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承乾李世民的其他类型小说《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李承乾李世民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南无火蛾万千悲勇”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程咬金其实早就醒了,不过整个人被捆得跟粽子一样,嘴也被堵上了。现在他心里又悔又恨,没想到一时大意,竟让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此时听到李承乾一番激情演说,他不由有些吃惊。其实张掖守军足有数万,凭这几百人肯定攻不下。但李承乾现在还是太子,就算李世民现在下旨诏告天下废了他太子之位,张掖守军也不可能赶在李承乾到达前收到旨意。凭借太子身份,骗开张掖城门,然后斩杀守将,到时不光能收获粮草军械,还能收编上万兵马,同时李承乾的亲信侯君集曾率军灭了距离张掖不远的高昌国,那里有不少他的故旧。只要他逃往高昌国,振臂一挥,说不定就能建立起一个能够长期对抗大唐的势力。更重要的是朝廷出兵草原所需的粮草大半囤于张掖,这个地方有失,李世绩在大漠必然陷入困境,不过好...
《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李承乾李世民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程咬金其实早就醒了,不过整个人被捆得跟粽子一样,嘴也被堵上了。
现在他心里又悔又恨,没想到一时大意,竟让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此时听到李承乾一番激情演说,他不由有些吃惊。
其实张掖守军足有数万,凭这几百人肯定攻不下。
但李承乾现在还是太子,就算李世民现在下旨诏告天下废了他太子之位,张掖守军也不可能赶在李承乾到达前收到旨意。
凭借太子身份,骗开张掖城门,然后斩杀守将,到时不光能收获粮草军械,还能收编上万兵马,
同时李承乾的亲信侯君集曾率军灭了距离张掖不远的高昌国,那里有不少他的故旧。
只要他逃往高昌国,振臂一挥,说不定就能建立起一个能够长期对抗大唐的势力。
更重要的是朝廷出兵草原所需的粮草大半囤于张掖,这个地方有失,李世绩在大漠必然陷入困境,
不过好在李世民及时醒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虽是如此,他还是不由后背发凉。因为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早年沉迷玩乐,近几年更是低调做人的李承乾,是如何想出这般缜密计划的。
不过,久经战阵的程咬金很快发现一个漏洞。
他们战马有限,不能换马,一匹战马的马蹄绝不可能支撑他们日夜奔袭两百里地。
当即,他剧烈挣扎,想要说话。因为只要将这个弊端搬出来,李承乾军心必乱。
李承乾见状,笑了笑,没想到前几天还是看守自己的“监狱长”,这么快就成了自己的阶下囚。
“北辉,程将军看样子是有话要说,你把他嘴里的抹布拿出来。”
“好咧!”说完,北向辉一把扯掉程咬金嘴里的抹布。
“程将军,被人俘虏的感觉怎么样啊?”
面对嘲讽,程咬金顿时气急,不过想到要扰乱他军心的事儿,还是平下心神。
“呵呵,还凑合。对了,殿下,你这计划可有个漏洞。”
“哦?孤愿闻其详。”
“你们就这点战马,根本不能奔袭两百里地。依我看,您还是赶紧投降吧,好好跟陛下认个错,看在父子一场的份上,陛下不会把你怎么样的。”
果然,这话一出,在场众士兵都露出担忧之色。
这事李承乾自然有办法。在长安城时,他为了将来在大漠能长期对抗大唐军队,已让杜正伦等人秘密打造了不少提高骑兵作战距离的马蹄铁藏在他那些行李之中。
“哈哈,那程将军真是多虑了。你不是一直想查孤的行李吗?现在孤就告诉你,行李之中放了几百副能让战马长时间作战的马具。”
程咬金听到这话,自然不信。
毕竟马蹄铁属于超越时代的东西,真正出现是在几百年以后。
而且就算他信,李承乾的行李都遗落在李世绩军中,他难道要带着人马去抢?那可真是纯找死。
“呵呵,就算殿下真有能让马匹长期作战的马具,李帅会给你?”
