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八都小说 > 其他类型 > 捡尸逆袭:从汉末小兵到无敌大帝华雄关羽无删减+无广告

捡尸逆袭:从汉末小兵到无敌大帝华雄关羽无删减+无广告

山风木鱼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当时,在张超的军营里杀了一些军官,从那些军官身上找到了一些玉佩。再后来,所邈为救张超,不仅送来了典韦,还送来了两箱财宝。在那些财宝中,也有一些玉器。回到汜水关中之后,在整理那些玉器时,王通惊奇地发现,有几块玉器竟然是如同玻璃一样透明。问过华锋,才知道,那几块玉器的材质,实际上不是玉石,也不是玻璃,而是水晶。于是,王通就挑了几块大的开始打磨。先是用细砂石,再用粗麻布,最后用丝绸,一点一点地打磨。第一块打磨了七天,一不小心磨裂了;第二块打磨了十四天,也弄坏了。第三块打磨了二十一天,没坏,磨成了一个凸透镜;第四块打磨了二十八天,没块,磨石成了一个凹透镜。当然,他并非全天候打磨,只是闲暇时随手为之。最后,他又花了十一天,将一大一小两个竹筒套...

主角:华雄关羽   更新:2025-04-11 16:0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华雄关羽的其他类型小说《捡尸逆袭:从汉末小兵到无敌大帝华雄关羽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山风木鱼”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当时,在张超的军营里杀了一些军官,从那些军官身上找到了一些玉佩。再后来,所邈为救张超,不仅送来了典韦,还送来了两箱财宝。在那些财宝中,也有一些玉器。回到汜水关中之后,在整理那些玉器时,王通惊奇地发现,有几块玉器竟然是如同玻璃一样透明。问过华锋,才知道,那几块玉器的材质,实际上不是玉石,也不是玻璃,而是水晶。于是,王通就挑了几块大的开始打磨。先是用细砂石,再用粗麻布,最后用丝绸,一点一点地打磨。第一块打磨了七天,一不小心磨裂了;第二块打磨了十四天,也弄坏了。第三块打磨了二十一天,没坏,磨成了一个凸透镜;第四块打磨了二十八天,没块,磨石成了一个凹透镜。当然,他并非全天候打磨,只是闲暇时随手为之。最后,他又花了十一天,将一大一小两个竹筒套...

《捡尸逆袭:从汉末小兵到无敌大帝华雄关羽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当时,在张超的军营里杀了一些军官,从那些军官身上找到了一些玉佩。再后来,所邈为救张超,不仅送来了典韦,还送来了两箱财宝。

在那些财宝中,也有一些玉器。

回到汜水关中之后,在整理那些玉器时,王通惊奇地发现,有几块玉器竟然是如同玻璃一样透明。问过华锋,才知道,那几块玉器的材质,实际上不是玉石,也不是玻璃,而是水晶。

于是,王通就挑了几块大的开始打磨。先是用细砂石,再用粗麻布,最后用丝绸,一点一点地打磨。

第一块打磨了七天,一不小心磨裂了;第二块打磨了十四天,也弄坏了。

第三块打磨了二十一天,没坏,磨成了一个凸透镜;第四块打磨了二十八天,没块,磨石成了一个凹透镜。

当然,他并非全天候打磨,只是闲暇时随手为之。

最后,他又花了十一天,将一大一小两个竹筒套在一起,用凸透镜做物镜,凹透镜做目镜——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望远镜,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防止技术泄密。

这件事没让任何人知道,都是私下里进行,一直到全部搞好了,才弄了个刀鞘一样的东西,将竹筒放在里面。

伪装得非常好,

外人看起来,还以为是一把短刀。

有了这个望远镜,王通在未来的战斗中便能抢占先机。而现在保密,是因为他尚未拥有自己的地盘,无法与董卓这样的势力抗衡。若是让董卓知道了,王通只能乖乖交出望远镜。

……

茂陵这个地方,位于陕西五陵原,距离长安城大约80里。此处占地极广,又是皇家陵园禁地,外人不可进入。

而且森林非常茂密,最适合于藏兵。只有将值守陵园的几十名守军抓起来,将军队藏在这里便无人可知。

王通的军队,就藏身在这里。茂陵后面山丘下,有一大片森林,王通将一万五千人马藏在里面,神不知鬼不觉。

“将军,已经八天了。”牛金斜靠着汉武帝的墓碑,嘴里叼着一根野草,懒洋洋地说道:“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别急,再等等。”王通也坐下来,靠在墓碑上,说道:“才八天而已,就闲不住了?”

