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阮半梦云半芹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古代,他一穷秀才要发家致富阮半梦云半芹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诸神不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前这个外孙很少来他们家,他们都快记不清他的样子,今日一看,丰神俊朗,大方得体,还这么乖顺的喊他们外公外婆。两位老人高兴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只一个劲夸赞“好好好!明儿能来,我们都很高兴。”舅舅舅妈们也欢喜的看着秦明,大舅妈还说道:“明儿,一会你陪着你表哥去接亲可好?”秦明愣住了,来的路上母亲没说有这安排啊,忙不动声色的看向母亲,见母亲冲自己微微点头,就答应道:“好。”舅妈更高兴了,忙让田老大将那些喜庆的红绸换到秦家的马车上,秦奋担心黑风认生,也跟着过去帮忙。秦明不解的拉着秦老三低声问道:“爹,有这规矩?儿子要陪着表哥去接亲?还得用咱家的马车?”秦老三也用只有秦明能听到的声音说道:“我儿生的好看,去接亲能给老田家长脸,马车也是,他们原本...
《穿越古代,他一穷秀才要发家致富阮半梦云半芹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以前这个外孙很少来他们家,他们都快记不清他的样子,今日一看,丰神俊朗,大方得体,还这么乖顺的喊他们外公外婆。
两位老人高兴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只一个劲夸赞“好好好!明儿能来,我们都很高兴。”
舅舅舅妈们也欢喜的看着秦明,大舅妈还说道:“明儿,一会你陪着你表哥去接亲可好?”
秦明愣住了,来的路上母亲没说有这安排啊,忙不动声色的看向母亲,见母亲冲自己微微点头,就答应道:“好。”
舅妈更高兴了,忙让田老大将那些喜庆的红绸换到秦家的马车上,秦奋担心黑风认生,也跟着过去帮忙。
秦明不解的拉着秦老三低声问道:“爹,有这规矩?儿子要陪着表哥去接亲?还得用咱家的马车?”
秦老三也用只有秦明能听到的声音说道:“我儿生的好看,去接亲能给老田家长脸,马车也是,他们原本是打算用牛车载着新娘子回来的。”
“原来如此。”秦明懂了,也悟了。
田冬竹这会已经走到偏房,偏房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本人情账簿,这儿负责记录今日婚礼的贺礼。
此刻,一个戴着方巾的老秀才正瞪大了眼睛,看着田冬竹放在桌子上的十两银子。
他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花眼了。要知道,在他记录的所有贺礼中,银钱最多的也不过五百文。
“十两银子?”老秀才的声音有些颤抖,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嗯,记上,家主秦三柱,是新郎官他姑父。”田冬竹的声音坚定而自信,仿佛这十两银子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出手如此阔绰,确实让人惊讶。
老秀才拿起笔,在人情账簿上郑重地写下了这一笔,心下羡慕老田家这女儿嫁的好。
田冬竹起身站在偏房的门口,看着外面忙碌的村民们,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个月前,自家还欠着大哥家八两银子,自从小儿子落水醒来,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不仅还清了外债,还存够了建新房的银子。
以前总是指望儿子考中举人,改变命运,却总是事与愿违。
儿子说顺序错了,借用弟子规的说法,应该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大表哥田春生,也就是今日的新郎官,穿着一身全新的长袍,胸前挂着大红花,满脸笑脸的对宾客们拱手行礼。
“感谢亲朋好友的到来,大家随意些,若有怠慢之处还请见谅!我这就去将新娘子娶回来。”
说着又行了一圈礼,就带着娶亲队伍走出院子。
一辆马车,两架牛车已等候多时,秦明坐在最前面,他要负责赶马车,接新娘。
大表哥坐到马车上对秦明笑着说:“小表弟,今天要辛苦你了!”
“表哥不用客气,小弟在此祝表哥与表嫂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秦明笑着回应。
他瞥了一眼马车后面的牛车,那是用来装载嫁妆和送亲宾客的。
随着一阵欢快的鞭炮声和吹鼓手的悠扬乐声,娶亲队伍开始缓缓前行。
沿途的村民们都纷纷探出头来,或羡慕或祝福地看着这支队伍。
田春生坐在秦明后面给他指路,他们要去的地方叫下河村。
两人路上闲聊着,秦明放慢了马儿速度,后面的牛车紧紧跟着,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新娘家的宅院比大表哥家更加气派,大门上挂着红色的灯笼,门前铺着崭新的红毯,一切都显得喜气洋洋。
“谈心?”田冬竹有些惊讶,“你们两个大男人有啥好谈的?”
