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明阳李明忠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农家子,科举当自强!李明阳李明忠全文免费》,由网络作家“从墨归心”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还是老刘氏比较心软,率先同意。“老头子,既然大房一家愿意多努力,狗娃看着也有天赋,不如咱们就再拼一把,让狗娃去城里读书?”老李头也心动了,低头看着腿边乖巧的孙子,咬牙道:“好!那狗娃去县城读书!”李宝学感觉天都要塌了,但此时他说什么也不管用了,一滩肉泥般趴在地上,悔不当初。老李头打开门,让王氏去请村里的土郎中给他看看。李明忠看到自己亲爹被打成这样,心里惶恐不已。他爹不能再读书,李明阳却能读书了!狗娃看着挺聪明的,要是他也读书,那以后家里人就能将他和李明阳做对比了。自己都先读了两个月书,还比不过李明阳的话,到时爷奶肯定都更疼李明阳去了!李明忠心里顿时有了危机感,对李明阳也羡慕不已。大伯一家对李明阳太好了,竟然愿意供他去县城上学,他也想...
《穿越农家子,科举当自强!李明阳李明忠全文免费》精彩片段
还是老刘氏比较心软,率先同意。
“老头子,既然大房一家愿意多努力,狗娃看着也有天赋,不如咱们就再拼一把,让狗娃去城里读书?”
老李头也心动了,低头看着腿边乖巧的孙子,咬牙道:“好!那狗娃去县城读书!”
李宝学感觉天都要塌了,但此时他说什么也不管用了,一滩肉泥般趴在地上,悔不当初。
老李头打开门,让王氏去请村里的土郎中给他看看。
李明忠看到自己亲爹被打成这样,心里惶恐不已。
他爹不能再读书,李明阳却能读书了!
狗娃看着挺聪明的,要是他也读书,那以后家里人就能将他和李明阳做对比了。
自己都先读了两个月书,还比不过李明阳的话,到时爷奶肯定都更疼李明阳去了!
李明忠心里顿时有了危机感,对李明阳也羡慕不已。
大伯一家对李明阳太好了,竟然愿意供他去县城上学,他也想去县城读书。
但李明忠不敢为自己争取,更何况他爹娘都没有为他出头,他怎么敢去挑衅老李头的权威?
李宝学身受重伤,再加上信誉已经降到极致,失去了参与家族重大事项的参议权。
李宝成夫妻和老李头夫妻,开始纠结起了李明阳去县城哪个书院读书的事情。
“清风书院的老夫子性格严苛,教了半辈子的书,而且还是秀才公,宝学也是在这个书院读书,我看去这个书院好!”
老李头不太爱动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宝学上学的地方。
张氏眉头一皱,在她看来这个书院不好,能教出李宝学这样的烂人,能是什么好地方?
但她一个儿媳不好反驳公公,儿子聪明,她连忙暗中戳了戳李明阳。
李明阳也不想去这个书院,一个年过半百的固执老夫子,手下的童生也没几个考上秀才,可想而知教学方法估计很死板,学识有限。
他连忙拉住老李头的两根手指,卖萌道:“爷爷,我不想去这个书院。”
他说着自己的想法:“我听说二叔一年在这里读书,要花上足足十两银子,我不想让家里有这么重的负担!”
看着孙儿乖巧的样子,又如此贴心,老李头心里百味杂陈。
一个孩童尚且知道不拖累家里,老二怎么就养成了那样自私自利的性子!
李宝学从摆烂中震惊的抬起头,李明阳这小子太精了,竟然拉踩自己?
“你,我那是正常的花销,哪有读书不花钱的!”
听着他反驳,老李头瞪了他一眼。
“你那是读书花钱吗,是在外面乱搞花钱!你把嘴给我闭上,我不想听你说话!”
李宝学脸皮抽搐,绝望不已。
他爹现在是彻底厌弃自己了,开始对大房好了!
老李头看向李明阳,担心道:“可县城就清风书院名气大,要是你不去这里......”