“可咱们只带了二十天的粮草。”牛金皱眉道,“从这里到郿县,足足三百五十多里。夜间行军慢,至少得走十天。再不走,路上就得断粮了。”

“谁跟你说我要去郿县了?”王通反问。

“马腾的粮草在郿县啊,你不是要烧他的粮草吗?”牛金一脸疑惑。

“谁跟你说我要烧他的粮草了?”王通笑道。

“这不是那天贾诩给将军献的妙计吗?”

“我干嘛要听他的?”

王通笑道:“我信他个鬼,那糟老头子坏得很。”

“那将军的意思是……”牛金挠了挠头,“不去劫粮草了?”

“不去了!”王通笑道,“贾诩那家伙不怀好意,听他的话,不被坑死才怪。”

说罢,他踢了牛金一脚,“别在这儿发呆了,带几个人去长安附近看看,他们打得怎么样了。”

……

王通没有采纳贾诩的“妙计”,并非因为他有多聪明。

而是因为他是个穿越者。

穿越之前,王通是个三国迷,对贾诩的为人了如指掌。此人素有“毒士”之名,心机深沉,手段狠辣。

而且,王通也知道。贾诩虽毒,却从不背主。他一生跟随过多个主人,但在投靠新主之前,绝不会背叛当前的主人。

牛辅是董卓的女婿,董卓没有亲生儿子,只有义子吕布。相比吕布,董卓显然更信任牛辅。更何况,牛辅现在是董卓麾下第一大将,手握重兵,背景深厚。


原本,董卓看到王通才十七八岁,便如此有勇有谋,尤其是那一番对于关东诸侯的评价,更是让董卓对王通刮目相看。

又因为董卓与华雄相交莫逆,而董卓自己又没有儿子,仅有吕布一个义子还不太让董卓信任。心中便想着再将王通也收为义子。

却没想到尚未把话说出口,却意外听到了王通克死父母又克死了好几个义父。心中暗道好险,再也不敢提认王通为义子的事。

王通一番忽悠,终于过了这一关。

只是从此以后。

天下之大,四海之阔。

芸芸众生,茫茫人海。

恐怕再也没有人肯做他王通的……义父!

……

董卓看着堂上外貌俊朗,精神英武的王通,心中暗叫可惜。想了一下,便又继续之前的话题,说道:

“穿之啊,你刚才说,关东诸侯联军多为土鸡瓦狗。对各路诸侯的分析,也颇有道理。那么,在你看来,本相是否可以快速打败诸侯联军,平息叛乱?”

王通想了一下。

没有正面回答董卓,而是反问道:“敢问相国大人,你问的是……打败诸侯联军?还是……平息叛乱?

“有区别吗?”董卓好奇地问道。

“当然有区别。”

王通道:“打败诸侯联军,并不等于平息叛乱。”

“有点意思。”

董卓挥了挥手,示意王通接着说下去。

王通见状,便又接着说道:

“恕我直言,相国大人真正的敌人,并非是这十八路诸侯三十万联军,而是天下的士族世家。

相国大人出身贫寒,奋勇精进,凭军功而得高位,天下世家多有不服,数次欲置相国于死地。

此后相国入京,又杀了不少世家之人;所出政令,亦严重触及世家的利益。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关东诸侯联盟造反之事发生。

而世家势力盘根错节,遍布天下每一个角落。因此,末将认为,相国大人既使是打败了诸侯这30万联军,也无法快速平息叛乱。”

顿了一下,又道:

“再看双方的势力对比,相国大人现在真正控制的,其实只有雒阳、关中和小半个西凉。治下人口不到400万。

而各路诸侯,以及虽未出兵却反对相国的诸侯们,治下人口总数,超过了5000万。他们所掌握子人口数量是相国的十几倍!

因此,天下的反叛者拥有巨大的战争潜力。而以相国的兵力,即使能轻松打败联军的30万军队,也难以控制拥有5000万人口的庞大地盘。

所以,末将才说,打败联军和平息叛乱完全是两码事,打败联军易,而平息叛乱难!”

这番话,让董卓深有感触。

实际上也戳中了董卓的心事。

想了一下,便又问道:“那你觉得,本相要如何才能平息叛乱?”