秦老三微微一笑说道:“起初我也是这样想的,后来聊着聊着还真有同病相怜的地方。”
秦明秦奋田冬竹许三丫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你一个乡下老头子和他一个经商的员外还能同病相怜?是不是两人坐一块抽烟了?嘴上就没个把门?”
田冬竹对自己老头子开启了嘲讽。
秦老三点点头,说道:“是一起抽烟了,当时在外面,也没个啥好招待,只是没想到他也好这一口。”
田冬竹皱了皱眉,“这些不是重点,张员外到底说没说啥事?”
秦老三叹了口气,看着田冬竹说:“他就是来和我拉家常,先说了别看他外面风光,其实荷包里不会超过十两银子,
又说他家闺女都比他有钱,后来又说年底了,得回家找他夫人要银子,要给他老丈人送年礼,
最后还夸我这烟好抽,还说夫人管的紧,他自个儿也不敢买。”
秦明听完沉思不语。
田冬竹看了看秦明,又在桌子下轻轻踹了秦老三一脚,说道:
“老头子,都说听话听音,这张员外的意思还不够明显么?他这是来提醒咱们家,该去给他家送年礼了。”
说着又对秦明说道:“三儿,这事还真是咱们家疏忽了,你与那张小姐的亲事还在,确实该去送年礼。”
秦明抬起头,“娘,你说得对。礼数不能少。张员外既然提到了年礼的事,那咱们就准备一份合适的礼物送去吧。”
秦老三听儿子这么说,心中既欣慰又感慨。他拍了拍秦明的肩膀,说道:“好儿子,你明白就好。那咱们就商量商量,送点什么礼物合适?”
秦奋也插嘴道:“爹,张员外不是暗示过了么,他想要你抽的这种烟。”
田冬竹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好主意。那就再挑些新鲜的蔬果,既显得咱们家有诚意。”
秦明微微一笑,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娘,您说得对,贵重东西咱们也送不起。儿子明天去采买一些新鲜的蔬果就行。”
田冬竹和秦老三对视一眼。
田冬竹说道:“秦奋,三丫,你两个天天在摊位上忙着,也还没给三丫她娘家送礼,明天买些粮油米面回来,在过年前给你丈人家送去。”
“好的,娘。”秦奋连连答应,许三丫也在一旁笑着点头,还小声说道:“娘真好!”
冬日的早晨,寒风刺骨,雪花纷飞。
秦明换上了学子长袍,这件长袍是母亲亲手为他缝制的,温暖而贴身。
它以深蓝色为主,布料质地厚实,既保暖又耐磨。领口和袖口都用细密的针脚缝制,防止寒风侵入。
学子长袍的衣摆宽松,下摆处用丝线绣着几片竹叶,增添了几分雅致。
秦明行走间,长袍随风飘动,仿佛行走在画中。在长袍内,他穿着一件白色的内衣,内衣也是加棉的,颜色与长袍形成对比,既不显得单调,又能保持体温。
腰间束着一根外衫同色腰带,悬挂着一个黑色荷包,里面装着银钱数两。这一身正是古代读书人的传统装扮。
头上戴着一顶毡帽,帽檐宽大,能够遮风挡雪。帽子的内层用丝绵填充,既柔软又保暖。
看见秦明又要背上那个破旧的背篓,田冬竹在一旁说道:“三儿,你总是喜欢背着这个背篓,今日却是与你这一身不搭。”
秦明轻笑,“无妨。”
夜幕降临,秦明燃起几支蜡烛,将整个堂屋照亮,四方桌上,两个手提钱袋子,一粉红,一深蓝,都很漂亮。
围坐一团的秦家人心思都不在钱袋子上,他们急切的想汇总今天的收入,只有真实银钱数据,才能证明他们摆摊成果。
田冬竹负责数银子,数量多的铜钱让三个男人慢慢去数。
秦老三仔细地数着每一枚铜币,秦奋和秦明也认真地帮忙数着。
许三丫则微笑着看着这一切,小弟性子改变后,这日子越过越好了。
当最后一枚钱币数完时,秦老三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抬起头看向田冬竹。
“这铜板也太多了,串成串,足有六贯,既六两银子。”他感慨地说道。
田冬竹笑着拍了拍他的手,“没想到还有你们嫌数钱辛苦的一天,我这边银子足有九两呢!”
