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星期,李卫东的病痊愈了,三人在街上有说有笑地走着,仿佛什么事也未曾发生过,那些闲言碎语这才慢慢平息下来。可经历了这场风波,他们三人之间的关系真的还能像从前一样毫无芥蒂吗?那些藏在心底的矛盾和情绪,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爆发?而他们的养蜂事业,在经历了这次危机后,又将何去何从呢?
榕树下的秘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河边村迎来了两个特殊的“客人”。一个是病恹恹的老头,面色苍白,身形瘦削,每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另一个是独眼声哑的中年人,他的眼神中透着警惕与不安,肢体语言丰富却无法用言语表达。他们是被下放来接受监督改造的。
队长安排他俩住在吴水月家隔壁的小院子里。初来乍到,村里的孩子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围在门口好奇地张望着。那哑巴一看到这简陋的居住环境,情绪瞬间爆发,歪着脖子,叽里哇啦地叫嚷不停,双手在空中胡乱比划,显然是嫌这里的条件太差,大发雷霆。队长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激烈反应弄得一头雾水,站在一旁不知所措,而孩子们则被这滑稽的场景逗得嘻嘻哈哈,笑声回荡在小院周围。
哑巴愤怒地冲过去,挥舞着手臂试图将孩子们赶开。孩子们却并不害怕,一边尖叫着,一边蹦蹦跳跳地跑开,可没过一会儿,又远远地站着不肯离去,还捡起地上的泥块、石子、烂果子朝着哑巴扔去。哑巴气得满脸通红,转身冲进院子,“砰”的一声,用力把门关上,将外面的喧闹隔绝在外。
说是监督改造,可奇怪的是,每次五类分子开会,都从未叫过他们。不仅如此,队长还会定期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像米面粮油、日常用品,以及各类报章杂志。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待遇,让徐春雨满心疑惑。他暗自琢磨,这老头的身份必定特殊,说不定曾经是个位高权重的干部。而那哑巴,别看表面凶巴巴的,对老头却服服帖帖,百依百顺,两人的关系,不是父子,就很可能是上下级。更让徐春雨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第一次见到老头时,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涌上心头,他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还记得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时,父亲面容憔悴,身形消瘦,胡子拉碴,和眼前这个老头竟有几分相似。
村前河岸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这棵榕树苍劲葱茏,巨大的树冠犹如一把天然的大伞,为人们带来一片清凉的绿荫,是村里人心目中绝佳的乘凉好去处。平日里,孩子们也总喜欢在树下嬉笑玩耍,追逐打闹。有时,哑巴会小心翼翼地将老头背到榕树下,再轻轻地把老头安置在一把竹椅上。老头下肢瘫痪,行动极为不便,只能静静地坐在那里,目光望向远方的青山绿水,一动也不动。没人知道他是在回忆往昔那波澜壮阔的岁月,还是在憧憬那充满未知的遥远未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和这一老一哑渐渐熟悉起来。大家都亲切地叫老头为彭爷爷,叫哑巴为彭叔叔。实际上,他们既不姓彭,也并非真正的爷孙或叔侄。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发喜欢上了他俩,总是三五成群地围坐在彭爷爷面前,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怀期待地听他讲故事。徐春雨只要一有空,也会迫不及待地跑去,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彭爷爷讲述的奇妙世界里。不仅如此,徐春雨还和哑巴一起,找来木材,花了好几天的时间,精心为彭爷爷打造了一把木轮椅。从那以后,在村子的小路上、田野边,便经常能看到哑巴和徐春雨推着老爷爷悠闲散步的温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