王通一脸郑重地说道:“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如今的天下局势,是关东诸侯彼此联合,一起对付相国。相国大人如果急于平定叛乱,他们便会紧密团结在一起。

假如相国大人退入关中,干脆不去理他们,他们反而会自己打起来。这就是……‘急则相依,缓则内斗’的道理!

等到他们内讧内斗,彼此成仇,相互之间结下了不共戴天的宿怨,他们就再也不可能团结在一起了。

到了那时,相国大人再挥师东出,必会势如破竹,摧枯拉朽,席卷天下!”

董卓闻言,不置可否。

眉头紧皱,沉默不语。

却听王通又接着说道:“关中之地,四周皆是高大险峻的群山,仅有四大险关,分别是函谷关、武关、大散关和萧关。

而在这四大险关中,只要守住了武关和函谷关,关东诸侯便进不了关中。

武关和函谷关之险,自古以来无人攻破过。先秦之时,六国百万大军攻打武关和函谷关,亦奈之不何。汉高祖入关中也并非攻破武关,而是守关之将主动投降。

若是相国迁都关中,便可坐观关东诸侯内斗,待其打得你死我活,再出兵平定天下,易如反掌。”

董卓闻言,仍未表态。

虽然觉得王通说得极有道理,但他却有些不太甘心。兹事体大,他并不想现在马上做出决定。

……

然而,一旁的李儒。

却听得……心惊肉跳!

因为王通这番话,正是李儒想要跟董卓说的。更确切地说,李儒已经想好了说辞,正打算在今天的议事中跟董卓说。

却没想到被王通抢了先。

而且,在李儒看来,王通刚才的表述,似乎比自己准备的说辞还要具体,思路更加清晰。

这是哪里来妖孽?!

十七八岁,尚未弱冠,小小年纪,从哪里学来这么多权谋之术?

想到这里,李儒心中暗生警惕。

……

除了李儒之外,座上还有一人,此人现为牛辅帐下掾属(相当于机要秘书),名叫贾诩。

贾诩为人低调,最善于藏锋。

从不轻易在人前显露自己的才学,开会之时鲜少发言。总是眼观鼻,鼻观心。只有当人向他提问时,才会出言回答。而他的每一次回答,又无不切中要害。

也因为这个原因,牛辅过来开会,便也将贾诩也带了过来。

听了王通的这番话,原本昏昏欲睡的贾诩,坐直了身子,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依旧弯下身子,装出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

在场其它众人,如牛辅、董越、李傕、段煨、郭汜等人,则神色各异。

有的脸露敬佩之色。

有的则眼中流露出嫉妒的寒光,

更多的人是面无表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更何况王通现才是一个尚未弱冠的毛头小子,十几天前还是一介小兵!

董卓手下的这些骄兵悍将们,又有多少人会将他看在眼中。大家给他几分薄面,不过是看在与华雄的交情上。

而董卓对王通的赏识。

以及王通自己的这番言辞,更是挑起了这些骄兵悍将们对王通的嫉妒之心。

……

不过,在场众人之中,反应最大的莫过于吕布。

董卓对王通的重视。

让吕布感到很不高兴!

这厮敏锐地感觉到……董卓认王通为义子的心思仍然没有消除。虽然,因为王通克父的原因,让董卓暂时打消了收王通为义子,但是,难保以后董卓不请来一些道士和尚施法,改变王通的命格。

想到这里。

吕布恨不得马上就将王通……弄死!

……

此时,吕布见大家都没说话,便主动上前一步道:“义父大人,孩儿有事想说。”

“奉先有事,直说便是。”董卓点了点头道。

吕布道了声谢。

又接着说道:

“孩儿听说,那绿帽贼只用一招就斩杀了华雄将军,而王通却与绿帽贼打了20多个回合未分胜败。

如此看来,王通将军的武艺,恐怕还在华将军之上。这实在让孩儿难以置信。因此,孩儿想试试王通将军的武艺!”

王通闻言。

吓了一跳!

心道自己在关羽手下硬撑20个回合,都已经是极限了,要是遇上这吕彪子,还不直接被他给一招秒杀?

赶紧出声解释道:“我师父的武艺,远在我之上。师只是一时大意被绿帽贼偷袭,方才失手。

吕将军武艺天下第一,王某万万不是对手,完全没有比试的必要……”

“无妨。”

不待王通说完,却听董卓沉声说道:“本相也很想看看穿之的武艺,就由奉先代为试试。”

王通心中暗暗叫苦。

那吕彪子明显是不怀好意,万一动手时一个收势不住,那自己的小命就没了。

不过,既然董卓都开口了,王通也不能拒绝。

只好硬着头皮道:

“试试……就逝世!”

