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赵凌赵高的现代都市小说《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赵凌赵高》,由网络作家“夏山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扶苏公子被赐死了?”“我们要见陛下!”“中车府令,李丞相,陛下三日未上朝理事,你等又将寝宫围住,这是何意?难道想造/反不成?”始皇寝殿外,秦朝百官已经彻底乱了套。扶苏被始皇帝赐死的消息一早就传遍整个咸阳,那些儒家弟子彻底坐不住了。赵高站在寝殿的台阶之上,俯视百官,心中暗暗冷笑,他身为秦始皇最信任的人,又有李斯在旁作证。扶苏已死,只要拿出改好的始皇遗诏,从今天开始,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了!不!胡亥只不过是个任他摆布的傀儡罢了,他上面已经没有人了!从今以后,他就算指着一头鹿说是马,也没有人敢反驳。从今以后,他就是最高的赵高。什么皇帝丞相,都只是他赵高的玩偶罢了!李斯站在赵高旁边,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从衣袖中拿出篡改之后的遗诏...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赵凌赵高》精彩片段
“扶苏公子被赐死了?”
“我们要见陛下!”
“中车府令,李丞相,陛下三日未上朝理事,你等又将寝宫围住,这是何意?难道想造/反不成?”
始皇寝殿外,秦朝百官已经彻底乱了套。
扶苏被始皇帝赐死的消息一早就传遍整个咸阳,那些儒家弟子彻底坐不住了。
赵高站在寝殿的台阶之上,俯视百官,心中暗暗冷笑,他身为秦始皇最信任的人,又有李斯在旁作证。
扶苏已死,只要拿出改好的始皇遗诏,从今天开始,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了!
不!
胡亥只不过是个任他摆布的傀儡罢了,他上面已经没有人了!
从今以后,他就算指着一头鹿说是马,也没有人敢反驳。
从今以后,他就是最高的赵高。
什么皇帝丞相,都只是他赵高的玩偶罢了!
李斯站在赵高旁边,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从衣袖中拿出篡改之后的遗诏,高举头顶,大声宣道:“始皇遗诏,十八公子胡亥,德才兼备,当继大位......”
人群之中的胡亥听到李斯宣读遗诏,已经兴奋得全身发抖了。
他这些年在秦始皇面前表现得无比乖巧懂事,深得喜欢,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有多么恨他那父皇。
他讨厌跪在地上摇尾乞怜。
他不要再讨好任何人!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他不会再向任何人下跪!
那扶苏凭什么得到父皇的赏识?他该死!
如今父皇终于宾天,扶苏也死了,赵高和李斯把持了咸阳宫的禁卫,赵高又是他的老师,他终于可以登上梦寐以求的皇位了!
“赵高!李斯!你等篡改诏书!该当何罪?”
百官还没反应过来,一个浑厚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
赵凌领着盖聂,如入无人之境来到寝宫前,百官见了他,也是下意识地让开一条道来。
如果扶苏死了,按理说也该二公子继位才是。
可赵高和李斯手握遗诏,并且宣布十八公子继位,大殿外又全是赵高的人,二公子带着一个剑客就敢来这里质疑遗诏,怕是离死不远了。
能站在这里的人大都是六国贵族和诸子百家的精英,他们自然有人看出遗诏有问题,但就算有人质疑遗诏的真伪,也不可能在此时提出来。
没见连儒家那几位都选择了沉默吗?
无论是谁人继位,他们只要站好队,重新瓜分利益就好。
“二公子?他不是在三川郡吗?他怎么来了?”
“二公子,你不是三川郡郡守吗?擅入咸阳宫,意欲何为?”
“赵凌,你带剑入宫,已是死罪!中车府令,请您下令将其拿下,斩首示众!”
有人选择暗中观察形势,自然也有人认为局势已明,需得尽快站队。
此时不表忠心,更待何时?
胡亥认为优势在他,大局已定,更是没把赵凌放在眼里,听到这些言语,从人群中站出来盯着赵凌,冷声道:“赵凌,父皇遗诏是让朕继位,你持剑入宫,是想造/反吗?”
“来人!将赵凌打入死牢,待先皇丧事礼毕,斩首示众!”
“呵!”赵凌不屑一笑,脚下一动,化作一道残影快速接近胡亥。
“护驾!”赵高大惊失色,喊了一声之后,从台阶一跃而下,想要拦下赵凌。
赵凌知道赵高武艺不错,按照现在的武者划分,已入宗师境,赵凌这位七品武者自不是对手,但他身边可跟着剑圣盖聂。
一道剑光闪过,盖聂后发先至,人已拦在胡亥和赵高之间。
除了赵高,另有六名杀手从禁卫中杀出,直指盖聂。
刀光剑影,暗器纷飞。
金铁之音不绝于耳。
但也只是刹那之间,六名杀手被盖聂一剑击退。
下一刻,盖聂手中渊虹架在赵高的脖子上,赵高的生死皆在他一念之间。
宗师之间亦有差距。
与此同时,赵凌掐住了胡亥的脖子,将其高高举起,呵斥道:“你这混蛋玩意儿,你还想当皇帝?回头当了赵高那狗东西的傀儡,害我大秦二世而亡,你死后有什么脸面见父皇?”
胡亥被掐着脖子说不出话来,他实在想不明白,赵凌不是一个不会武功的废物吗?
这么多年来,他毫无存在感,堂堂二公子竟然远离咸阳,跑去三川郡当郡守,简直丢人现眼。
但他刚才的速度是怎么回事?
在赵凌面前,胡亥就像被猛虎袭击的小白兔,毫无还手之力。
胡亥也想不通,赵凌身边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剑客?他老师赵高可是宗师高手,再加上天罗六位杀手围攻,竟还是被那人一招制服。
他原以为解决掉扶苏就已经足够了,突然杀出来的赵凌让他彻底慌了神。
“二......二哥......不要......”胡亥喉咙底下奋力喊着,缺氧让他那张脸涨得通红,无论他怎么动弹,也无法逃脱赵凌的手掌。
“剑圣盖聂?你这反贼怎么会在赵凌身边?”赵高神色不变,一语点破盖聂的身份。
盖聂是反贼,那赵凌不是反贼是什么?
此时寝宫门口的禁军都已手持弓弩对准了盖聂和赵凌,李斯还手握诏书,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
李斯和赵高之前甚至都想过扶苏不尊诏令,可能起兵攻打咸阳,但怎么也没想到,扶苏自刎了,二公子赵凌会以这种姿态进宫,身边竟然还跟着剑圣盖聂。
赵凌将胡亥扔在地上,对盖聂笑道:“盖先生,这阉狗无用,劳烦费力,杀了吧!”
盖聂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之色,如今他二人被弓弩指着,暗中不知有多少杀手,宫中禁卫又有多少,赵高应该也布下了天罗地网,不把他控制住当做人质,直接杀了,会不会引起什么不好的后果?
“噗!”