张氏经常进城,连忙说道:“爹,我经常进城,听说城东开了一家新书院,夫子也是秀才呢,学费还不贵!”
李明阳摇着老李头的手,“爷爷,我不要贵的,我就去这里!”
老李头心里发软,摸了摸李明阳的头发,“好好好,那就去这个书院!”
“不过得看这个书院的学费到底是多少,要是超过一年五两的话......”
张氏连忙道:“爹,有超过的部分我们大房补,绝对不要爹娘和二房补贴!”
老刘氏拉着她的手,无奈道:“瞧你说的,狗娃不仅是大房的娃,也是我们的亲孙子,怎么可能置之不理?”
老李头现在对大房感觉亏欠,叹气道:“放心,只要不是超出太多,我补!”
老李头今年也不过才五十出头,但背已经佝偻了。
李宝成心里有些愧疚,“爹,让你受累了。”
“哎,子孙都是债啊,只要狗娃能够有出息,我累点就累点了!”
相比起二房,大房一家子可要孝顺太多了。
老李头知道,二房靠不住,以后他和老刘氏还得靠大房养老。
那现在就得对大房好点了。
得到老李头准许,第二日,李宝成夫妻就赶紧带上银子和李明阳,赶早去了城里。
这个新开的书院,叫做百川书院,坐落城东。
李宝成他们怕冒犯,特意打听了一下要多少束脩,有什么忌讳,一听顿时大惊。
“什么?百川书院竟然包吃包住,一年学费还只要三两银子?”
回话的读书人点了点头,“对,但对前来拜师的学子都有要求,要是通过不了夫子的考核,不能入学。”
李明阳心里好奇,这操作,跟前世那些学校的入学考试很像啊。
难道这百川书院只要聪明的精英,不要平庸之辈?
李宝成和张氏顿时担心了起来。
“可明阳还没读书认字,万一通过不了考核怎么办?”
读书人悠悠说道:“放心,不考写字这些,具体什么考核不知,但只要人聪明,没提前学过也能入学。”
“要是没有通过考核,束脩这些夫子也不会收的!”
李宝成夫妻俩更加担心了,听上去这位夫子就很特立独行啊,也不知教学水平如何?
两人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李明阳来百川书院拜师呢,不然送去清风书院?
李明阳拉着爹娘的手,自信说道:“爹,娘,你们放心吧,我肯定能够通过考核的,这位夫子太有趣了,我听着就很喜欢!”
一味的谦虚,只会让家里人担心。
还是得给他们自信,也是激励自己,他得有一种“自己做什么都能成功”的心态才行。
有时候,事情的发展是唯心的,越自信,越成功。
告别了读书人,李宝成去准备了拜师用的束脩。
一条三指宽的干肉,一把芹菜,一斤龙眼干,一斤莲子,一斤红枣,一斤红豆。
这是大乾朝沿袭古时的束脩六礼,干肉是送给老师的赠礼,表达学子心意。
其余五种也都有美好的祝愿,表达对老师勤恳教导的感谢,和对学子自身的祝愿。
光是准备这些,就花了二两银子。
买好束脩,李明阳一家来到了百川书院门口。
书院大门正开着,门房一看李宝成他们的姿态,就知道是来拜师的。
“学子进,父母不得跟随,不用带束脩。”
他熟练地说道,对李明阳招了招手,“小孩儿过来吧!”
李宝成夫妻的手紧了紧,李明阳说道:“爹,娘,你们在外面稍等一会儿,我一会儿就出来。”
“好。”
李宝成二人赶紧松了手,李明阳跟着门房走了进去。
这百川书院外表看着就是青砖红瓦的围墙,没想进来之后,里面的环境却好似江南别院,步步生景。
穿过重重走廊之后,李明阳被带进了一个房间,只见一个穿着青衫,白玉冠束发的高挑男人,正好抬起头来,和李明阳对上了眼神。
楚鹤迁,字清真,年二十。
气质儒雅,书卷气浓郁,身姿如玉,有诗可形容: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李明阳和他对上眼神,对方那好似有些跳动的眼神让他知道,这个老夫子还真不是什么古板的性子。
“小孩儿,过来吧。”
楚鹤迁放下手里的书籍,对李明阳招了招手,声音同样儒雅。
李明阳听闻,连忙走了过去,“夫子好。”
“嗯,不必拘谨,你叫什么名字?”