也就是他们一天就收获了十五两银子,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然,还要除去三儿购物成本。
田冬竹:“三儿,你在河码头买这些东西用了多少银两,是用抄书的钱买的吧?娘现在给回你。”
“是用抄书的银子购买的,不过娘不用给回,儿子手里还有银子。”
秦明想了想又说道:“今天是第一天摆摊,我不放心才跟着去的,明天开始,我就不去了,上次在书肆又接了写画本子的活。”
秦老三担忧的说道:“三儿不去,我们几个就好似没了主心骨,也不知道能不能胜任。”
“爹,你们要是忙不过来,可以叫上大伯二伯他们,他们一把年纪了还去码头帮人搬货,一天也就30文,找不到活时,一文都赚不到,还要走个来回。
您叫上他们还能帮您看着点,今天我见到有人还想偷咱们的货物。”
听儿子这样说,几人都警觉起来,这些货物售价可不便宜,被人偷走可不行。
随后他们又商议一番,第二天一早就去了大伯二伯家。
秦家在城里摆摊生意进入正轨,每天早出晚归,每天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一家子围在一起数银钱。
秦明偶尔也会跟着去帮他们补补货,还会去墨轩文宝书肆送画本子书稿,期间也有去看望过方夫子两老。
时间在走,秦家的财富在不断的积累,当秦明开荒种下去的菜可以端上餐桌的时候。
宁德县一部名为《西厢》的画本子悄然走红,城里爱看画本子的,无论是老年夫人,还是当家主母,亦或者闺阁女子,几乎人手一部。
据说这部《西厢》不仅文笔精湛,其情节更是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它讲述了一个才子佳人凄美的爱情故事,两人虽身份悬殊,但心灵相通,命运使然,两人各种求而不得。
书中情感部分更是描写的百转千回。
这个故事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内心,让他们为之动容,各种意难平。
墨轩文宝书肆的老东家看着每天络绎不绝前来购买《西厢》的人,心中既惊又喜。
老东家从未想过,一部画本子竟然能引发如此大的热潮。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他特地加派人手,日夜赶制一批又一批的抄写。
除了来买前两册的,每天都有各家下人来墨轩文宝书肆询问下一册。
这一日,老东家在墨轩文宝终于等来了秦明,一见到他,老东家就起身拉着他往后院走。
“哎呀!秦秀才,你可算来了,老夫天天被人催问下一册,回答的我嘴皮子都累了,你今日可是带来了下一册?”
秦明也不急着回话,跟着老东家去往后院老东家的专属房间。
此时已进入腊月,一日比一日寒冷,老东家的房间里燃着银丝碳,房门挂有布帘子,就开着窗棂用来通风。
“老爷子,您这房间里燃了碳,可得注意通风,避免中毒。”秦明关切地提醒着,一边跟着老东家走进房间。
老东家微笑着点头,示意秦明坐下。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古玩字画,透出一股子古朴典雅的气息。
“秦秀才,你再不来,老夫就要派人去秦家村找你了。”老东家轻轻地抿了口茶,缓缓开口。
秦明心中一动,知道老东家必有话说,便恭敬地等待着下文。
老东家放下茶杯,从抽屉里拿出三张百两银票,递给秦明说道:“这三百两是画本子“西厢”的分成。”
秦明接过银票仔细清点后,取出书稿递给老东家,微笑着说道:“这是晚生今日带来的“西厢”完结篇,还请老爷子过目。”
说着就将稿纸递给老者。
老东家满意地点点头,又说道:“你先喝杯茶暖暖身子,老夫先看看这话本,不瞒你说,我也和那些夫人小姐们一样,等着看后续呢!”