盖聂想归想,却没有任何犹豫,手中渊虹直接划过赵高的脖子。
赵高捂着脖子,指缝间血水狂涌,他怎么也没想到,赵凌就这么把他给杀了,赵凌就算质疑遗诏真假,难道不需要自己的口供吗?
杀了他,在百官眼中,赵凌才像是那个造/反之人吧!
赵凌不过是个郡守,名不正言不顺,就三川郡那点兵马,能支持他造/反吗?
百官大惊,赵高手底下的那些杀手也都惶恐不已,赵高死了,他们现在该怎么办?
继续效忠一个死人?
或是归顺赵凌?
但赵凌仅凭一个盖聂就敢反了?
他没有兵权,拿什么镇压百官?
纵使盖聂剑法无双,那也挡不住千军万马啊。
就在此时,王离率大军冲进大殿,将百官团团围住。
之前已经将全部身家压在胡亥身上的六国贵族们有人开始叫唤起来。
“王将军,快拿下这逆贼?他当众杀了中车府令,意欲谋反。”
“李丞相,你还不命人放箭,诛杀逆贼!”
“赵凌不尊始皇遗诏,其行为与造/反无异,李丞相,你还在犹豫什么?”
这些六国贵族见识到了赵凌的杀伐果断,属实叫人胆寒,更是不敢让他继位,此时只要认定胡亥是继承者,杀了赵凌,扶苏已死,大秦要么乱作一团,就算最后胡亥继位,也正合他们的心思。
王离听到那些大臣的喊声,大步上前,走到赵凌面前,半跪在地:“二公子,请继承皇帝大统!”
寝殿前一片安静,落针可闻。
有人终于想起来,王离的妹妹正是赵凌的生母啊!
赵凌这些年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已经让人已经忘了他和王离的关系。
“王将军请起!”赵凌的目光扫过刚才叫得最凶的那几人,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如果是大军进城,这些人恐怕是不敢跳出来的吧。
刚才喊得很厉害的那些人见状也是吓得面如死灰。
不管最后会不会有人反赵凌,今日只要赵凌不死,他们就死定了。
“李丞相!诛杀反贼啊!”还有人不甘,想要最后一搏,把希望寄托在李斯身上。
王离起身拔剑,怒视李斯:“李斯,你敢!扶苏公子被你等逼死,你还敢动二公子?”
王离带来的将领也都结成军阵,场面一时间剑拔弩张,随时都有可能血拼起来,
赵凌瞥了一眼犹豫不决的李斯,踩着胡亥的脸,居高临下俯视他,满脸玩味地笑道:“小十八,既然父皇的遗诏是让你继位,那朕就遵从遗诏,让你当这皇帝如何?朕是反贼,朕认了!”
此言一出,所有的人都疑惑地看着赵凌。
什么意思?他竟然承认自己是反贼?但一口一个朕,听起来实在古怪得很。
赵凌不理会众人的目光,将配剑插在胡亥的面前,利剑插入青石,碎石溅了胡亥一脸,那剑锋离他的鼻尖不过分毫,寒气逼人。
他又抬起踩在胡亥脸上的脚,往后退了两步,望着趴在地上的胡亥,张开双臂,胸口对胡亥敞开,大声喊道:“胡亥!拔起你面前的剑,杀了我这谋反的逆贼,从今以后,你就是大秦至高无上的皇帝了!”
“冯丞相是想劝朕杀了扶苏?”
赵凌看着冯去疾,脸上微带笑意,饶有玩味的语气,“如果扶苏已死,不知冯丞相可愿效忠于朕?”
冯去疾收敛了笑容,沉默片刻,闷声道:“若扶苏公子已被赵高那奸人所害,二公子今日所为,便是为兄报仇,为父守业!大义所向,冯去疾自当忠君效国。”
他有些不太明白赵凌是的意思。
暗示懂吗?
什么叫暗示?就是有些话根本就不能挑明。
扶苏就不能已经自杀了吗?
他自杀是因为赵高李斯传的假诏,一切罪责都不在赵凌身上,日后史官最多只能说赵凌为了大局诓骗百官,他还为扶苏报了仇,这可比弑兄篡位听起来好太多了。
赵凌又问:“那冯丞相以为,若扶苏已死,接下来朕该怎样才能稳固朝堂?”
冯去疾眼底闪过一道精光,计策脱口而出:“ 那二公子当将扶苏之死讯传给丞相王绾,联合儒家,控制住咸阳兵力,那些世家贵族根本就不在乎何人当皇帝,只要二公子能许以重利,这些人定会臣服。”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赵凌沉声道,“当年大秦便是如此灭了六国,朕的父皇,朕的先祖连六国都打下来了,丞相让朕去贿赂那些世家贵族?”
“这与那灭亡了的六国有何区别?”
“这天下究竟是朕的天下,还是他们的天下?”
冯去疾大惊失色,他惊的不是赵凌的观点和他的才华,而是他感觉到,这位二公子是想动那些贵族世家。
“二公子可知始皇帝为何不杀那些贵族世家?”
赵凌冷笑道:“无非就是他们人数太多,卿大夫贵族往往都是一族族长,势力盘根错杂,若是杀了他们,天下百万之众将会反朕,儒生文人也会对始皇帝口诛笔伐,天下溃散,想要一统天下难于上青天。”
冯去疾眉头紧皱:“二公子若不想对他们许以重利,那就将他们禁足于宫中,老臣这些年也有些虚名,愿为公子作保,令咸阳不乱,等公子完全控制军队,再放他们出宫。”
“行了,冯丞相,也不劳你作保了,暂时不需要你做什么,申时一到,你也出宫去吧。”赵凌笑道,“顺便说一句,扶苏真没死,而且父皇葬礼之上,他得出现才行。”
赵凌已经判断出冯去疾并不是扶苏那一党的,如果大势在他这边,冯去疾也会出谋献策,说明他是可用之人,这就足够了。
冯去疾脸上神情变幻莫测,他实在看不懂赵凌想要干什么?
当着他的面表达出对世家贵族的不满。
要知道他的先祖乃是韩国战将冯亭,他本人就是贵族世家的代表。
赵凌将自己留下之后,说了这么多,他也给出了很中肯的建议,按理说赵凌也听懂了,只要按他说的做,十有八九是能踏踏实实坐上皇位的。
但赵凌竟让他什么都不做?
更离谱的是,他还一口咬定扶苏没死,还要让扶苏来参加始皇帝的葬礼?
冯去疾只能冲赵凌行了一礼,然后退了下去。
他满脑子的疑惑,从赵凌的言行举止来看,赵凌并非什么愚笨之人,但为何会做出这等愚蠢之事?
迎扶苏进咸阳,那这皇位肯定易主!
实在令人费解啊!
冯去疾走后,王离实在按耐不住劝导:“陛下,冯去疾说得在理啊!”
赵凌望着王离,笑道:“朕知道他说得在理,那也是兵不血刃,最有效的方法,但这天下不是他们世族的天下,是朕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朕已经给过他们机会了,朕的大军酉时便会抵达咸阳城外,该打的仗少不了,该杀的人,也躲不过去。”
赵凌就是要看看反贼在哪?