李承乾也猜到他会这么说,并未回答,而是一脸坏笑地看着他。
有这个“肉票”在这,还怕李世绩不给自己东西?
太极宫中,李世民虽然刚醒,但依然没顾上休养,而是马上投入奏折的海洋中。
“启禀陛下,秦将军求见。”
太监的声音让李世民停下手中公务,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哦?叔宝来了?快请!”
过了一会儿,秦琼走进殿中。李世民见状,赶忙招呼身边小太监。
因为程咬金被叫去帅帐开会,李承乾也得到了短暂的自由时间。
他要趁这个时间,赶紧收买人心。
溜达一圈最终驻足在一处篝火旁。
此时一众士兵正做饭,见他来了,全部起身参见。
“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乾赶忙上前扶起为首之人:“唉,军营之中俱是袍泽兄弟,无分大小,不用多礼。”
士兵见状一脸受宠若惊:“殿下...俺...俺是个粗人不会说话,等到了战场上,您等着看就行了。”
“哈哈,好,大唐有你这样的勇士,真是社稷之福。”说着拍了拍士兵肩膀,然后伸手从袍袖中取出一支,碧海明珠钗,其主体为上等黄金打造,上嵌着一枚价值千金的南海珍珠。
“诺,这个给你了,不过只是暂时交给你,你得在战场上杀十个敌军,它才真正属于你。”
碧海明珠钗上的南珠在月光的映照散发着幽幽宝气。
士兵愣了一下,一脸不可置信,毕竟这东西的价格,说大点,他这种底层士兵,如果没有奇遇恐怕一辈子都买不起。
“殿...殿下,这东西您给我?”
李承乾笑了笑,直接将碧海明珠钗塞进他手里。
“怎么不敢要?还是觉得自己杀不了十个敌军?”
听到这话,士兵一拍胸脯:“殿下说的这叫什么话,别说十个,二十个俺也有信心杀了。”
“哈哈,好,你要真能杀二十个,孤,还有奖赏。”
“对了,你叫什么名,哪儿人啊?”
“回殿下的话,俺叫北向辉,老家太原滴。”说着指着身后十来个兵卒道:“这些兄弟和俺是同乡,老家也都是太原滴。”
这世界上还有人姓北?不过也无所谓,又拍了拍士兵肩膀:“把你兄弟们都叫来,孤,都有奖赏。”
北向辉闻言立即回身招呼。
“兄弟们,都过来啊,太子殿下有赏。”
说完其余士兵也都簇拥过来,脸上都满是期待之色。
钗子是没有了,不过身上还有不少银锭,当即掏出来,亲手递给每个人。
“放心,用心杀敌,孤,以后还有赏赐。”
“多谢殿下。”众士兵齐齐跪倒,脸上全是感激之色,毕竟李承乾这赏赐,能顶他们好几年的军饷。
“对了,向辉,你们入伍几年了。”
“回殿下,俺们入伍三年了,这还是第一次参加大战,都想着立下军功好回家娶媳妇,但现在光殿下赏的都够了,不过您放心,俺们还是会努力杀敌,看看娶他两房媳妇。”
“娶媳妇?”李承乾听到这话,额头冷汗刷的一下就下来了,对啊,这些士兵又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全是爹生娘养的,他们家人还在大唐,怎么可能跟他远走大漠。
看他神色不对,北向辉关切道:“殿下,您怎么了?”
“没事,没事。”李承乾摆了摆手,然后继续道:“对了,向辉,你家中还有什么人吗?”