见老东家认真看书,秦明不再言语,只是安静的坐在一旁。
这时门口的布帘子被人拉开,一阵冷风夹杂着雪花涌进屋内。
秦明抬起头,只见一位女子低着头,踩着碎布走了进来,轻声细语地说着:“外祖,我刚来就下起了雪。”
她声音婉转动听,清脆中带着一丝独特的韵味,秦明不禁多看了她几眼。
女子突然发现了屋内还有别人,顿时慌乱起来。她手忙脚乱地寻找团扇,身后的丫鬟见状,急忙将团扇递给她。
女子接过团扇,遮住了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像是含着秋水的黑曜石。
秦明心中暗笑,这掩耳盗铃的动作实在是有趣。
秦明早已看清了她的脸,那是一张精致绝伦的容颜,肌肤胜雪,眉如新月,唇若樱桃。
若是没看错,她应该就是之前在院子里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个手拿团扇的女子。
女子可能也察觉到了自己多此一举的动作,露出那双清澈的眼眸看向秦明,说了一声“见过公子。”
秦明忙站起身说道:“姑娘有礼了,请坐。”
随后二人坐下,都不再吭声,老东家放下书稿,看向二人,问:“要不,老夫给你们介绍认识一下?”
“外祖快别说了,今日只怪小女太过冒失,扰了你们谈正事。”女子轻启朱唇,娇嗔的声音如同天籁般悦耳。
老者见状,笑着点了点头,说了句:“无妨。”便又重新沉浸在书稿之中。
窗外雪花飘扬,女子白皙的肌肤上,泛起一层淡淡的红晕。她静静地坐着,像一束含苞待放的玫瑰花。
秦明不禁被她那种从容淡定的气质所吸引,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与渴求。
其实老者说给他们介绍认识一下,秦明心里是乐意的,只是老者的话被女子挡了回去,自己就不好开口。
若这种时候去问姑娘姓名,搞不好会被当成登徒子。
这样的雪势如果不及时清理,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极有可能会导致屋顶承受不住重量而坍塌。
秦明开始思考怎么才能有效地除去这些积雪。
他找来一根长竹竿,小心翼翼地站在屋檐下,开始敲打屋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雪块落下。
秦明不禁感到一阵寒意袭来,难道要爬上屋顶,用扫帚将雪扫下来?很快这个想法就被秦明否定。
自家这房子本就破旧,人上去搞不好就会踩踏掉下来。
秦明看着手中的长竹竿,想到一个办法可以试试,他喊母亲找来一根长绳,绑在长竹竿的顶端。
要了试验的时候,秦明让母亲帮抓住绳子,秦明将长竹竿扎进屋顶的雪里,让母亲在不远处拉绳子,两人配合着拉下一大堆雪。
秦明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与母亲相视而笑,心中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个方法可行。
母子俩配合着,很快就将房屋正面屋顶上的雪都拉了下来。
这时,秦明的爷爷走了过来,看到屋顶上的积雪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你们做得很好。”爷爷夸赞道,“你们先将自家屋顶上的雪除一遍,然后去通知大家,让大家也使用这个方法。”
“好的,爷爷。”秦明应了一声,拉着母亲将自家屋顶上的雪除完。
爷爷站在门口说道:“你们去帮助别家除雪,家里孩子我看着呢。”
许三丫刚刚也从厨房出来看到了他们怎么除雪,也跟了出来说道:“我去大伯二伯家看看他们怎么除雪,要是不行就用咱们家这套。”
爷爷欣慰的催促:“去吧!抓紧时间,村里一百多户人家呢!”
秦明拿着绑着长绳的长竹竿,和母亲一道出了门,先去了隔壁春华婶子家,她家男人正站在屋顶上,手中拿着铁锹,一锹一锹的往下甩雪,就跟挖土一样。
秦明看的冒出一身冷汗,连忙说道:“得万叔,您这站在屋顶太危险了,屋顶上的积雪太重,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我们这有个更安全的办法来除雪。”
春华婶子本就心惊胆战的看着自家男人在屋顶除雪,生怕他有个站立不稳、脚下打滑。
这会听到秦明这么一说,赶紧也对着秦得万喊道:“当家的,你先下来,听听明哥儿有什么好办法,你站在屋顶上,我这心一跳一跳,很不安生。”
秦得万倒也听话,先将铁锹从上面丢到雪地里,又小心翼翼的顺着木梯从屋上下来。
拍着手上的脏污,对着他们笑,“他婶儿,明哥儿,你们家的雪除完啦?”