他都篡位了,哪里还容得别人谋反?
申时放出宫的大臣,只要有谋反的动向,有一个算一个,都得死!
“大军?”王离激动不已,“陛下有多少兵马?”
赵凌回道:“十万!”
“足矣!”王离没有再问这十万兵马是从何而来,又如何抵达咸阳,他看出了赵凌的才能和雄心,这个时候只能无条件相信他了。
咸阳宫内,文武百官被暗网的杀手和一众禁卫盯着。
文官以王绾为首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武官以蒙武和蒙毅父子为首站在另一端。
蒙武须发斑白,但站在那里闭目养神,也宛如一尊武神。
无论是李斯宣布始皇遗诏,还是赵凌横空出世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他都没有任何的表示。
这些禁军和暗网的杀手也不敢对这位老将军表示任何的不敬。
说句不好听的,以蒙家子弟所立军功,无论是谁当皇帝,都不得不拉拢蒙武。
更何况现在蒙恬在上郡还有三十万兵马呢。
武将们见蒙武什么姿态,他们跟着做便是,根本不用考虑太多。
王绾这些文臣平日里没少骂嬴政穷兵黩武,也看不起那些武将,被赵凌吓得屁滚尿流后,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
这些武将今天怎么都这么老实?
王绾和文臣们怕禁军和暗网的人向赵凌通风报信,也都不敢商讨,但他们心中都有自己的打算。
亦有不少人跟冯去疾想到一起去,认为赵凌根本就不可能让他们出宫。
王绾走到蒙武旁边,也不怕旁边的人听到,拱手道:“蒙老将军,二公子可真是有雷霆手段啊。”
蒙武身子微晃,睁开眼,一副睡眼蒙眬的样子,擦了擦嘴边的口水,看了看王绾,又看了就看蒙毅:“这小子有什么雷霆手段?”
蒙毅尴尬一笑,也不说话。
王绾在心底暗骂了一声老东西,但脸上笑容不减:“蒙老将军以为,到了申时,赵凌公子会让我等出宫吗?”
“申时就知道了。”蒙武打了个哈欠,“要是不放我们出宫,那也得管饭吧,我看赵凌公子也不是小气的人,宫里饭菜该比我家里好。”
王绾见蒙武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也是相当恼火,但有些事情又不敢说得太直白。
他哪里知道,蒙武作为大秦的老将军,嬴政假死这件事,他也是知情者,赵凌做什么,在他看来都是无所谓的,最后始皇帝只要现身,一切问题都会得到解决的。
章邯潜在人群之中,亲眼目睹蒙毅对赵凌俯首称臣,见证了咸阳城军民高呼天命所归,哪怕是见惯了大场面,他也知道,这下真的出事了!
“陛下!您若再不现身,二公子就真的登基了!”章邯回到密室,直接说出了事情的严重性。
嬴政闻言,神情淡然,只是喝了一口牛乳,可能是牛乳的味道并不怎么好,他才微微皱眉:“慌里慌张,成何体统?细细道来。”
他装死本来就是想要考验扶苏,若扶苏真有能力继承皇位,那自是再好不过的。
只是他一开始就认为哪怕扶苏继位之后,也会面临一大堆的问题,那些潜在的危险会爆发,扶苏根本应对不过来,到时候他再出面解决这些问题。
扶苏换成赵凌其实也不差,若赵凌就这样能登基,那也算本事,自己何必出面?
只是嬴政依旧认为,哪怕赵凌有经国之才,毕竟年岁尚浅,如扶苏一般,即使现在登基,也会面临一大堆解决不了的问题。
等那些问题显露水面,自己再出面解决,再好好教一下赵凌为君之道,也就可以放心将大秦交到他手里了。
若赵凌真的展露出才能可以震住百官,等自己宾天之后,再传位给赵凌,群臣之中反对的声音就没那么大了。
章邯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
始皇陛下是何等人物,这一切恐怕都在他的算计之中吧。
否则二公子哪来的几十万大军?
数十万大军,若没有始皇帝在背后支持,他能凭空变出来?
联想到一个月前,扶苏公子与始皇帝政见不合被发配上郡,始皇帝假死之后,赵高等人都还没昭告天下,赵凌公子便出现在咸阳。
赵凌公子的学识和胆识总不可能莫名其妙就有了吧,这背后必是始皇帝让尉缭教导培养,不然为什么会将尉缭那样的能人派到三川郡?
始皇帝雪藏赵凌公子,是不想让他过早被人关注针对,今日才让他显露锋芒,震慑群臣!
目的显而易见,陛下欲要立贤废长啊!
章邯见嬴政听闻消息之后如此淡然,更是断定心中所想,陛下立储之事,章邯哪怕想到也不敢说出来。
只是心中不免对始皇帝的佩服之情又增添了几分。
赵凌公子五年前离开咸阳,恐怕就是始皇帝下的第一步棋吧。
陛下当真是高瞻远瞩,非凡人也!
想明白这一切,章邯也放松了下来,慢慢讲起自己的所见所闻。
“蒙毅归顺二公子,城中军队将尽数被二公子掌控,二公子更是不知用什么手段造出祥瑞,漫天彩光,咸阳城军民皆称二公子是天命所归。”
“城门大开之后,二公子亲自出城迎接大军,此时已经完全掌控咸阳军防,号令百官进咸阳宫上朝议事。”
嬴政哪怕征战半生,见多识广,经历了无数大场面,但听到蒙毅讲完,也是半天没说出话来。
“他哪来的上万铁骑?”嬴政眉头紧皱,“还有你所说的祥瑞,他怎么弄出来的?”
章邯嘴角都快控制不住了,低着头回道:“臣下不知!”
还能是哪来的?陛下演得也太好了。
章邯知道,这个时候,他只能回答不知。
总不能说,当然是陛下您给的。
人可以聪明,但有些事哪怕看破了也不能说出来,否则容易招来杀身之祸。
“速查!让蒙武上完朝后过来见朕,朕要知道蒙毅为何归顺赵凌,还要知道朝堂之上,赵凌说了什么。”
嬴政心中已经掀起滔天巨浪,他不知道赵凌的大军是从何而来,是蒙恬的镇守在上郡的军队吗?
嬴政思来想去,也只想到蒙恬率领的三十万征胡大军。
上郡三十万大军若是撤了,匈奴来袭该怎么办?
真是混账!
为了夺取皇位,竟然至大秦边疆不顾!
“喏!”
章邯应了一声便出了密室,心中再无忧虑,毕竟这一切都是始皇帝五年前就开始布局的事。
最后赵凌公子肯定能继承皇位,自己只要做好份内的事情就好。
咸阳宫。
赵凌坐在皇位之上,只是并没有穿皇袍。
朝堂之上,之前的文臣少了大半,王绾出城后至今未归,赵高被杀,李斯三族尽夷,半数文臣在宫门前自刎。
蒙武站在武将那一列不说话,这位老将此时的心思才是真的复杂。
陛下怎么还不现身?