北向辉脸上露出一丝落寞之色:“没了,我家人早就因战乱死了。”说完看向身后同伴:“我们这些人都是孤儿。”
李承乾心中顿时狂喜,自己这是遇到宝了,而且还是十来个宝,这些人无牵无挂的肯定愿意跟他远走大漠。
不过想来也是,大业帝杨广把这天下霍霍的够呛,后来又群雄争霸,唐朝统一后,边关连年也征战不断,天下孤儿肯定不少。
当即安慰道:“没事,孤,以后就是你的家人。”
“着...这俺怎么敢当。”
李承乾伸头在其耳边小声道:“孤,应该比你大几岁,以后没人的时候,你就叫我李大哥,我叫你向辉老弟可好?”
这话让北向辉露出惊恐之色,同时满脸感动:“俺...俺不敢啊,而且俺贱命一条,哪配和您兄弟相称。”
看着北向辉的表现,李承乾颇为满意,他就需要这种心性质朴的人。
“好了,孤,说配就配,怎么?你还要让孤把说过的话收回去不成?”
“对了,一会你来孤营帐,有点事跟你说。”
北向辉现在可是感动的不行,心里有种马上就想为李承乾去冲锋陷阵的冲动。
头点的跟小鸡啄米一样:“好,俺一会就去。”
李承乾点了点头,他相信这个北向辉,已经能算他的亲信了,拉拢一个普通人,其实非常简单,一般分三步,给予他缺的东西、尊重他、然后让他觉得自己被信任。
回到营帐坐了没一会,外面就传来北向辉的声音:“殿下,俺来了。”
李承乾当即起身亲自掀开门帘:“向辉老弟这么快就来了?快进来坐。”
见太子殿下真对自己以兄弟相称,北向辉顿时感动的不行,都有点语无伦次。
“殿....李...啊,俺这条命,以后就是殿下的。”
李承乾装作不悦道:“什么殿下,叫李哥。”
“李....李哥?”
“唉,向辉老弟,快坐。”
二人坐定后,李承乾轻抚了一下下巴:“老弟,哥有个事想交给你做,不知道....。”
北向辉此时已经真把李承乾当大哥了,听到这话腾的一下站了起来,语气那叫一个斩钉截铁。
“别说一件事,就是十件事,俺也去做。”
“呵呵,别激动,坐下说。”
“孤,之前的誓师演讲你应该也听到了,不过孤,还是第一次随军出征,身边也没有部曲,冲阵也不能自己冲不是?”
“因此就想着找一些人作为部曲,但孤想着冲阵太过危险,谁还不是爹生娘养的,所以想尽量找一些像你一样身世的人,这事孤想交给你去做行吗?”
北向辉这种底层士兵,哪里明白朝中那些弯弯绕,当即就点头答应。
“殿下,放心,俺肯定办好,一会回去就让兄弟们在军营里为您招募。”
李承乾赶紧摆了摆手,这事可不能让太多人知道,不然肯定会惊动程咬金那个人精。
“不用,这事你自己办就行,而且必须要保密。”说着起身指着自己腿:“”你也知道,孤这腿不太好,程将军他们都觉得孤不能上阵打仗,所以想给他们个惊喜。”
北向辉依旧不疑有他:“殿...李哥,你就放心吧,俺还有身世跟俺差不多的同乡,一会俺就挨个跟他们说。”
见他答应,李承乾向帐外喊道:“杜总管,你进来一下。”
他此次出征将杜立一起带在身边,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这个人办理牢靠,能力强,另外就是他鲜少露面,在军中做一些事,不会引人注意。
杜立闻言走进帐人,依旧一副荣辱不惊模样:“殿下,吩咐。”
“杜总管,这位是北向辉,孤交给了他一些事情,其中少不了要用到钱银,到时你直接给他就可以。”
“遵命。”杜立回答的简洁明了。
“殿下,还有吩咐吗?”
