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既已宽赦你,你就好好活着吧。”
“你的肺腑之言,也令本侯也释怀了。”
“珍重!”
叶升已经完全相信林豪是胡党成员,
也并没有因为林豪刚才慷慨抒发死志,现在却获得宽赦,而感到不平衡,
他由衷地希望林豪这样的“后辈同党”能好好活着。
可林豪心里却不是这样想的,
我才不要活着,
我要速死回现代享福,
“叶侯爷,你放心!”
“林某绝对不会独活,”
“我一定去找陛下,为你申诉。”
林豪一边被大内侍卫往外架着,一边大声叫嚷着。
很快整个内院便归于沉寂。
·······
御书房,
趁着朱元璋忙完政务,
朱允炆抓住时机,从袖中掏出一份文卷,呈到御桌上
“皇爷爷,您之前考校的议题,”
“如果我大明碰上了地方强、朝廷弱,基业有分崩离析之危时,如何中兴社稷,”
“孙儿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朱元璋已在心里将朱允炆定为储君的头号人选,所以他对自己这位乖孙朝政相关的见解兴趣浓厚,所以便拿起文卷翻看起来,
“噢?!说来听听。”
朱允炆知道这是皇爷爷想考核自己脱稿回答,
“是!臣孙以为想中兴社稷,核心要点的还是朝廷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像皇爷爷这般英明神武,才智谋略出众的千古一帝,我大明后世皇帝必然没有比得上的,”
“所以后世大明皇帝必须得多依靠贤能帮衬,才能治理好朝廷,”
“要像古代优秀帝王那般,做到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
“总而言之,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必能挽救危局。”
“这些是臣孙的一些想法,请皇爷爷示下。”
“哈哈哈哈~!好!”朱元璋大笑着,止不住地点头,显然对朱允炆的“作业”很是满意,“你能想到‘重用人才’这一层,咱甚是欣慰。”
朱允炆欣喜一拜,“谢皇爷爷夸奖,臣孙能想到这一层,主要还是靠皇爷爷给臣孙指派了许多师傅,”
“像刘师傅、黄师傅他们都是大才,”
“臣孙学业上想不明白的事,都是求他们解惑,”
“所以臣孙就联想到了,遇事应该集思广益,多请教贤良,”
“最主要是臣孙有机会进出御书房,能看到皇爷爷井井有条地处理政务,指示大人们办事,”
“臣孙耳濡目染之下,更是启发颇多。”
朱允炆又是一通精准夸赞,令朱元璋更是心情愉悦,
“好好好!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不仅有用心地跟几位大儒学习,还懂得观察和学习咱的处事用人方式。”
“咱处事主要还是你刚才提到的那几点,宽仁御下,人尽其才,这非常值得你去领悟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胸襟宽广,有容人之量,”
“虽然咱平时脾气比较急,对人要求严格,”
“但像朝中一些刺头大臣,不管做了啥出格的事,咱都是最大限度容忍的。”
“谢皇爷爷教诲,孙儿一定会好好悟,要像皇爷爷和父王一样心胸宽阔,宽仁待人。”朱允炆再顿首一拜,露出一副受益颇深的神情。
“心胸宽阔,宽仁待人。。。”朱元璋看着朱允炆有板有眼地朝自己施礼,轻声呢喃道,
恍惚间,他觉得朱标回到了自己的面前,
允炆不愧是标儿的亲生儿子,
不仅动作神态、还有思想见解也与标儿一致,
多年前,标儿也是这般在咱面前,诉说着要心胸宽阔,宽仁待人,
而且他也的确做到了,
全天下人都知道标儿必定会是一个仁厚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