蒙毅已经对赵凌称臣,据说蒙恬那臭小子早就投靠了赵凌。
如今三十万大军就在咸阳城外,赵凌若是登基,始皇陛下再出现,天下怎能有两个皇帝?
面对赵凌,他到底要不要称臣?
他早就命人去密室请陛下了,可陛下至今没有出现。
难道说,赵凌的所作所为都是陛下授意?
将扶苏贬至上郡,就是为了让赵凌登基?
赵凌的政见与始皇陛下相同,朝中的儒家门生坚守祖制欲立嫡长子扶苏......
蒙武细细想来,心中整理过往,竟然跟章邯所想如出一辙,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始皇帝布下的一盘大棋局。
假死布局!
让赵高和李斯这等奸臣浮出水面,借赵凌公子之手清除反对县郡制的人。
这等铁血手段,怕只有陛下那种雄才伟略,高瞻远瞩之人才能做得出来吧!
只是这朝堂之上,文官少了大半,秦国的政务又该如何处理?
让他们这群大老粗来做?他们可做不来啊。
还有这么多的大族子弟自刎而死,那些氏族的反扑该如何处理?
弄不好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始皇帝这是要为赵凌清除将来的一切障碍!
只是血雨腥风之后这一堆烂摊子又该如何处理?
秦朝上朝的时候并不需要像后世一样行跪拜之礼,嬴政也一直都秉承着相对的平等随和,大殿两侧都是放有座位。
赵凌望着面前惴惴不安,心事重重的大臣们,也是很随意地说道:“各位爱卿都请坐吧!”
他话音落毕,大臣们才纷纷落座。
赵凌目光扫过众人:“各位有什么想说的,畅所欲言吧。”
武将这边,蒙武不说话,他们也都纷纷闭口不言,毕竟朝堂之事,他们武将本就没多少可以进言的,就老老实实坐着便好。
他们谁也不不知道赵凌的脾气秉性,若是说错话,恐招杀身之祸。
文臣那边,冯去疾也暂时选择了沉默。
朝堂之上一片寂然,落针可闻。
终于,扶苏的老师淳于越忍不住开口道:“陛下,敢问何时接扶苏公子进咸阳,又将如何对待扶苏公子?是软禁还是如何?”
“朝中大臣死伤殆尽,职位空出许多,天下政事如此繁忙,陛下又打算派何人处理?”
“淳于仆射,朕既然说了会迎扶苏回咸阳,自是言出必行,父皇葬礼之上,他身为嫡长子,肯定是要在的。”
赵凌顿了顿,笑道,“至于说什么软禁,淳于仆射是在说笑吗?扶苏乃朕兄长,他只要不造 反,永远都是自由之身,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朕还会给他赐爵封侯。”
淳于越盯着赵凌,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
只要扶苏不造 反?
根据秦国祖制,赵凌这才是造 反吧。
但这样的话,皇宫前那些自刎的大臣们临死之前已经说了不知多少遍了。
祖制?
赵凌坐拥数十万大军,连大臣们养的士卒也尽数拜在赵凌的门下,他还会在乎祖制?
若是说急了,他命人杀了如今还不知身在何处的扶苏,随便找个人顶罪,淳于越又该如何应对?
扶苏一死,那就符合祖制了。
故而,淳于越不敢再提这件事,也不敢再反驳。
他可以等扶苏到了咸阳再谋大事,但绝对不是现在旧事重提。
“在这件事上,朕这般处理,各位大臣没有意见吧?”赵凌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在冯去疾的身上停留了片刻,直到冯去疾和他对视了一眼,他才重新看向淳于越。
此时能站在朝堂上的文臣都不是什么愣头青,他们也都有大族背景。
此间文臣中,贵族世家以冯去疾为首,儒家子弟以淳于越为首。
这两人均不表态,谁又敢轻易表态?
赵凌刚才的回答可不好回应,若是说没有异议,那就等同承认了赵凌皇帝的身份,哪怕扶苏将来回到咸阳,他们再起事,便是造 反。
蒙武还在琢磨今天的局面究竟是不是始皇帝做下的局,哪有心思回答这种问题?
于是乎武将也都闷不做声。
见众人沉默,赵凌面色凝重地沉吟道:“看来诸位对此时存在异议,该不会是想让朕弑兄吧?”
“还是说淳于仆射是想让朕将扶苏软禁起来?”赵凌叹了口气,“诸位应是怕有人打着扶苏的旗号作乱朝纲吧,既然如此,那朕就只能为难兄长,将他......”
淳于越瞳孔骤缩,连忙应道:“陛下!臣等无异议!还望陛下做宽德仁厚之君,善待公子扶苏!”
赵凌这是纯纯的无解阳谋。
虽然他告诉众人,扶苏还活着,但扶苏现在身在何处,无人知晓。
他都已经说了自己会善待扶苏,淳于越若是依旧不肯称臣,那他便杀了扶苏,或是软禁扶苏都在一念之间。
什么叫大势所趋?
赵凌甚至毫不避讳地点出有人可能打着扶苏的旗号造 反,他怕吗?
后世的一位伟人曾说过,枪杆子出政权。
这句话无论放在何时何地都是不变的真理。
赵凌上举仁义,不杀兄长,不诛胞弟,下面拿捏三十万大军,淳于越拿什么反对他?
“臣等无异议!还望陛下做宽德仁厚之君,善待公子扶苏!”
淳于越为代表的儒家门生纷纷应和起来。
冯去疾身为右相,秦朝以右为尊,他代表了贵族世家,地位比嬴政亲自抬起来的李斯还要尊崇,他此时依旧沉默不语。
他是彻底的被赵凌给惊到了。
如此手腕,比起始皇帝也不遑多让啊。
可赵凌在皇宫外说的那一番话是在叫人不得不担忧。
赵凌若是成为皇帝,又会对他们这些贵族世家做些什么?
他当皇帝肯定不如让扶苏当皇帝好。
赵凌满意地看了淳于越一眼,然后直勾勾地盯着心事重重的冯去疾,面带笑意地问道:“冯丞相,你是有其他意见?你觉得是软禁扶苏好,还是直接杀了的好?”
冯去疾闻言吓得一个哆嗦,就算他尊为右相,大大小小的贵族世家以他为首,但他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当着百官的面说出软禁扶苏和杀了扶苏的话?
最关键的是,他真的暗示过赵凌杀了扶苏。
如果赵凌将之前两人的谈话当着百官讲出来,哪怕没有挑明,他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冯去疾慌忙起身,弯腰行礼:“陛下,扶苏公子也是德才兼备,还请陛下念及兄弟之情,善待扶苏公子。”
那些贵族世家的官员也纷纷开口:“还请陛下念及兄弟之情,善待扶苏公子。”
赵凌这才笑道:“这是自然。”
他要的是百官称臣!
挟扶苏,持大义,掌重兵,他们敢不称臣,那就等着被清算吧。
然后,他将目光落在了蒙武身上:“蒙老将军可有不同的意见?”