李承乾摆手:“没了。”而后看北向辉:“向辉,孤不会让弟兄憋着钱袋跟孤冲锋陷阵的,你不必吝啬钱财,需要多少直接找杜总管就行。”
北向辉此时有种,被伯乐赏识,授予重任多的感觉,神色极为认真。
“殿下,放心,向辉定不辱使命。”
“好,你们去吧。”
言罢二人退出帐外。
看着二人离开背影,李承乾微微叹了口气,自己对北向辉是一点真情没有,全是利用,如果自己失败,无疑也会连累他失去性命。
没办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能是如果自己成功,赏他一份天大功名了。
端起桌台上的茶杯,轻抿了一口。
虽然已经有北向辉帮他拉拢人,但鸡蛋绝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必须要做多手准备。
这完全是赤裸裸的绑架勒索,跟土匪没什么区别。
这对李世绩来说实在太过为难。如果真按李承乾的要求做,无疑有“资敌”之嫌。
想到此处,他心中思量起来。
李承乾真会杀了程咬金吗?但转念又想到李承乾之前在朝堂上的表现,顿时觉得弄不好他真敢。
况且,他跟程咬金曾一起投身瓦岗军,后来又一起投靠李世民,这种情谊让他断不敢赌。
“报……启禀大帅,营外有人叫阵!”
现在大军还在大唐境内,不可能有敌人,这都不用想,肯定是李承乾派来的人。
李绩当即一挥手:“走,随本帅去看看什么情况。”
大营外,北向辉一人策马而立。此时他对面可是有五万大军,不过其脸上却没有丝毫惧色。
不到片刻,李世绩便带着数千人马出营。
其实士兵已经告诉他对面只有一个人,完全不用动用这么多人马,但程咬金离奇被抓,他还是小心着点好。
到了营外,李世绩想着先声夺人,吓吓这名士兵,看能不能诈出李承乾一伙人的真实想法。
但没等李绩说话,北向辉抢先大喝道:“我们太子殿下说了,只给你一炷香时间考虑。一炷香过后,每五刻钟就砍程咬金那厮一根手指头。等十根都砍完,您就能见到他的头颅了!”
李绩听到这话,心中苦笑,这先声夺人不成,还被对方将了一军。
“你们此举与土匪何异?本帅劝你们速速迷途知返,放程将军回来。这样陛下宽仁,或许还会对你们从轻发落。”
北向辉也当真是个浑人,根本没惯着刚才还是自己大帅的李世绩。
“宽仁?宽你个屁!要说宽仁,俺们殿下才叫宽仁!就跟你要五百匹战马和本就属于俺们的东西。”
“娘的,不行,越想越气!今儿俺就替殿下做回主。你要不拿出一千青子、一千喷子、一千马子,就等着给程咬金收尸吧!”
这“青子喷子马子”是江湖黑话,分别指武器、弓弩和马匹。
李绩曾投靠过瓦岗军,自然明白,不由皱起眉头。
他心中大怒此人胆大包天的同时,也有些纳闷,太子殿下这是从哪儿找了一帮土匪?
此时,他已决定先拿下此人,于是悄悄向身后士兵摆了摆手。
随后,弓弩齐发,射向北向辉。
北向辉来之前,李承乾曾告诉他,李绩这人性格刚硬,不会轻易就范,让他万事小心。
因此,他一直有所防备。
见无数箭矢射向自己,北向辉冷笑一声,手中长枪如游龙般舞动,顿时枪影重重,将自身护得密不透风,箭矢纷纷被击落。
而后,他直接策马回身而去。下一波箭雨又至,直接镫里藏身躲过后便出了弓箭射程。
见没拿下他,李世绩身旁士兵纷纷请命。
“大帅,是否追击?”
李世绩摆了摆手。
“算了吧,由他去吧。”说完,他看向北向辉离开的方向,心中赞叹,好俊的功夫,倒是个不可多得的猛将。
李承乾正带人在原地等候,不过等的不仅是去李绩那儿传信的北向辉,还有一直暗中跟随大军的侯君集。
这时,远处传来阵阵急促的马蹄声。薛仁贵等人立刻一脸紧张,握紧手中兵器,随时准备拼命。
李承乾则循声看去,这个方向来的人肯定是侯君集无疑了。
他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用紧张,自己人。”
说罢,他策马而出。片刻后,果然是侯君集前来会合。
李承乾,目光微转,很快在尉迟敬德的话中找到破绽。
“尉迟将军所言差异,朝堂之上,何来‘骂’之说?有道是‘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子,不败其家’我刚才那是忠心谏言,父皇他从谏如流,怎么会记我的仇?”