“李明阳。”
“好名字,你之前可读书认字过?”
楚鹤迁随意问道,言语之间并无压迫感,像是邻居家的哥哥一样随和,不像是夫子。
李明阳本来就不紧张,乖乖笑着说道:“没有,但偷听过我堂哥上学。”
楚鹤迁来了兴趣,“偷听?都听到了些什么,可还记得?”
李明阳穿着一身虽然旧,但却干净清爽的布衣。
皮肤还算白嫩,看着乖巧,没想到也会行偷听之事。
而且看着没有其他面对夫子的学子那么紧张,这让楚鹤迁对他很是好奇。
李明阳点点头,不好意思道:“偷听到夫子教我堂哥他们背诵百家姓,我已经会背啦!”
“是吗,那你背给我听听。”
要是李明阳真靠偷听就会背,那说明这孩子起码记性好。
楚鹤迁也不至于丧心病狂到考几岁小孩很难的问题,主要就是看思维灵不灵活,背诵也是其中一个。
“好的夫子,那我背了。”
李明阳张嘴就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年爱阳佟,第五言福。”
不过李明阳没那么傻,前面大半背的流畅,后面就有些犹豫吞吐错字,但最终还是把全篇都背诵了下来。
楚鹤迁有些惊讶,“你真没学过,只是在学堂外偷听就会背了?”
李明阳装作有些委屈的瘪了瘪嘴,“真的,我不敢欺骗夫子。”
楚鹤迁失笑,看着小孩委屈了,伸手拿了一颗饴糖递给他。
李明阳连忙双手接过,眨了眨眼,疑惑道:“夫,夫子,为什么要给我糖啊?”
楚鹤迁自然道:“刚刚是我不对,不该怀疑你,这是给你的赔礼。”
哪怕知道楚鹤迁特立独行,李明阳心里也有些不敢置信。
一个成年人,竟然会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对自己道歉?
他心里有些兴奋,自己怕是真的遇到有学识,还高风亮节之人了!
这样会承认错误的老师,教育学生肯定也不会死板,思想也会开明,行动更是会与那些老学究大不相同。
在这样的人手下当学生,哪怕学习任务繁重,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轻松!
楚鹤迁说道:“你的记性很不错,但考核还未结束,接下来,我诵读内容三遍,要是你能记住大半,就能通过考核。”
“是。”
接着,楚鹤迁念出了一段内容。
李明阳心里松了口气,还好是他熟悉的东西,正是现代小学生必学的笠翁对韵。
这可是古代声律的启蒙读物,读起来朗朗上口。
李明阳没有藏拙,直接听了三遍后,将楚鹤迁念出来的内容,完全背诵了出来。
楚鹤迁有些惊讶的起身,弯腰揉了揉李明阳的头,“看来的确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你通过考核了,出去叫你父母带着束脩进来吧。”
李明阳顿时露出惊喜之色,但却没有转身出去,而是对楚鹤迁鞠躬作揖,“是,夫子。”
楚鹤迁微挑长眉,看来不仅聪明,还很知礼。
“去吧。”
得到夫子准许,李明阳这才转身走了出去。
李宝成和张氏早就等急了,但也不敢去催促,此时看到李明阳出来,连忙走了过来。
“狗......明阳,你通过夫子考核了吗?”
夫妻俩的手都在颤抖。
李明阳点点头,高兴道:“爹,娘,我通过夫子考核了!”
李宝成两人闻言大喜,门房有些惊讶。
没想到,这么一对平凡夫妻的孩子,竟然能够通过夫子的考核!
要知道,其他学堂都开学两个月了,但百川书院却还没有开学呢。
就是因为楚夫子想要招收二十个学生,但总共才十九个,原本以为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没想李明阳,竟然成为了这第二十个!