蒙武眼睛微眯,坐在那里没有起身,也没有行礼,声音浑厚如山岳落地:“请二公子念及兄弟之情,善待大公子,莫做那忤逆之徒。”
蒙毅在旁不敢说话,他已经对赵凌称臣,可他的父亲竟然还称赵凌为二公子,这是还没有承认赵凌的皇帝身份啊。
冯去疾和淳于越等文臣皆偷偷打量着赵凌的神色,也偷偷观察着蒙武的表情。
武将们也如蒙毅那般不敢搭话。
他们站队可不好站了。
进咸阳宫前,尽数武将已经称臣,其中不乏有蒙武的门生子弟,也有他亲手提拔出来的将领。
蒙武不承认赵凌皇帝的身份,他们现在该如何处之?
赵凌又会怎么对付蒙武?
蒙毅好似想到什么,脸色一阵煞白,看了看沉稳如山的父亲,又看了看满脸笑容好似春风温和的赵凌,连忙起身走到殿前,单膝跪地:“望陛下念臣父年事已高,这些年为大秦征战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勿要追究其罪责!”
“臣父年迈体衰,还请陛下允其解甲归田,安度晚年!”
他怕了!
他认为赵凌不像表面这般平易近人,赵高李斯同样是位高权重,他还不是说杀就杀。
众人皆称赵凌陛下,唯独蒙武称其为二公子。
已有杀身之祸啊!
帝王之心不可揣测,若赵凌面带怒色,或许还好说,但他听了父亲的话后,不怒反笑,恐杀心更重!
赵凌还没有说话,蒙武便怒不可遏地大声呵斥道:“蒙毅!你这逆子,丢人现眼的玩意儿!说谁年迈体弱了?”
“老子还没说话,你还让老子卸甲归田?你个不为人子的东西!信不信老子现在就卸了你的狗腿?”
古有二桃杀三士,今有赵凌不费一兵一卒令大臣自刎也甘之若饴。
一句自刎谢罪以留清白之身,祸不及家族。
宫门前那些大臣便有不少人跪地求死。
他们想要反赵凌不假,但赵凌所言句句属实,令人无法反驳。
有一个之前站在赵高那头,大喊着让胡亥诛杀逆贼的大臣站了出来,拱了拱手,慷慨激昂地说道:“只要二公子能遵循祖制,迎扶苏公子回咸阳,继承大统,孟良弼愿自刎以谢罪!”
孟良弼这话说出来,在场的人纷纷看着赵凌。
那些文臣这才反应过来,的确有愧于赵凌,的确也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了。
但是他们为的是整个大秦,为的是维护大秦祖制,此乃不拘小节,舍生取义。
“对!个人荣辱事小,祖制不可废!我等的确负了二公子,但只要二公子迎扶苏公子回咸阳登基,我等愿以死谢罪!”
这些人在当今秦朝的世家中大都算不得大族,也有大族之中身份卑微的子弟,若是此番逼得赵凌迎回扶苏,那扶苏上位之后,岂能不照顾他们家族?
就算是死,他们也算光宗耀祖,为家族,为秦国而死,哪怕不被载入史册,也会被子孙后代所敬仰。
按照后世的话来说便是,今日若是成了,他们一雪前耻不说,死后单开一页族谱都没问题。
秦朝的士大夫视名声远高于生命,故而他们死谏那是真的死啊!
赵凌深深地看了孟良弼一眼,问道:“你是孟明视的后人?”
孟明视是秦穆公的时期的大将,孟家也是秦朝孟西白三大氏族之一。
孟良弼傲然抬头,直视赵凌,脸上丝毫不见惧色,尽显大族风范:“正是!”
赵凌嗤笑了一声:“你等口口声声要迎回扶苏,无非就是想重推周朝的分封制,为家族谋一块封地吧!”
“朕会亲自迎回扶苏,但他只能为臣,重推分封制这件事,各位就别想了。”赵凌的目光扫过众人,大声道,“这天下不再是你们贵族世家的天下。”
“朕要全天下的百姓都吃得起饭。”
“朕要这天下没有奴隶,没有战乱。”
“朕登基之后,会重新建立官员选拔的方式,朝中官职,有能者居之,平民也可封侯拜相!”
赵凌目光扫过那些大臣们的门客:“你等有才有德者,不问出身,皆可入朝为官!”
士大夫们面色难看至极,一片寂然之后,立刻发出声声讨伐。
孟良弼气得浑身发颤,指着赵凌,义正言辞地骂道:“赵凌,你不遵祖制,礼乐崩坏,说是除贼,实则篡国之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赵凌这一番话何止是动了贵族世家的利益,完全就是让自己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他们要的是尊卑有序,不问出身,皆可入朝为官,那贵族世家们如何掌控朝堂?
若是一个奴隶也同他们一样入朝为官,岂不是侮辱他们?
儒家想要重推分封制,那是因为孔子给他们描述了一个美好的周朝,帝王的子孙后代出去镇守边关,治理封地,天下都是一家人,和睦共处。
世家贵族想要分封制,那是因为他们也可以得到封地。
如果不是嬴政,换个软弱的皇帝,恐怕还真没法将郡县制推广开来。
“赵凌!你道貌岸然,不尊祖制,枉为人子,枉为人弟,我等一起上,擒杀乱臣贼子,迎扶苏公子登基。”
又一个气急败坏的大臣试图鼓动在场的人:“我等一起上,先擒了他再说!”
大臣们群情激奋,仿佛梦回寝宫殿前,欲杀赵凌而后快。
赵凌站在原地,脸上挂着轻蔑的笑容,盖聂拔剑上前挡在赵凌面前,剑圣面若寒霜,长剑斜立,目之所及,让人肝胆俱寒。
“盖先生,不必脏了你的剑!”赵凌大声笑道,“扶苏被朕所救,若朕只图皇位,不顾伦理,弑兄即可,何必迎他回城?在场的诸位,你们是要继续跟随这群站在千万百姓头上吸血的贵族世家,还是愿意追随朕?”
“朕有生之年,必让天下再无饥民与战乱。”
“朕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赵凌大步上前,目光扫过那些臣子的门客下属,声音仿佛穿越古今,气吞山河:“你等可愿追随?”
大臣们的门客和下属都是“士农工商”中的士,这些士大都有些学识和独特的能力,他们之所以投靠这些贵族世家,也是希望得到赏识,发挥自己的能力。
谁又不想入主朝堂?
士为知己者死,但如果自家主上是个反复无常,忤逆犯上的小人,而他们面前又站着一个气吞山河,雄心壮志的帝王,他们该怎么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好好好!”一位大臣的门客嘴里念叨着赵凌刚才说的话,连连喝彩,跪地俯首,声音铿锵有力,坚决不已,“愿为陛下效死!”
随着一人跪下,大臣们手底下的门客纷纷跪地称臣。
就连之前反叛到大臣这边的罗网杀手也都跟着跪下誓死效忠。
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家主上都是些什么人?
这些人最大的追求大概就是讨得一块封地,为家族繁荣昌盛而奋斗。
脑子里面想着的也都是朝堂权谋斗争,利益的划分。
赵凌方才那番话又是何等格局?