这话怼尉迟敬德哑口无言,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声什么,最终一拍脑袋。
“太子殿下,俺是个粗人,说不过你,明说吧,你要率军出城除非是踏着我的尸体!”
其实他这话,代表了在场几乎所有人的态度。
李承乾心里也明白,靠着几句胡搅蛮缠的话,绝可能让这些人同意自己率大军出征。
不过政治博弈,某些时候跟做买卖差不多,我漫天要价,你坐地还价,最后找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价钱成交。
“呵呵,孤其实也不是非要亲自为帅率军出征。”
听到这话,所有人神色都有所缓和。
“不过...不过...。”
不过半天也没人接话,李承乾脸上露出无奈之色。
“那本宫就直说吧,本宫同意中书省拟好的方略,不过孤要做副帅随军出征,而且要任命侯君集为主帅!”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像看傻子一样他,谁不知道侯君集和你关系密切,他当主帅和你自己当主帅有个P分别。
李承乾此时突然一改咄咄逼人的态度,微微一笑,环视众人,语气温和。
“诸位卿家,若有疑虑,不妨直言。孤虽居储位多年,然未立寸功,实感惭愧。此番征讨薛延陀,正是孤欲借此机会,为社稷尽一份心力,亦望父皇能稍加垂青。卿等以为如何?”
他顿了顿,目光中带着几分期待继续道:“虽居储位,然年岁尚轻,阅历浅薄,岂能独揽天下大事?国事繁重,非一人之力可担,如若诸位不与孤共谋,怕是要耽误社稷大事了,到时父皇怪罪下来,诸位怕是要遭罪了,而孤也只能去太庙自刎”
他这番话,前面基本上都是废话,主要还是后面几句,意思很明白,你们要不答应我的要求,出兵的旨意我肯定不会批答,而且哥们还得自尽,你们就看着办。
其实这一众文臣都堪称人杰,也都快速在心中权衡利弊。
这旨他们是肯定不会下的,但李世民真半个月才醒,到时北境边疆有失,高句丽、吐蕃趁势来攻,那李世民追究起来,他们也有责任。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现在手中完全没有遏制李承乾的筹码,没法阻挡他自尽。
如果李世民醒来,发现李承乾已经在太庙自尽,他六亲不认之名坐实,那场景他们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过了良久,魏征站了出来。
“太子殿下,您看这样好不好?军情紧急,而且现在情况你也明白,我们肯定不能同意您独自率军出征的。”
他这话说的倒也算诚恳,李承乾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魏大人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魏征看了一圈众人,略微犹豫了一会才说道:“这样吧,只要殿下您能批答出兵旨意,我们就同意您跟随大军出征。”
“不过要李世勣将军为主帅,程知节将军为副帅军,而您不能在军中担任任何职务,且您要授予李勣节制大军一切,包括您在内的权利。”
他话音一落,一众大臣都没说话,差不多默认了魏征这个办法。
其实这办法,倒也算万全之法,这样不光能把李承乾囚禁在军队之中,还能防止他去太庙自尽。
更重要的是,李承乾现在依然是太子,拥有监国辅政之权,要是留在长安还说不上闹出什么乱子。
此时李承乾心中狂喜,他要的就是能顺利出长安,其他的其实并不在乎。