……

(附录图片:孝子吕布。)


待到董旻告辞之后,董卓又继续向公主府走去。

心中想着公主的美貌,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微笑。

不过,才刚到公主府的府门前,忽然听到身后有急促的马蹄声传来。董卓回身一看,来的是李儒。

李儒面色凝重,显然有要事相报。

遂开口问道:“文优为何如此匆忙?”

“回禀相国!”

李儒翻身下马,气喘吁吁地行了一礼,“刚接到汜水关李肃急报,故而赶来拜见相国。”

“汜水关?”

董卓微微一愣,心中隐隐感到不安:“汜水关主将乃是华雄,为何却是李肃的急报?”

“华雄将军战死!”李儒一边说,一边从袖中掏出一封竹简,递给董卓。

董卓接过竹简,打开一看,心中大惊,脸色瞬间变得阴沉。

但见上面写的是:

“正月二十七日,华将军约斗诸侯,连杀数将。忽有一头戴绿帽的大汉名关羽者冲出,未报姓名,挥刀偷袭。

华将军一时大意,被绿帽贼一合而斩。有华将军营中亲兵小卒王通,实为华将军弃徒。此人见华将军阵亡,奋勇冲出,于战场之上冒死跪拜恩师。并与绿帽贼激斗20余合,拼死抢回华将军首级。

末将念王通忠勇,擢其为军中司马,领兵一千。

主将战死,城中士气不振,末将暂代主将守城。贼势甚大,连营十余里,号称三十万。汜水关中兵力不足,盼援!”

“送信之人何在?”董卓急切地问道。

“正在相国府。”李儒道。

“掉头,回府!”

董卓沉声说道:“本相要亲自询问送信之人。”

……

到了相国府之后,董卓便叫来送信的那几名兵卒,详细询问了汜水关的战况。

然后,问李儒道:“文优,你看该当如何?”

李儒道:“汜水关危矣,主将战死士气不振,联军兵势甚大,孙坚、公孙瓒、曹操、袁绍、张扬等人,皆知兵之人。依下官看,当赶紧派兵增援。”

董卓点了点头,正要下令调兵。

却见又有亲兵来报:“汜水关李肃将军送来急报!”

董卓接过呈上的竹简展开一看,但见上面写的却是捷报,内容是:

“华将军战死当晚,王通献计夜袭敌营,末将纳之。于午夜出兵,末将佯攻中路,而以王通和赵岑实取两翼,皆破之。

此战,王通以粮车载兵三百,骗过守营校尉,直取张超中军大帐,一举去杀敌营诸多将官,并俘虏张超。敌营乱起,王通余部八百亦乘机击之,四处放火,八千敌军皆溃。杀敌两千,俘敌一千,而王通之军损失不足两百。

然,王通破敌之后,又将张超送予张邈换回华将军故交典韦,此举甚为不妥。末将念其心怀恩义,未予苛责,擢为左营校尉,领兵两千。

赵岑将军亦率军三千,攻破孔伷军营,杀敌五百,俘两百,自损三百余人……”

董卓看完捷报,大喜。

又仔细询问送信之人,了解具体战况。然后,对李儒道:

“那关羽之勇,本相在讨伐黄巾时曾经见识过,关羽与其弟张飞皆万人敌。

王通能与关羽激斗20余合,实骁勇之辈也。又能献计夜袭,并以粮车为诈,攻破敌营,可见也是颇有智谋。

没想到华雄还有如此徒弟,不仅勇谋兼备,还颇知恩义。”

想了一下,又道:“可令樊稠将军带兵一万增援汜水关。再令王通来雒阳见本相,本相倒要好好看看,这王通是不是可用之才。”

“相国英明!”

李儒向董卓拱手行了一礼,赶紧让人下去安排。

……

随后,李儒又向董卓进言道:

“关东诸侯造反,其借口之一,便是相国废少帝刘辩而立二皇子刘协。朝中公卿,亦有心怀叵测之人想要复立刘辩。

依下官之言,不如干脆将刘辩处死,以断诸侯和朝中公卿们的念想。”

“善!”