跟着赵凌,当立不世之功!
还有那句,不问出身,皆可入朝为官。更是让这些出身贫寒的人眼中有了光。
赵凌除了不遵祖制,在这些士的眼中几乎找不到任何的不是。
其实谁人当皇帝,跟他们又有多少关系呢?
赵凌如果真的能做到他所说的那些,就算他真的是造 反,那也肯定跟着反了啊!
一时间,宫门前原本是来围堵和诛杀赵凌的人纷纷跪倒,赵凌不费一兵一卒,甚至没有让盖聂出一剑,就收服了大臣们带来的门客属下,只留下那一群人在原地无能狂怒。
有人呼天抢地骂赵凌,可翻来覆去也就只是他不遵祖制,不孝那一个点。
这些谩骂声也被一声声愿意效忠的声音所淹没。
赵凌望着跪在地上的这群人,伸出右手,虚压了一下,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那些哭得眼泪鼻涕一脸,无能为力的大臣们。
“你等,自刎吧!朕就不株连无辜了。”
赵凌扔下这么一句话,便朝城门方向走去,盖聂和王离紧随其后,跪在地上的那些人也纷纷为他让出一条道来。
赵凌走出寝宫殿,王离已经完全控制住了百官,盖聂一袭白衣站在殿前,之前跳出来的那六名赵高的杀手也不敢有任何动作。
众人惶恐不安,最开始跳出来站队赵高、李斯的那些大臣们更是趴在地上瑟瑟发抖。
赵高被盖聂一剑斩杀,都算死得很舒坦了。
李斯可是被处五刑,夷三族。
二公子赵凌的残暴程度可丝毫不亚于始皇帝啊。
胡亥此时虽然站着,但看着周围都已经归顺赵凌的禁卫,还有地上赵高的尸体,想到被处极刑李斯,脸色苍白难看,身体佝偻,如丧考妣。
如果他是赵凌,一定会杀了自己以绝后患的,这一点根本不用多想。
赵凌进寝宫殿一个时辰,胡亥等人只觉头顶仿佛悬着一把利剑迟迟不肯落下。
这把利剑可能若是直接要了他们的性命,或许还好一点,但若是像李斯那般后果......
赵凌刚走出来,便有一名大臣没顶住心理压力,咬舌自尽。
众人看到自尽的同僚,紧绷的神经在这一瞬间崩塌了,有人跟着自尽,也有人痛哭流涕地求饶。
胡亥再次跪在地上疯狂磕头:“二哥......不!陛下,求您看在父皇的面上,饶臣弟一死吧!”
赵凌站在台阶之上,居高临下俯瞰众人,片刻之间,已有五人自尽。
他们都很清楚,自己已经将赵凌彻底得罪,只想着通过自尽的方法避免再受折磨,也希望赵凌不再追究他们的族人。
赵凌面沉如水,冷声道:“胡亥,朕念同胞之情,免你一死。”
“来人!将胡亥关进天牢,没朕旨意,任何人不得探监。”
胡亥听到可以活命,哪怕是被关进天牢,也只能叩首谢恩。
胡亥被禁卫带走,王离的神色已有些许难看,这种局面怎么可以饶了胡亥?若是将来有人拿胡亥做文章,赵凌这帝位可不稳妥啊!
他却也不敢表达出来,赵凌初登大位,此时他可不能质疑赵凌的命令。
或许赵凌只是想秘密处死胡亥,打入天牢只是为了笼络人心。
对!一定是这样的!
赵凌处理完胡亥,面对百官,大声道:“朕知各位为大秦都曾立下汗马功劳,之前反对朕的那些人,也都是受人蛊惑,死罪可免,罢官废爵,申时就各自回家吧。”
“李斯虽死,朕依旧会重用法家,今日过后,之前发生的事既往不咎,赵高李斯等党羽,均不予追究。”
“另外,朕要告诉各位一个好消息,公子扶苏没死,让朕给救下来了。”赵凌说话间,意味深长地看向扶苏的老师淳于越。
淳于越和赵凌对视了一眼,连忙跪地,高声颂道:“陛下仁德!”
大殿之前的儒家门生也都纷纷跪倒,五体投地,跟着喊道:“陛下仁德!千古永颂!”
那些还没来得及自杀的官员们也都喜极而泣,跟着儒生们高呼赵凌乃是仁德之君。
一旁的王离却是彻底的傻了,这哪是什么仁德?
简直就是愚蠢至极!
他虽是赵凌的亲舅舅,但也是今日卯时才见到赵凌,临时决定搭上整个家族的命运助赵凌登上皇位。
王离与赵凌的约定乃是,只要赵凌能当众诛杀赵高,控制住局面,他便率兵相助。
这一切还有个前提是扶苏已死。
只有扶苏死了,赵凌当皇帝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若能杀了赵高,凭借他二公子的身份,什么始皇遗诏,只要赵凌不认,就算始皇帝真传位给胡亥,那也是假诏,杀了胡亥,赵凌继位名正言顺。
届时他率军控制住百官,不让他们出宫,赵凌再以皇帝的身份召兵入咸阳,如此才能真的君临天下。
王离内心焦急如焚,慌忙出声劝阻:“陛下!万万不可啊!”
他的声音在众人一片高呼陛下乃是仁德之君这些声音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赵凌深深看了他一眼,右手虚压,百官也噤声停止了对赵凌的歌功颂德。
王离还以为赵凌刚才没听到自己的声音,也顾不得那么多,连忙大声说道:“陛下!乱臣贼子,焉有不杀之理?陛下这不是仁慈啊!此等贼子,若是出了宫,那便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
王离见赵凌神色平静,心中浮现出一种可能,起身之后,拔出长剑,眼中凶光四起:“陛下您宅心仁厚,这恶人便让王离来做吧!”
赵凌新君登位,想必是不想担暴君恶名,也不想得罪那些贵族势力,他要显露仁德笼络人心,这恶名自然只能王离来担了。
王离只是觉得心寒,原来自己这外甥竟在这里等着他,今日他杀了百官,世人只会唾骂他王离,或许有朝一日,赵凌也会将他推出来杀了,以平息众怒。
他现在已经退无可退,只求赵凌届时能念他今日之功,护他族人周全。
王离自觉看透了赵凌的心思,拔剑就朝群臣冲去,要杀尽刚才那些曾反对过赵凌的人。
原本跪在地上的大臣们吓得起身逃窜,大呼陛下救命。
赵凌只是低声喊道:“盖先生,劳烦拦下王将军。”
盖聂不发一言,化作残影出现在王离身旁,挡在王离斩向官员的长剑。
王离乃军中大将,排兵布阵在行,武艺也是不凡,但论单打独斗,跟盖聂比起来自是相差甚远远。
盖聂挡下他这一剑,他也万分不解地回头望向赵凌,难道赵凌不是这个意思?
他是真的仁德?
他真的要饶了这些人的性命,还要让他们出宫?
疯了!
当真是疯了!