田冬竹答道:“除完了,让你们看看我们家除雪方法。”
说着向秦明飞了个“你懂的”的眼神。
秦明笑着点头,表示我懂,我都懂!
先将长竹竿放到屋顶的积雪上边,两人一个拉绳子,一个拉竹竿,就拉下一大堆雪,比得万叔一锹一锹铲雪效率高的多。
得万叔和春华婶子眼睛一亮,学到了,这法子他们俩可以模仿,完全没有风险。
秦明和田冬竹做了个示范就要走,春华婶子想借长竹竿一用,被秦得万拉住,“他婶儿,你们是不是赶着去教别家?”
“是啊!我们得去别家都看看,要是也有上屋顶的,也好提醒一下,除雪还是要以安全为主。”田冬竹说着话脚步也没停。
春华婶子这会也反应过来了,“好,你们先去前面那排住户,我们家除完雪,就去看看第二排。”
回到村里,刚从牛车上下来,就有坐在村口闲聊的婶子对他说:“秦秀才,你家今天发大财了呢!”
秦明疑惑的问:“婶子,发生啥事了?”
牛车上一起回来的人也不急着回去了,纷纷围了过来打听到底咋回事。
“大壮和秦奋今天上山,打了两头野猪,三只獾子,还有一些山鸡野兔,这些拉去县城卖,可卖不少银子呢!”
秦明一听,顿时惊喜交加。
正在为租摊位的银子犯愁,今天竟然能打到这么多猎物,确实是件大喜事。
“婶子,你可知他们现在在哪?”秦明急切地问道。
“他们刚回来,现在应该在家里收拾猎物呢。”婶子回答道。
秦明点点头,谢过婶子后,便急匆匆地向家中走去。
路上,他的心情激动,脚步也越来越快。家中那破旧的木门映入眼帘时,他几乎要奔跑起来。
推开门,只见院子里已经堆满了猎物,大壮和秦奋正在水井那边忙碌地给猎物清洗。
看到秦明回来,两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小明,你回来了?”大壮喊道。
秦明点点头,快步走到他们身边,激动地问道:“这些都是你们今天打到的?”
“今天我和大壮上午去了河边扑鱼,没抓几条,就去了山里,没想到你昨天下的陷阱猎到了这么多猎物。”秦奋得意地笑道。
大壮也在一旁说道:“小明这个方法真是太厉害了,我上山打猎那么多年,第一次见到同时猎到这么多。”
秦明看着眼前的猎物,指着那几个棕色,头上有白色条纹的问:“这个就是獾子?”
“是啊!小弟,你看它的肚子,俗话说十斤獾子九斤油,秋天的獾子很肥,獾子很快就要冬眠,秋天就使劲地吃,每天都要糟蹋不少庄稼,身子吃的滚圆滚圆。”
这时父亲秦老三从堂屋走了过来,笑着说:“明天你们把这些猎物都拉去县城卖,大壮和咱们家各留一条獾子。”
秦明还没吃过獾子,问:“爹,干嘛留獾子,野猪和獾子哪个好吃?”
“当然獾子好吃些。”秦老三像见过大世面的给儿子解释道。
“野猪的肉质相对较粗糙,带有一定的野味,需要一定的烹饪技巧来处理,獾子的肉质则相对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人视为佳肴。”
几人正说着话,母亲田冬竹提着菜篮子回来,看到秦明 ,“三儿,你回来啦!今日去县城咋样?”
