几分钟前他们遇到过一只野兔,但野兔太机警了,一听到动静就跳跃消失,没给他们一点出手机会。
“哥,这里没狼。”
铁柱抓抓头。
“不用找狼,别的也一样,我们深入一些。”
他记下了地形防止迷路,铁柱是不可能记得住路。
一直在雪地里走了半个小时,期间铁柱也是好几次踏空,不是掉进雪坑就是摔倒,积雪让山里的自然陷阱多了很多。
连张花城都要小心翼翼。
“呼哧,呼哧!”
就在张花城四处寻找猎物时,隐隐约约听到了不远处传来粗重的呼气声音。
“嘘!”
张花城一喜,立刻示意铁柱别动,悄悄靠前。
显然前方有大型野生动物,听声音不是马鹿就是东北野猪。
果然当张花城向前走了一段距离时,就看到一头漆黑的身躯正在拱着雪地觅食。
黑熊?
不对,野猪!
张花城大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