这些人若是出宫,等他们召集起人马,必反无疑啊!
扶苏还活着,儒家门生都会拥护他。
李斯被赵凌处死,李斯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些人也会欺负这位仁慈无比的新君。
今日他王离跟着赵凌这番作为已经将在场所有人得罪了,赵凌若是倒台,那整个王家氏族也会跟着倒霉。
赵凌和王离对视了一眼,语气不容置疑:“王将军和右丞相冯去疾留下,罗网众人听令,护送百官去咸阳宫休息,朕要他们申时都安全出宫。”
“陛下,二公子的大军将咸阳城围得水泄不通,一只鸟都飞不出去,密探无法出城查探扶苏公子下落,领兵之人名叫韩信,不知蒙恬将军是否抵达咸阳。”
“丞相王绾出城至今未归,不知去向。”
“反贼张良被宣入殿,廷尉孟巍然、常奉西文彦、典客白祁等三族十余名大臣被下死牢,因盖聂在殿中,密探不敢进殿查探,具体原因,还需问蒙武将军。”
章邯第一时间已经向嬴政禀告他所得到的一切信息。
“张良?那个六年前在达阳武县意欲行刺朕的韩国余孽?”
嬴政面沉如水,喃喃自语,“六年前赵凌还未离开咸阳,而且才十二岁,定不是他。”
“听闻那张良传承于道家黄石公,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他怎么会追随赵凌?”
章邯站在一旁,始皇帝现在也没有真的问他,但他还是回道:“应是被二公子远超常人胆识和抱负所折服吧。”
他以为嬴政已经选定赵凌了,这个时候或许是可以回答的。
嬴政面色一凝,冷声道:“看来你也被赵凌折服了。”
章邯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连忙跪地抱拳:“章邯至死忠于陛下。”
始皇帝还未驾崩呢,无论赵凌表现得有多么亮眼,他都不该折服于赵凌。
除非始皇帝已经将皇位传给赵凌。
“起身吧。”嬴政没有多看章邯一眼,脸上也没也不见怒意,反而是笑了起来,“将三大氏族的人打下死牢,他怎么敢的?还真不愧是朕的儿子。”
他本来对赵凌不费一兵一卒就控制住咸阳城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但听到赵凌将三大氏族在朝上的官员全都打进死牢,还是不免暗叹了口气。
终究还是太年轻,骤登高位便目空一切,失去三大氏族的鼎力支持,莫说秦国的财政会紧张,军队会恐慌,赵凌拿什么去平衡朝堂?
一个张良吗?他就算有些才干,仅凭他一人,如何解决朝堂空虚,人才凋零的问题?
失去三大氏族的官员调度,大秦何以运转?
嬴政却没有因此慌张地就要出去解决这一切,他还需问清赵凌究竟为何针对三大氏族。
若他们是反对赵凌登基,亦或是觉得他已驾崩便可以随意欺凌新君,那三大氏族的人也确实该整理一下了。
大秦是他嬴政的大秦。
将来无论是赵凌还是扶苏登基,那也是他们的大秦,他嬴政的继承人容不得任何人欺辱,哪怕是三大氏族的老臣也不可以!
张良的问题他倒没放在心上。
大秦横扫八荒,曾经反嬴政的人何其的多,但现在朝中六国贵族当官的也不少,赵凌随便给他个职位,有什么大不了的。
嬴政不愧是一统华夏之人,心中丘壑可纳百川,哪怕曾经刺杀过他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愿意归顺,他也并不介意。
“陛下,蒙武将军求见。”
“让他进来吧。”嬴政现在好奇的是,三大氏族究竟做了什么事让赵凌如此反常,还有蒙恬、蒙毅归顺赵凌是不是蒙武指使的。
大军围城,别人无法传递消息,蒙武却可以,外面的大军不是蒙恬那三十万大军还能是哪来的,蒙恬那小子不敢进城,肯定是怕他老子,想等赵凌控制住局面再进城。
章邯口中所说的韩信,嬴政听都没听过,一个籍籍无名之辈,怎么可能是数十万大军的统帅?
蒙武走进密室,脸上神情复杂,直接问道:“陛下究竟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肯出面收拾残局?”
嬴政面带笑意,从容不迫,反而劝道:“蒙老将军何必急躁?且宽下心,坐下慢谈。”
蒙武见嬴政这般的从容,也断定自己之前所想无误,赵凌就是嬴政选出来代替扶苏的储君。
蒙武坐下之后,索性敞开了说道:“看来二公子是知道陛下假死,他今日所作所为皆是陛下授意。”
“那陛下定然也想好了怎么处置三大氏族了吧。”
嬴政一愣:“赵凌并不知朕假死之事,朕也未曾有过任何授意,蒙老将军为何会这般想?”
蒙武直言不讳:“难道陛下不是故意贬走扶苏公子,想要立赵凌公子为储君?没有陛下的谆谆教导,赵凌公子何来如此气魄胆识?那城外三十万大军难道不是陛下给他的支持?”
“若是陛下打算对孟西白三族动手,那应该是想好了如何面对今后的事,还请陛下明示,老臣也好配合。”
“若将三大氏族大臣打入死牢是二公子自作主张,蒙武还望陛下重新选定储君,扶苏公子虽无赵凌公子这等气魄胆识,但也是德才兼备之君。”
蒙武这番话说完,感觉整个人都畅快了,反正事情都到这一步了,他也不像章邯那般怕因为看穿始皇帝所思所想被降罪,干脆将所有的想法都抛了出来。
他是个武将,不是谋臣,能想到这么多已经很不容易了,今天被赵凌一番作为弄得不上不下,不知如何应对,始皇陛下竟然还要演,还不跟他透露计划,这让他很难办啊。
不就是陛下想要立贤吗?
嬴政眉头紧皱,盯着蒙武:“朕所言非虚,朕假死本意是想试探扶苏之才能,赵凌突然出现在咸阳,朕也未曾料到,朕更没有对赵凌有任何的授意。”
“那三十万大军不是蒙恬率领的征胡大军吗?”
嬴政说完,两人都大眼瞪小眼,都沉默不语。
蒙恬重新整理了一下思绪,良久之后,意味深长地说道:“臣留意过城外大军,马匹战甲之精良,绝非蒙恬率领的征胡大军,若蒙恬之君有这等大军,一万兵马便可横扫北胡,何须三十万大军?”
“臣听守将说过,二公子的大军还有一种可放出火光黑管,巨响之后,五百步开外可开山碎石,若十架火管攻击城门,顷刻间可破城而入。”
蒙武想了想,申请凝重无比:“若这些都不是陛下赐予,那二公子多年来都未将这等神器献上,恐早有反意。”
听蒙武说什么赵凌早有反意,嬴政根本就不信,因为赵凌在寝宫殿内一阵肺腑之言早就打动了他。
若咸阳城外不是蒙恬的部众,那大军岂不是赵凌自己养的私兵?
三十万私兵?
赵凌哪来那么多钱和粮养这些人?他的战马战甲以及兵器,还有那堪比神器的黑管又是从何而来?
