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郅支单于打败后,左伊秩訾王为呼韩邪单于出谋划策,劝他向汉朝称臣,入朝侍奉汉朝,借助汉朝的力量来安定匈奴。呼韩邪单于询问各位大臣的意见,大臣们都说:“不行。匈奴的习俗,向来崇尚力量,轻视侍奉他人,以在马上作战为国事,所以在各蛮夷部落中威名远扬。战死是壮士的本分,如今兄弟之间争夺王位,不是哥哥就是弟弟获胜,即使战死也能留下威名,子孙也能长久统治各国。汉朝虽然强大,却不能兼并匈奴,为什么要破坏先人的制度,向汉朝称臣,让先单于蒙羞,被各国嘲笑呢?就算这样能获得安宁,又怎么能再统治各蛮夷部落呢?”左伊秩訾王说:“不是这样的。强弱是会变化的,如今汉朝正处于强盛时期,乌孙等城郭国家都已成为汉朝的臣属。从且鞮侯单于以来,匈奴的势力日益削弱,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强盛,即使现在勉强与汉朝对抗,也从未有过一天的安宁。如今侍奉汉朝就能生存,不侍奉汉朝就会灭亡,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计策呢?”各位大臣相互争辩了很久,呼韩邪单于最终听从了左伊秩訾王的建议,率领部众向南靠近汉朝边塞,派儿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到汉朝侍奉。郅支单于也派儿子右大将驹于利受到汉朝侍奉。
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冬十二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到五原塞,表示愿意献上国宝,在第二年正月入朝拜见汉宣帝。汉宣帝下诏让大臣们商议朝见的礼仪。丞相、御史说:“按照圣王的制度,先京师而后各诸侯国,先各诸侯国而后夷狄。匈奴单于前来朝贺,他的礼仪应该与诸侯王相同,位次排在诸侯王之下。”太子太傅萧望之认为:“单于不是受汉朝正朔所管辖的,所以称他们为敌国,应该用对待不称臣的宾客的礼仪对待他,位次排在诸侯王之上。对外夷表示恭敬,让他们稽首称藩,而中原以礼相让,不把他们当作臣属,这才是笼络他们的大义,也是谦逊和顺带来的福气。《尚书》说:‘戎狄地处荒远之地,他们来归附的情况不确定。’如果匈奴的后代突然像乌鸦逃窜、狐狸潜伏一样不来朝见,也不算他们是叛逆之臣,这才是长久的计策。”汉宣帝采纳了萧望之的建议,下诏说:“匈奴单于自称北方藩属,向汉朝进献贡品,遵守正朔。我德行不够,不能广泛地庇护他们。应以客礼相待,让单于的位次在诸侯王之上,朝见时称臣而不直呼其名。”
荀悦评论说:按照《春秋》的大义,王者没有国外国内之分,想要统一天下。戎狄之地路途遥远,人迹罕至,与中原隔绝,所以正朔不能推行到那里,礼教也无法施加,这不是因为尊重他们,而是形势所迫。《诗经》说:“从那氐族、羌族起,没有人敢不来朝见周王。”所以,荒远之地的君主必须向天子进贡,如果不进贡,天子就会对他们进行责备、号令,不能把他们当作敌国看待。萧望之想要用不把匈奴当作臣属的礼仪对待他们,让他们的位次在王公之上,这是超越了礼制的规定,破坏了正常的秩序,扰乱了天理,不符合礼仪。如果是出于权宜之计,那就是另外的说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