董卓点了点头,对李儒道:“先帝仅有二子,杀掉刘辩,只留下幼子刘协,确实可以断了诸侯复立刘辩之野心。

不过,刘辩终究是先帝之子,而且还做个几个月的皇帝,若公然杀之,难免又被世人诟病。

因此,这件事得做得隐秘些,尽量不可让外人得知。最好是你亲自去做,喂他一杯鸠酒,对外人就说是暴病而亡。”

“下官遵命!”

李儒答应了一声。

随后,又低声说道:“太傅袁隗,待其侄袁绍如同亲子,而袁绍现为关东反贼盟主。袁隗及其家人300余口也因此而被下狱。

此前,下官已让人致信袁绍,让其退兵以换取袁隗一家平安。不过,却遭到袁绍严辞拒绝。

那袁绍所倚仗者,莫过于袁家乃天下第一世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以为凭借袁家的家世和在士族世家中的影响,咱们便不敢诛杀他叔父袁隗。

下官之意,不如干脆诛杀之,让袁绍背上不孝之名。

除此之外,天下世家中,多有在家为官者,如杨彪的杨家、王允的王家、荀攸的荀家等等,都是些传承百年千年的家族。咱们若是杀了袁隗,亦可震慑天下世家,起到杀鸡儆猴之效。”

“善!”

董卓用力点了点头。

对于李儒这个两个建议,董卓深表赞同。遂下令李儒亲自去鸠杀少帝刘辩。而诛杀袁隗一家的事情,则交给他的义子吕布去做。

董卓这样做。

也是有他的算计。

董卓虽然认了吕布为义子,实际上对吕布的信任程度却远远不如他的西凉旧部如牛辅、华雄、李傕、郭汜等人。

他只是看好吕布的勇武,想要加以利用。

为了断吕布的退路,但凡是得罪士族世家的事,董卓都会让吕布去做。此前,董卓在雒阳诛杀那些不听话的大臣,原本是几名小兵就可以做的事情,董卓都是让吕布亲自动手。

这一次诛杀袁隗一家,也不例外。

……

在安排好了这一切之后,董卓又想起了年轻美貌公主。

不过,这一次。

董卓也不想去公主府了,而是直接下令道:“来人,去将公主接来本相府上。”

顿了一下。

又说道:“再去宫中挑18名美貌宫女,分别给吾儿奉先、李儒博士、李傕将军、段煨将军、郭汜将军、张济将军送去。”

自己吃肉,也要给手下一口汤喝。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史载:董卓待下甚厚。

……

(附录图片:东汉万年公主。)

……


接下来,王通便是每天待在军营里,专注于练兵。只有到了晚上,才回到董卓给他的豪宅里,与那些董卓所赐的美女们厮混。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

这一天,正当王通在校场上练兵之时,负责情报收集的“黑冰阁”主管华安过来禀报道:

“阁主,你让我打听的蔡邕,已经有消息了。蔡邕之前避祸江东,现在受董相国之邀,已经从江东返回雒阳。被董相国授为侍御史。”

蔡邕避祸江东,是指蔡邕得罪十常侍,先是获罪充军,被大赦之后为防十常侍报复,便跑到江东去教书授徒,直到董卓揽权之后,想要重用天下名士为官,蔡邕才被董卓召回朝中得到重用。

这件事与原本的历史基本上差不多。

不过,王通关心的却不是蔡邕。

而是蔡邕的女儿蔡琰。

便又问道:“可有其长女蔡琰的消息?”

“正要向大人禀报。”

黄安道:“蔡琰小姐也已经回京,而且,河东卫家已经送来聘礼,明天,便是蔡琰出嫁之日。”

“明天就出嫁?”

王通闻言,腾地站起身来,对典韦道:“恶来,带上一队亲兵,再带上一些金玉珠宝,随本将去蔡府一趟!”

娘希匹,既然遇上了,那就不能放过了。

先礼后兵,不行就抢!

总好过将来便宜了匈奴左贤王!