嬴政强忍着心中的震惊,喝了一口牛乳,冷静下来,说道:“蒙将军先与朕讲讲今日朝堂之上究竟发生了何事?赵凌为何会降罪孟西白三族?”
蒙毅领着帐下的两名庶长下了城楼,却见赵凌身后跟着乌泱泱的一群人。
咸阳城中,百姓家家闭户,赵凌就站在出城门的街道上,他身前摆放着一堆奇怪的东西。
蒙毅走到他跟前,拱手行了一礼,抬头问道:“二公子领兵至咸阳,意欲何为?”
武将们在寝宫殿前也都跪了赵凌,不同的是,在蒙武的带领下,他们都只是跪下行礼,并没有像文成那般高呼陛下。
蒙毅至今也只是称赵凌为二公子。
赵凌看着面前的将军,笑得云淡风轻:“蒙将军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多余了。”
“大军兵临城下,你等若是俯首称臣,那他们就是前来祝贺朕这新皇登基,诸位将军若是不承认朕这新皇,那就当朕是造 反好了。”赵凌顿了顿,点头道,“说是篡位也可以。”
蒙毅的脸色极其难看,按照蒙武最开始下达的命令就是,无论公子赵凌做什么,都任其不管,那现在呢?
三十万大军兵临城下,也要任之不管,放他们进城吗?
还是说把赵凌控制起来?
这位可能是未来的皇帝啊!谁敢动手?
蒙毅就僵在那里了,赵凌瞥了他一眼,抬头看了看天:“蒙将军,天色渐暗,朕将这天点亮如何?”
蒙毅虽然只是一名武将,但也觉得赵凌这话的意思是在说,秦国如果让他当皇帝,会更好。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劝他归顺呢。
赵凌见蒙毅没有回答,冲蒙毅身旁的两名庶长招了招手,那两人直接走到了赵凌这边,对蒙毅行了一礼:“蒙将军,我等早已对陛下称臣,城中守军有一半都已听从陛下的号令,蒙将军,归顺吧。”
蒙毅此时的脸色更是苍白,守军有一半都已经归顺赵凌了?
什么时候的事?
他怎么不知道?
赵凌白了那庶长一眼:“谁让你说这个了?朕让你递个火折子。”
庶长连忙下跪,垂首道:“是臣失言了,请陛下赐罪!”
赵凌伸出手:“你何罪之有?起身吧,朕就管你要个火,赶紧拿来,别耽误朕与蒙将军看烟花。”
这名庶长没有起身,连忙从甲胄中掏出早已准备的火折子双手托起,递给赵凌。
赵凌接过火折子,冲他挥了挥手,庶长立刻起身站到一旁。
蒙毅不知烟花是什么。
赵凌拿起火折子蹲了下去,身后那些士卒见状,连忙下跪。
陛下都蹲着,他们又岂能站着?
前面的人跪下,后面的人根本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纷纷跪下,这场面让蒙毅也只好单膝跪地,不敢抬头看赵凌。
对于这种情况,赵凌也早就习惯了。
当皇帝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举一动都可能让身边的人惶恐。
只有盖聂依旧抱着剑,站在赵凌身后,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赵凌点燃引线,往后退了几步,盖聂也跟着往后退。
“都起来吧!抬头看天!”
众人这才纷纷起身。
“轰!”
一道白光冲天而起,绚烂的烟花在天际绽放,璀璨夺目,即将暗下去的天色被照亮。
“天降祥瑞!陛下乃天命所归!”
烟花还在放,不知道谁喊了这么一句话,紧接着半座城的人都开始大喊天命所归。
赵凌都没想过这个问题,这还真不是他安排的托,烟花只是他给韩信放的信号而已,可大秦的人何时见过烟花?
城中守军见身边兄弟都跪下大喊天命所归,自己也被烟花所震撼,无论是从众心理还是封建迷信,他们也都跪了下来。
城外大军除了韩信和之前在三川郡见过烟花士兵,也都以为是神迹降临,害怕得罪神明,纷纷朝咸阳城方向跪下。
韩信见状大喊:“二公子乃是天命所归,诸位随本将军进城辅佐新皇!”
这么一喊,城外之人也大喊:“天命所归!”
三十万人齐喊一个口号,那可谓是震天响地,咸阳城中的人望着天上绽放的烟花,心中也都在想这个问题,赵凌莫非真是天命所归?
韩信依照之前与赵凌的约定,命人推出红衣大炮。
轰!轰!轰!
烟花刚刚结束,红衣大炮的巨响更是震耳欲聋。
韩信也只是令人将大炮对准城门之下。
城墙之上的士兵都感到城墙都剧烈颤动,闻声察看,已经错过了开炮环节,低头一看,只见城门外出现一个个巨坑,吓得惶恐不已。
烟花升起,城中立刻有士兵打开城门,放下吊桥,请大军入城。
韩信也发现自己带来的士兵实在太多,只点了五千兵马和赵凌要的学子们随他进城,其他人就原地驻营,围而不攻。
蒙毅跪在赵凌面前,额间已经开始冒冷汗了。
他不是没打过仗,但今天这种情况他是真没遇到过。
赵凌身为大秦二公子,身份尊崇,他不可能跟他动手,而且就算他想动手,哪怕赵凌不会任何武艺,他暴起发难能在盖聂面前擒下赵凌?
城中士卒和将领大都已经归顺赵凌,此乃大势所趋,他现在能调动兵马?
城外三十万大军蓄势待发,谁敢动赵凌,那面临的恐怕就是屠灭九族。
赵凌站在蒙毅面前,沉声问道:“蒙将军,朕不喜欢二公子这个称呼,你现在可以换一个吗?”
蒙毅内心疯狂挣扎,权衡利弊。
父亲说了,不可承认赵凌为皇帝,也不可以阻止他的做任何事,但城门已开,大军顷刻将至,这个时候如果还不俯首称臣,要是等赵凌清算,蒙家的未来可能就在他一念之间。
蒙毅大声喊道:“臣蒙毅拜见陛下!”
“爱卿平身吧!”赵凌大笑道,“蒙将军其实不必思虑太多,令兄早就归顺与朕了,你蒙家与朕忠心耿耿,朕不会亏待你们的。”
“随朕出城,看看朕的兵马强壮与否!”赵凌拍了拍蒙毅的肩膀,便朝城外走去。
蒙毅也只能紧随其后。
赵凌带着盖聂王离他们走出城去,王离看到眼前的一幕被彻底给震惊到了。
之前赵凌是跟他说有十万兵马没错,但大秦对军械的管理甚严,他以为赵凌说的十万兵马就是三川郡的士兵,或许有些兵刃,但应该也是参差不齐。
可眼前的大军身披重甲,头戴铁盔,连战马都披了甲,这样的重骑军团若是在平原之上,可以一抵十啊!
这样的重骑兵,放眼望去,竟望不到头。
韩信领着大军慢慢度过护城河,哪怕没有发起冲锋,也充满了肃杀之气,令人胆寒。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