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匈奴壶衍鞮单于去世,他的弟弟左贤王即位,成为虚闾权渠单于。虚闾权渠单于立右大将的女儿为大阏氏,废黜了前单于所宠爱的颛渠阏氏。颛渠阏氏的父亲左大且渠心怀怨恨。当时,汉朝认为匈奴无力侵扰边境,就撤销了塞外的城堡,让百姓休养生息。单于得知后,很高兴,召集贵族们商议,想要与汉朝和亲。左大且渠心里反对这件事,他说:“以前汉朝使者来了,后面往往跟着军队。现在我们也效仿汉朝,先派使者去,然后再发兵。”于是,他亲自请求与呼卢訾王各率领一万骑兵,南下在边塞附近打猎,相互配合行动。还没到约定的地点,有三个匈奴骑兵逃到汉朝投降,把匈奴的计划告诉了汉朝。于是,汉宣帝下诏征发边境的骑兵屯驻在要害之地,派大将军军监治众等四人率领五千骑兵,分成三队出塞,各行军几百里,分别俘获了几十名匈奴人后返回。当时,匈奴因为逃走了三名骑兵,不敢进入汉朝边境,就领兵退去了。这一年,匈奴发生饥荒,百姓和牲畜死亡十分之六七,又征发了两支屯驻的军队,各有一万骑兵,防备汉朝。这年秋天,匈奴以前所征服的西嗕(rù)部落,居住在匈奴左地的,他们的君长以下几千人,都驱赶着牲畜迁徙,与瓯脱人发生战斗,双方死伤很多,西嗕人于是向南投降汉朝。
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汉昭帝时期,匈奴派四千骑兵到车师屯田。等到五位将军攻打匈奴时,在车师屯田的匈奴人惊慌逃走,车师又与汉朝恢复了往来。匈奴很生气,召来车师的太子军宿,想要让他到匈奴做人质,军宿是焉耆王的外孙,他不想去匈奴做人质,就逃到了焉耆。车师王改立自己的儿子乌贵为太子。等到乌贵即位为王,他与匈奴结为姻亲,还教唆匈奴拦截汉朝通往乌孙的道路。这一年,侍郎会稽人郑吉与校尉司马憙率领免刑的罪犯在渠犂(今新疆库尔勒西)屯田,积聚粮食,征发西域各城郭国家的军队一万多人,加上自己率领的屯田士兵一千五百人,一起攻打车师,打败了车师。车师王请求投降,匈奴发兵攻打车师,郑吉、司马憙领兵北上迎敌,匈奴不敢前进。郑吉、司马憙就留下一名军侯和二百名士兵,守卫车师王,自己率领军队返回渠犂。车师王害怕匈奴军队再来攻打,会把自己杀掉,就轻装骑马逃到了乌孙。郑吉于是迎接车师王的妻子儿女,把他们送到长安。匈奴改立车师王的弟弟兜莫为车师王,收集车师的残余百姓,向东迁徙,不敢再居住在原来的地方。而郑吉开始派三百名官吏和士兵前往车师屯田,以充实当地。
元康二年(公元前64年),匈奴的大臣们都认为车师土地肥沃,又靠近匈奴,如果汉朝得到这块土地,大量屯田积聚粮食,一定会危害匈奴,不能不争夺。于是,匈奴多次派兵攻打在车师屯田的汉朝士兵。郑吉率领渠犂的屯田士兵七千多人前去救援,却被匈奴包围。郑吉上书说:“车师距离渠犂有一千多里,在渠犂的汉军兵力少,势单力薄,无法救援。希望能增加屯田的士兵。”汉宣帝与后将军赵充国等人商议,想要趁着匈奴衰弱,出兵攻打匈奴的右地,使他们不敢再侵扰西域。魏相上书劝谏说:“我听说,拯救祸乱、诛杀残暴的行为叫做义兵,正义之师能够称王天下;敌人侵犯自己,不得已而出兵的叫做应兵,应兵能够取得胜利;因为一点小怨恨,忍不住愤怒而出兵的叫做忿兵,忿兵会失败;贪图别人的土地和财宝而出兵的叫做贪兵,贪兵会被打败;依仗国家强大,人口众多,想要在敌人面前显示威风而出兵的叫做骄兵,骄兵会灭亡。这五种情况,不仅仅是人为的因素,也是天道。近年来,匈奴曾经表现出友好的态度,抓到的汉朝百姓,都会送回来,也没有侵犯汉朝边境,虽然为了争夺车师的屯田之地有些摩擦,但不值得过于在意。现在听说各位将军想要兴兵进入匈奴境内,我不知道这次出兵该叫什么名义。如今边境各郡疲惫困乏,百姓父子共用一件狗皮或羊皮做的衣服,吃的是野菜,常常担心无法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发动战争。战争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这是因为百姓愁苦的情绪会伤害阴阳调和。即使出兵取得胜利,也会留下后患,恐怕灾害的变故会因此发生。如今各郡国的太守、国相大多不称职,风俗也很不好,水旱灾害频繁。按照今年的统计,子弟杀死父兄、妻子杀死丈夫的案件,共有二百二十二人。我认为这不是小的变故。现在陛下身边的人不担忧这些,却想要出兵报复远方夷狄的一点小怨恨,这恐怕就是孔子所说的‘我担心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吧。”汉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建议,只派长罗侯常惠率领张掖、酒泉的骑兵前往车师,迎接郑吉及其官吏士兵返回渠犂。汉朝召回在焉耆的原车师太子军宿,立他为车师王,把车师百姓全部迁徙到渠犂居住,将车师原有的土地让给了匈奴。汉宣帝任命郑吉为卫司马,让他负责鄯善(今新疆若羌)以西南方道路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