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还没发迹,却已经隐隐掌握御人之道,自然而然的悟到了升米恩斗米仇这个道理。
等到将来发迹,朱远都不敢想象,朱重八会在御人之道上达到一个怎样炉火纯青的境界。
当然,或许会有人觉得小学课本上写过的东西,就算明白又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吗?
说得像是谁还不明白一样。
先不说古代有多少人理解这句话。
这个道理的确很简单,但想要彻底理解并把它加以运用,很多人却做不到。
要知道不知有多少人面对亲朋好友得寸进尺的要求,不知道该怎么反击呢!
朱重八能明白这个道理,并且做出敲打,对于一个地里刨食从来没读过书的人来说,已然是很了不起的事了。
话说回来……是不是该给自家老哥请个教书先生了?
没记错的话,自家老哥将来面对朝臣的时候,一直都对自己是个乞丐没读过书这件事耿耿于怀。
现在有了个地主身份,再读过书,应该就不太会在意自己的出身了。
两马车粮食并不算多。
最少对饥寒交迫的村民们来说是这样。
在村正的有序指挥下,粮食很快就被卖得一干二净。
“这是两车粮食卖的钱,老爷您清点一下。”
村正再三数了好几遍钱,生怕出现半点差错。
确认无误后,他这才恭敬的将银子捧到朱远面前。
“不用数了。”朱远随意看了两眼,接着便伸手将那还算干净的布匹打包好,随意地扔在马车上。
“这些钱对我来说本就算不了什么。”
闻言,村正眼眶一红,豆大的泪珠当即从他那苍老褶皱的黑脸上滑落。
“老爷……老爷您真是个大善人啊!
您救了我全家的命啊!”村正哽咽着,身体颤抖着跪到地上,重重地磕起头来。
其实在朱远来之前,村正已经做好家破人亡的准备了。
村正上有一个老母,膝下原本有三个儿子。
一个在幼年时夭折,一个随军打仗死在战场上,如今只剩下的一根独苗。
而为了这根独苗能给家里传宗接代,村正用这些年来存下的钱粮,给他讨了个媳妇。
这媳妇也争气,一次便生了两个男娃娃。
这原本是件喜庆的事。
可没想到今年又是一个灾年。
这就变成了一件坏事。
他为了给儿子娶媳妇,本就耗干了家里的钱粮。
儿媳妇生子又需要进补,哪怕不补,好歹也要吃饱,才能有奶水来喂养襁褓中的孩子。
可他哪里还有粮给家里人吃。
为了一家不被饿死,村正借遍了村里百姓。
但他这位原本比较富裕的村正都没了钱粮,那些原本贫寒的百姓又哪里会有多余的口粮。
就算有,人家也要先考虑自己,再来想要不要借给他。
村正借遍整个村子,甚至连外村也借个遍,也不过将将凑出两个月的口粮。
渡过今年寒冬或许可以,但却绝撑不到下次新粮产出的时候。
而为了让这一家能够活下去,村正的老母半夜上了吊,幸好村正起夜正好发现,这才给救了下来。
但哪怕救了下来,他老母也已经打定主意给孩子们剩下粮食。
为此直接不吃不喝,想要活活饿死自己。
可就算省了老母一份口粮,手里的粮食依旧不够。
夜里,村正的媳妇和他商量了半宿。
她打算和老母一起饿死,不仅能多省一份口粮,黄泉路上陪着老母,也免得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