……

……

侍御史蔡邕府上,高朋满座,热闹非凡。

蔡邕身为文坛领袖,交游甚广,此次回京任职,又恰逢长女即将出嫁,京师中的朋友们纷纷过来庆贺。

这些人包括:

司徒王允,司空杨彪,黄门侍郎荀攸、长史何颙,除此之外,还有黄琬、赵谦、淳于嘉、种辑、伍琼、钟繇、郑泰、赵温等十余人。

都是天下名士,也都是蔡邕的知交好友。

座中还有一人。

那人年方20,却长得身材瘦弱,脸色苍白,眼窝深陷,还不时地咳嗽几声。这人便是蔡邕的学生卫仲道,也是蔡琰的未婚夫。

众人在一起地把酒行令,吟诗作赋,好不热闹。

不过,就在此时,却有蔡府管家蔡安来报:“荡寇将军王通,前来拜访。”

“荡寇将军王通?”

众人闻言,尽皆面面相觑,感到有些奇怪。

上流社会混的是圈子。

而王通。

论阵营,算是董卓的嫡系;论资历,才刚被授为杂号将军;论年龄,尚未弱冠;论家世,乱世孤儿出身;论身家,一座府宅还是董卓送的。

论专业,学的是体育,又不是中文系。

跟蔡邕毫无交情,此前连面都没有见过,他来拜访,会有何事?

蔡邕略一沉吟,便对管家蔡安道:“就说蔡某正在宴客,无暇接待。”

“回禀家主。”

管家蔡安道:“属下已经这样说了,可那王通说,他就是来参加家主宴会的,而且……而且……”

“而且什么?”蔡邕问道。

蔡安道:“而且他还带了一百亲兵,而些亲兵,一个个杀气腾腾,凶相毕露。”

蔡邕一听,心中更加厌恶。

但是,想到王通乃是董卓的亲信,又带了兵过来,也不敢公然得罪。而且,万一那些兵痞们闹起来,那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只好说道:“那就……让他进来吧!”

……

没多久,王通就在蔡安的带领下来到了宴会厅。

众人抬头看去。

但见此人却不是穿着盔甲,而是披着一身儒服,腰间挂着一把宝剑,步履从容,泰然自若。完全不像是一位征战疆场的将军,反而像是一位饱读经学的儒生。

再细看其长相,身材高大魁梧,五官端正,面容俊秀,眼神明亮,英姿勃发,气宇轩昂。


汜水关中,这几天王通一直在忙着“练兵”。

其实他也不懂什么练兵。

一个来自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哪里会练这古代的兵?

说是练兵,其实只是观慕手下的将官们训练士卒,自己一边观看,一边领悟。毕竟后世的杂七杂八的知识积累还在,偶尔提几个改良意见,都让手下的将官们奉为圭臬。

不过数日之间,手下军队的精神面貌,竟然为之一新。当然,实际上也只是队列更加整齐,军姿更加笔挺。

若论作战能力。

恐怕跟之前的军队也没什么差别。

王通现在升职为左营校尉,手下有2000人马,分别由两个军司马和一名亲兵军侯统领。

两个军司马分别叫做华猛和华锋,各统900步兵。而亲兵营的军侯则叫华雷,领200骑兵。

都是之前华雄的部曲,所以姓华将领比较多。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古代讲的是……“兵为将有”。即:军队不是国家的,而是各级将领的。为了维护各级将领对主将的忠诚,主将通常会用一些族人或家生子来统军。

华猛、华锋、华雷三人,都是华雄军中的百战将官,而且武艺都得到过华雄的指点,也还算不错。

有这三人相助,王通在统军方面,也就轻松了不少。

……

闲下来时,便叫来三人切蹉武艺:

“猛子,你这枪术,莫不是跟妓馆里的龟公学的,咋这么软绵绵的?”

“将军也知枪术?”

“略知。”

“略知?我这枪术可是战场上练出来的,捅死过上百人!”

“就这?捅的都是女子吧?”

“将军……!”

华猛满脸气愤,但又不敢出声。数天之前,华猛是华雄手下的亲兵营统领,而王通还是个小兵。可现在王通却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心中难免有些不顺。

在他看来,若是王通用刀,他是打不过的。但是,却无法忍受王通在枪术上也这样羞辱他。

王通看到他的表情,笑了笑。

转身从兵器架上扯下一杆长枪,在手中抖了抖,对华猛道:“猛子,你要不要逝世?”

“逝世就逝世!”

华猛心中不服,长枪一挥,一招丹凤朝阳直刺王通肩头。王通肩头微晃,枪杆一甩,便还了他一招白蛇吐信,仅仅是一招,就逼得华猛有些手忙脚乱。

接下来,两人便你来我往打成一团。

王通并没有全力施为,而是一边与华猛比武,一边大声念道:

“壮士执金枪,只见九寸长。

迎面一溜风,舍子掏饿狼!