这也是他漫天要价的好处,要是开始就说自己要随军,这些人肯定不干。
但要求为主帅出征,退而求其次,就会同意让他随军。
不过为了避免这些人精起疑,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沉吟了一会,才说道:“孤觉得这个方法确实可行,但孤要让侯君集替程将军为副帅。”
魏征可能猜到李承乾会这么说,飞快摇头拒绝:“殿下,这是我们最后底线,如您不能答应,我们也没办法了。”
李承乾见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自己也没必要再坚持。
不过他还是要装作不愿意的样子,并没立刻答应。
这时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声音平淡,好似没有任何情绪。
“殿下,您还是不要让诸位大人们为难了,答应了吧。”
长孙无忌虽然明面上权力和其他几位重臣差不多。
但他身份特殊,还是李承乾的舅舅,此时站出来,只要李承乾点头,事情基本上就算敲定了。
李承乾见状,也没在端着。
“好,那孤便答应,不过孤有最后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在两日内出兵。”
他这么要求,无非是怕夜长梦多。
众人哪里会不明白李承乾想法。
但也无所谓,因为大唐情报网不是开玩笑的,战报到之前,就预测到薛延陀会袭扰边境,早就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既然事情敲定,李世民也无大碍,这些人就去忙了。
毕竟整个大唐帝国一天也不能停止运转,况且还要安排具体出兵事宜。
众大臣对李承乾微微躬身。
“臣等告退!”
言罢所有人便鱼贯离开,李承乾则驻足原地并未动弹。
抬头望着气象万千的太极宫,心神不由有些恍惚,自己就这么丝滑的活下来了?
这时他感到肩膀被人从后面拍了一下,所有人都对自己避之不及,谁会这个时候招惹他?
带着疑惑回头看去,只见身后站着一个五十多岁男子,其身形高大,肩宽背阔,五官棱角分明,眉如刀削,双目深邃如寒潭整个人散发着一股如同山岳般稳重气场,此时他嘴角微微上扬擒着一股耐人寻味的笑意。
李孝恭?他怎么冒出来了?这人出身宗世身份显贵,而且在隋末乱世时为李唐经略巴蜀、平定南方。
要说大唐的江山北方是李世民打下来的,那南方就是李孝恭打下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李唐建国的第二大功臣。
但也因为他功劳太大,为防猜忌,一直深居简出,基本不参与朝政。
正在离开的众臣,也都微微侧目二人这看来,一个个神色复杂。
毕竟李孝恭虽然远离朝政,但能量可不小,他表面是从不和任何人结党,但其经略江南多年,军政两届故旧无数。
而且和他如今大唐军界中地位最高的李靖,虽然表面上从不往来,但俩人之间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李孝恭平定江南期间对李靖的用兵方略几乎是言听计从,可以说是李孝恭贤明,但你说二人没有私交,恐怕三岁孩子才会信。
“皇叔?您有事?”
李孝恭闻言笑了笑:“哈哈,太子刚才那般模样,可真像你父亲年轻那会。”
李承乾听到这话,大脑疯狂运转,他这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就在他思考之际,李孝恭已经转身离去。
“咦?怎么走了?”