李宝成夫妻俩高兴了一下,连忙道:“那我们快进去,千万别让夫子久等了!”
一家三口提着束脩走了进去,看到光风霁月的楚鹤迁时,李宝成两人顿时拘谨了起来。
楚鹤迁看着这一家三口,父母平平无奇,倒是孩子看起来机灵,也不知是随了谁?
他开口道:“是李明阳的父母吧,明阳已经通过考核,可以算作我书院的学子了。”
李宝成抖着手送上束脩,张氏也连忙掏出了三两碎银。
“多谢夫子!这是我儿的束脩和学费,还请夫子收下。”
楚鹤迁接过,说道:“我书院中总共有二十学子,因为收徒时间太长,其余学子都在家中。”
“今日你们先回去,自行准备笔墨纸砚即可,后日上午巳时前,到书院报道,行拜师礼!”
李宝成夫妻立刻点头称是。
楚鹤迁看了一眼露出笑容的李明阳,喝了口茶提点道:“那红云书斋老板跟我是好友,你们可去那里购买,价格比别处便宜一些。”
李明阳一听,还有合作的书斋?
这种模式倒是眼熟,就是不知楚鹤迁是真给学子谋好处,还是想要捞钱?
但李明阳眨了眨眼,楚鹤迁看着就是个不差钱的,应该是后者吧?
一家三口跟楚鹤迁道谢,告别,走出了书院。
没想到此行会如此顺利,这年轻夫子更是丰神如玉,张氏极为高兴。
“还是我有眼光,这夫子一看就有学识,是个真正读书人的模样,以后明阳在这里读书,定能学到知识,考过童生、秀才,一路高升!”
李宝成点点头,“走,我们先去红云书斋买笔墨纸砚!”
一家三口来到书斋前,这铺子还挺大,三面墙壁都有书柜,铺子中间还有几排货架,笔墨纸砚,都分门别类的摆放整齐。
看着这书童的态度,李宝成夫妻极为惊喜。
楚夫子真是大善人,这书童如此殷勤,笔墨纸砚应该不会卖的太贵吧?
“瞧瞧,这边是纸张,分别是麻纸、竹纸、硬纸、绢纸、宣纸,一刀五十张,分别是一百文、一百五十文、四百文、两千五百文、三千文。”
“前两者平价,硬纸通常是用作礼品纸盒等包装的,后面的绢纸和宣纸,适合书法作画,这位学子既是初入学,推荐前面两者。”
书童指着面前的架子,一一介绍。
他看得出来李明阳家境不富裕,但也没有拜高踩低,笑着说道。
听着这个价格,李宝成和张氏暗暗吸气。
前面的麻纸和竹纸还能接受,后面三样实在无法接受,这也太贵了吧!
李明阳乖巧地说道:“爹,娘,我用麻纸就好了。”
在他看来,没必要花那个冤枉钱去要好的。
他也不会去和别人攀比,哪怕到时候入学了,别人都是用宣纸,他用麻纸,他也不会有自卑心理。
看着儿子这么乖巧,张氏摸了摸兜里的银子,咬了咬牙。
“既然有价格之分,肯定是品质不一样,麻纸和竹纸一样来半刀,看哪个你写的更舒服,以后就给你买哪个!”
李宝成点头赞同,“对,给不起你最好的,但只要你努力,倒数第二还是给得起的。”
书童看着这一家,笑着道:“几位感情真好,的确可以分着买,看看孩子书写的手感再定夺。”
他看向李明阳的眼神有些奇异,以往的小孩儿都想要贵的,李明阳却如此乖巧,当真是贴心。
而且还能够通过楚夫子的考验,以后说不定有出息。
这小孩儿,值得结交。
麻纸和竹纸各来了二十五张,一百二十五文没有了,接下来看笔。
“这是苇管笔,用芦苇管子所做,用的兔毛,十文钱一支,便宜,但不怎么耐用。”
“这是缠纸法鸡距笔,笔管是竹管,笔头精选秋天野兔脊背上的紫豪所做,笔锋粗短好写,吸墨量少,耐用,三十文一支。”
书童作着详细介绍,“至于诸葛笔、牛毛笔、檀木笔、鼠须笔等等,一支的价格就已经超过了百文,三位可要细看?”