中平枪,枪中王,来如箭,去如线;指人头,扎脚面,缠腰锁,头和脚,急准狠,飞速快,抢先机,莫迟疑!

骑龙滴水铺地锦,

灵猫捕鼠……扎面门!”

“门”字刚落,王通的枪头已经磕开华猛的枪杆,指在了距离华猛的脸部不到三寸之处,吓得华猛脸都白了。

其实,王通的枪术也不怎么样。

才只是中等枪术四级,得自张超手下的一名统兵大将。不过,用来对付华猛,完全是游刃有余。

……

然后,王通又看向使长戟的华锋,说道:“锋子,你的长戟也不咋的,你那双手握戟把的方法是错的。”

“将军也懂长戟之术?”

“略懂。”

“略懂?我这把长戟可是在实战中练出来的,杀人上百!”

“就这?杀的是女子吧?”

“将军……!”

“你要不要逝世?”

“逝世就逝世!”

王通从兵器架上拿起一把长戟,又与华锋打了起来,一边打一边朗声念道:

长戟难度最为高,金梁架柱攻守招;

寻蛇拨草量天地,往来抡戟似铁条。

童子降香人不识,拨马回头抽不高;

点腹撩腕翻上下,穿胸射肋岂能饶。

挑袖转身分心刺,巧女飞针锁口招;

左手虚握长戟把,右手上撩把门敲!

“敲”字刚落,王通手中的长戟月牙已经撩飞华锋的戟杆,锋利的戟尖闪着寒光,停在华锋颈前半尺的地方!

华锋也惊得目瞪口呆。

若是在战场上,华锋早已经死了!

其实,王通的长戟术也不咋的,才是中等长戟术六级。不过,用来对付华锋足够了。

……

再接下来是华雷,华雷用的是兵器是把大板斧。

“雷子,你这板斧术也不咋的?”

“将军也会使板斧?”

“不会!”

王通查了一下自己的技能表,发现还没有这种技能,赶紧停止满嘴跑火车。

……

之后的日子,在练兵之余,王通也抽空指点三人武艺。

除此之外,就是习武。

王通发现,自己的武艺,并不是只能依赖系统从别的死尸上获取,自己也是可以继续习并且取得进步的。

比如说华雄好奔雷狂刀术,当初从华雄尸体上获取过来时刚好是高等九级。经过几天的练习,又增加了十几个技能经验点数,也就是说,如果继续练习下去,在攒够了足够多的技能经验点数之后,就可以升级为高等十级,甚至进阶为特等。

究竟要多少经验点数才能升为十级,系统没有提示进度条,王通也不知道。反正就是只要练下去,总会有提升。

……

典韦的伤也好了很多,伤口愈合得很好。

这人天生禀赋异于常人。

属于非人类。

腿上中了一刀一矢,不过才五天时间,就可以拄着拐杖,屁股一扭一扭地走路了。

由于那对双铁戟留在张邈那里了,王通又让军中的铁匠按典韦的要求,给他重新打造了一对。

也不用什么特殊材料,百炼钢就行。

前次攻破张超的营寨,杀了张超手下的不少将领。张家是巨富豪门,那些将领们的兵器都是用好钢打制而成。

将那些好兵器在炉子里烧红烧软,让铁匠们反复折弯煅打,新打出来的双铁戟比典韦原来的那对更加坚硬更加锋利。

……

在此期间,汜水关外的诸侯联军也发起了几次进攻,但是,现在守军士气高昂,诸侯联军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而王通也借机又获取了一部分技能点数。

抽空查看了一下自己现在的属性和技能。

基础属性方面:

体力上升到了88,敏捷上升到了84,智力还是81。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

技能方面:

除了继承华雄的高等狂刀术都是九级之外,还有一大堆五花八门的技能。

而比较突出的包括:

高等剑术六级,中等长枪术六级,中等长戟术六级,高等射箭术六级,中等医疗术六级。

以及高等弹琴术四级,高等舞蹈术五级,高等唱歌术六级,高等房中术七级……

……

到了第六天上午,李肃派人传来军令:“速去雒阳拜见相国!”

王通接了军令之后,就将军队暂时交华猛和华锋管理。自己只带着华雷和200亲卫骑兵,快速赶往雒阳。

临行之前,又弄了辆马车。

用马车载了受伤未愈的典韦同行。

……

……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