这人怎么神神叨叨的。
见他离开,李承乾也没再继续思考,转身向东宫走去,他也要抓紧时间为出征薛延陀做准备了。
他现在虽然靠着胡搅蛮缠争取到了跟随大军出长安的权利。
但他面对的的依然是几乎必死之局。
因为这次出征,他在军队中没有任何权利,那程咬金和李世绩又都是李世民铁杆,相信自己到了军中,这俩人一定会派兵牢牢看紧自己,只等李世民一醒,马上将他押解回长安。
不过好在现在李世民突然晕了过去,还没下旨处罚那些策划谋反的太子府僚属。
这些人如果能全部跟随他出征,虽然不能架空李世绩和尉迟敬德,但也能在大军中拉拢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队。
对于拉拢人心,他笃信,‘皇帝不拆饿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钱能使磨推鬼’
他现在一方面的想办法将亲信安排进出征部队,另外一方面就是尽量筹钱,等到了军队中他打把撒钱,再配合僚属,应该就没问题。
李承乾独坐帐中,帐内烛火摇曳,映得他的面容忽明忽暗。
微微皱眉,目光透过半掩的帐帘,望向外面。
虽然大军处于休整之中,但他帐篷外却人头涌动,士兵里三层外三层如铁桶般将他的营帐围得水泄不通。
这些都是程咬金派来的人,其实也是好心,为了防止他再遭刺杀。
可李承乾面对这种“好心”却忧心不已。
因为如此严密的看护,他现在根本不敢找杜立和北向辉询问人马拉拢的进展。
此时外面帐外士兵的脚步声、铠甲摩擦声,甚至低声交谈的声音,都像一根根细密的针,刺得他心神不宁。
暗暗叹了口气,留给他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如果到了日子拉拢不到足够人马,他就算逃出军营,远走大漠,也难以为继,早晚还是个死。
这时,帐外一道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殿下,程将军派一名士兵来见您。”
想来是先前救他的那个士兵了,这程咬金办事效率还挺快。
“让他进来吧。”
言罢,刚才那名士兵推开帐帘进入帐中。
“草民参见太子殿下。”
刚才因为慌乱加上夜色,他并未仔细观看这名士兵。
此时借着烛火不由仔细打量起来。这人看着也就二十四五岁左右。
一张标准国字脸,配上硬朗五官,第一眼就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但其双目炯炯有神,不时闪过一丝锐利之色,加上挺拔如松的身姿,整个人散发一种既稳重又锐利的矛盾气场。
李承乾不由暗暗点头,就冲着长相和气度,假以时日必不是池中之物。
当即起身,走至其近前,双手将他扶起。
“救命之恩,孤没齿难忘。”
士兵见状有些受宠若惊,当即就要再跪,但却被李承乾死死架住。
“殿下不必如此,举手之劳而已。”
“唉,此言差矣。对了,不知好汉姓甚名谁?”
说着,李承乾已经将他拉至自己座位旁,示意他坐下说话。那士兵磨蹭了一下。
但见李承乾一脸认真,也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回殿下的话,草民姓薛,名礼,字仁贵。”
“哎呀卧槽!”李承乾脚下一个不稳,差点没摔倒,幸好一手及时扶着案几。但这临时搭建的简易案几太过不稳,直接被他扶倒了,上面灯台等物散落一地。
薛仁贵不明所以,脸上闪出一丝窘迫之色:“是草民的贱名吓到殿下了吗?”
此时李承乾之震惊,如翻江倒海。
这人竟是三箭定辽东、智谋降高丽、脱帽退突厥的薛礼,薛仁贵?
自己这可真是遇到宝了!据他所知,薛仁贵父母早亡,无牵无挂。
今天他说什么也得将他拉入自己阵营。说实话,除了老婆不能给,他什么代价都愿意付出。
稳了稳心神,李承乾让自己神色尽量平静,然后说道:“孤今年二十三岁,我看薛兄应该比我大一些吧?”
薛仁贵脸上还挂着一丝窘迫之色,他实在想不到除了因为自己名字低贱外,是什么能让太子殿下突然如此惊慌。
“殿下慧眼,草民今年二十八岁。”
李承乾听到回答心中了然。历史上薛仁贵就是二十多岁从军,但一直籍籍无名,后来随张士贵讨伐辽东才渐渐崭露头角。
此时他身处攻打薛延陀的大军之中倒也合理,因为李世绩再过两年,就会作为先锋随李世民去往辽东攻打高句丽。
李承乾先是弯腰将地下灯台捡了起来,然后走到帐篷中间,将灯台放好点燃。
薛仁贵是一个脑袋两个大,完全看不明白李承乾这是在干嘛。哪有人把灯台放地上的?