“娘,这次去县城,儿子接了些抄书的活,这几天就在家里抄书了。”
秦明说着拿出背篓,整理里面的东西,先将那些重要的书本纸张拿回自己的房里。
再出来时大嫂和侄女们也回来了,手上也没空着,提着半篮子野菜。
“大嫂你们去挖野菜了?”秦明问。
许三丫:“不是的,你哥和大壮带回这么多猎物,娘和我给大伯二伯家送了兔子过去,这篮子里的菜,是二伯母硬要给我带回来的。”
田冬竹也说道:“我这拿回来的也是你们大伯娘给的。”
说着都过去洗菜,田冬竹对大壮说:“大壮,今晚就在我们家吃,我让三丫去把你媳妇孩子叫来。”
“这怎么好意思,还能拖家带口的来啊?“秦大壮连忙推诿。
“嗐!这有啥,也就是多双筷子的事,还得感谢你带着他们兄弟俩进山呢!”
……
次日,大哥大嫂和大壮他们夫妻,四人一道拉着木板车去了县城,这次是用黑风拉着去的。
走的时候,田冬竹还吩咐许三丫,“卖了野猪,手上有了银子去买些布回来,天要冷了,得赶着给家里人做一身冬衣。”
“哎!好的。”许三丫坐到木板车上,挥着手道别。
秦明则是留在家里,认真抄写经文。
每抄写半个时辰就停笔休息一会,可要保护好眼睛,近视了也配不到眼镜。
两个侄女对小叔送的绒花爱不释手,坐在院子里要阿奶帮她们梳头,再戴上绒花,欢快的笑声传遍这个破败的农家小院。
秦老三的腰也好利索了,正在院子里劈柴,秦明休息时,搬个小凳坐在一旁。
“爹,您把这些材捆起来干嘛,堆砌在一边不就好了?”秦明问。
“这是打算装成捆了,拉去县城卖,价格是低了些,可是不愁卖。”
真是朴实的农家人,时刻都想着勤劳致富,秦明问:“怎么卖?”
“15文一捆。”秦父答。
听到这个价格,秦明都快噎住了,“爹,还是算了吧!您这年纪大了,劈树砍柴这些活太累人,儿子想在城里租个摊位,你和大哥大嫂去摆个摊。”
“摆什么摊?卖啥?”一直偷听的田冬竹走了过来。
“儿子听说,县城河码头经常有商船停靠,会在河提边批量销售一些商品,我们可以批发价买进,在城里租个摊位零售价卖出,赚个差价。”
“这能行?这要是好赚,城里人不去做?”田冬竹暗自嘀咕。
“不急,等家里存够租摊位的钱先。”秦明说完又回房写字去了。
能不能行,秦明不知道,不试试又怎么能知道,万一成功了呢!毕竟咱也是有小超市的人。
又抄写了半个时辰,休息的时候秦明去了竹林,和潘叔聊了好一会。
晌午刚过,秦奋他们就回来了,个个喜形于色,看来这次去县城很顺利。
秦老三,田冬竹,秦明都从屋里迎出来,帮着拿车上的东西回屋。
“爹,娘,这次咱们的猎物特别受欢迎,几乎一拿出来就被抢购一空。”
秦奋边卸货边兴奋地说。
秦老三笑得合不拢嘴,拍了拍秦奋的肩膀:“好小子,我就知道你行!这次卖了多少银两?”
秦奋从怀中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递给秦老三:“爹,您数数,这是今天的收获。”
秦老三接过钱袋,沉甸甸的感觉让他心花怒放。他数了数,眼中闪过一抹惊喜:“这么多!咱们这次可真是赚大了。”
这时,许三丫也进了屋,她手里提着一包棉布和几斤棉花:“娘,我听您的,买了棉布回来,还买了几斤棉花,只是棉花贵,没敢多买。”
田冬竹接过棉布和棉花,慈爱地摸了摸许三丫的头:“三丫真懂事,知道为家里着想。有这些棉布和棉花,咱们冬天就不愁没衣服穿了。”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秦老三打开钱袋,倒出大小不一的银子和铜板。
秦奋在一旁汇报:“爹,娘,这次我们把那些猎物分开卖给了城里的酒楼,总共卖了三十九两,分给大壮十三两银子,又买了一些家里需要的东西,剩下的都在这里,二十五两左右,爹娘你们数好了收着。”
秦老三将银子都推给田冬竹,起身说道:
“我去看看你们爷,家里还有新鲜的獾子肉,今晚叫你们大伯二伯两家都来吃饭,秦奋你把你们房里那个桌子也搬出来,整两桌。”
“好嘞!”
一家人快快乐乐的忙碌起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