将灯台弄好后,李承乾回身拉着薛仁贵,神色郑重。
“我虽为太子,但如今无权无势,也没什么能给予薛兄的。如您不嫌弃,承乾愿跟您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
李承乾现在为了拉拢到薛仁贵,都有点失了智了。哪有人刚见面就跟人结拜为兄弟的?况且他二人身份相差悬殊,也不符合礼法。
薛仁贵此时大脑都有点宕机了,他甚至怀疑李承乾是不是脑子不太正常?
见他不说话,李承乾直接就急了。
“怎么?薛兄是嫌弃我这个日薄西山的太子吗?罢了,都怪我命不好。”说完长叹了一口气,脸上全是失望之色。
“不……不……殿下,仁贵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仁贵一介草民,投身军旅还寸功未立,怎配跟殿下结为兄弟?”
此时李承乾大脑也逐渐冷静了下来,不由暗骂自己有点失了智了。
“承乾虽兄弟姐妹不少,但皇室之中亲情淡薄,因此就想着什么时候能有个肝胆相照的异姓兄弟就好了。如今薛兄既然对我有救命之恩,而且我见薛兄有种说不上的亲切感。但如薛兄实在不愿,孤也不强求,只当是命数使然。”
这番话算是合情合理,因此薛仁贵虽疑惑话的真假,但心中已经把李承乾重新归为正常人一类了。
“殿下厚恩,仁贵无以为报。但仁贵毕竟一介草民,结为兄弟之事,殿下还是休要再提了。”
听到这话,李承乾都恨不能扇自己一个嘴巴子。刚才怎么就失了方寸?
失去这次机会,自己怕是要失去这位举世无双的良将了。
这时薛仁贵顿了顿,然后降低声音道:“且仁贵师弟北向辉已经跟仁贵说了殿下志向,仁贵也决心跟随。”
听到这话,李承乾刚稳下的心神又开始波涛汹涌。这一刻,“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在他心里具象化了。
没想到自己无意之举,竟捡到两个宝。
毕竟薛仁贵都这么猛了,他师弟料想也差不到哪去。
不过他想不明白,北向辉身为薛仁贵师弟,为何在史书中名声不显?这个问题一时半会也想不明白,索性也就不想了。
当即笑了笑:“原来如此。那仁贵可有所不知了,我和你师弟已是以兄弟相称,如今加上你正好。刚才也是我孟浪了,等找个合适机会,咱们三炷香设案,敬告皇天后土,再正式结为异姓兄弟。”
薛仁贵万没想到师弟已经和太子结为兄弟了,露出惊讶之色。
不过话说到这个份上,他要是再拒绝就太不会做人了。
而且面当朝太子第一次见面就如此礼遇,说心里一点感动没有是不可能的。不由情绪也有些激动。
“仁贵将来必生死相随,以报殿下知遇之恩。”
“哈哈,好,痛快!可是这没有酒,不然承乾定然要与薛大哥痛饮三杯。”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枚玉佩,目光流露出追忆之色。
“薛大哥,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遗物,今天便作为信物交给大哥,希望我们兄弟之情能与天地同存。”
这下可真给薛仁贵感动到了。不说这是皇后给太子的,单说母亲留给儿子的遗物也是无比珍贵。
“不……不……不,这东西仁贵万不能要。”
李承乾是吃了秤砣铁了心,非要得到薛仁贵真心,根本不管那套。
直接将手中玉佩塞进薛仁贵手中。因为这东西太过珍贵,薛仁贵怕落在地上摔碎,也不敢太过退让。
“这……殿……”
“还叫殿下?莫非薛大哥还是不想认承乾?”
薛仁贵没办法,只好咬牙说道:“二……二……罢了,为兄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仁贵以后自当跟随殿下,鞍前马后,赴汤蹈火。”
听到这话,李承乾不由大喜过望,他知道这事成了。
“好,大哥,承乾也绝不会负大哥一片忠心,他日必以国士待之。”
这时,帐外传来程咬金的声音:“殿下?还没睡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