李明阳摇了摇头,仰头笑道:“谢谢哥哥,后面的笔就不用说了。”
“爹,娘,我想要买两支苇管笔,以作备用和替换。”
见儿子这般乖巧,李宝成两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纸已经占了大头,笔也不好再多花钱。
再是墨条,成年人中指那么大,最便宜的十文钱一条。
贵的松烟墨,油烟墨,漆烟墨,彩色墨药墨等等,价格超百文。
李明阳面不改色的要了两条最便宜的墨。
至于砚台,他摇摇头,对着正要介绍的书童说道:“哥哥,砚台就不必介绍了,我不买。”
书童奇怪道:“不要砚台?那你怎么磨墨?”
李明阳笑了笑,懂事的说道:“家里有陶碗,可以当做砚台!”
笔墨纸就已经花了一百六十五文,这砚台哪怕是最便宜的青石砚,也在二十文以上。
可是陶碗一打十个,才八文钱呢!
既然有替代品,那就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
笔墨纸不好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品,只能买,这没办法。
书童不禁震惊了,弯腰问道:“可是,如果你用碗当砚台,你的同窗肯定会嘲笑你的,到时候你不会难过自卑吗?”
李明阳摇摇头,平静道:“我能读书,就已经超过很多人了,有钱人用好的,我没那么多钱,就用碗。”
“等我以后有钱了,再换上好的砚台就是了,为什么要自卑呢?”
听到他的反问,书童震撼不已。
“你,你就这么肯定你以后会有钱?”
李明阳微笑着道:“我相信自己,哪怕是为了家人,我也要努力读书,出人头地!”
书童看着他,虽然是居高临下,但却有一种对方和他平视,甚至比他还要高大的感觉。
他喃喃道:“好小子,人穷志不短啊!”
李宝成和张氏眼眶一酸,要不是家里穷,狗娃怎么会如此懂事!
店里其他听到这对话的人,看向李明阳的目光也异彩连连。
“好小子,哪怕穷也有志气,心态昂扬,心性豁达,就连我等成年人都不及呀!”
几个书生长吁短叹,看向李明阳的目光带着欣赏之色。
就连站在柜台后的掌柜也走了出来。
“好孩子,你有如此心胸,又是楚夫子的学子,这块牌子给你,以后但凡你来红云书斋买笔墨纸砚和书籍,都是九折。”
这掌柜身宽体胖,表情温和,看向李明阳的眼里带着欣赏,递过来一块精致的木牌。
“叔叔,这......”
李明阳露出腼腆的表情。
李宝成和张氏疯狂心动,但这是掌柜的给自己儿子的,看他收不收吧。
掌柜的直接塞进李明阳手里,笑着道:“别客气,我很欣赏你,笔墨纸砚是消耗品,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李明阳双手接过,半弯腰作揖,感谢道:“那小子就收下了,多谢掌柜叔叔!”
掌柜的笑道:“不客气,以后常来书斋就好。”
“对了,你是今年新入学的学子,一般头一年,夫子都会教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等等。”
“至于论语,你们夫子会在拜师礼过后,作为回礼发给你们学子,可以不必买,我这里有前几者的合集,才卖五十文一本,要否?”
这些书内容都少,一本才薄薄的不到半厘米。
这个价格,李明阳敢肯定不贵,连忙露出八颗牙齿,萌萌哒地说道:“要的,谢谢叔叔!”
这个九折的木牌立刻就派上用处了,原价二百一十五文,最后只要了一百九十七文钱。
带着一个大包裹出来,却总共只花了不到两百文,李宝成和张氏很是激动。
“儿啊,你真是聪明又懂事!”
摸着儿子的脑袋,张氏满是自豪。
“今天可省了好多钱,咱们买一些肉回去,好好吃一顿,给你补一补!”
课前刚刚嘲笑过李明阳的马学才眼见夫子终于注意到了拿陶碗的李明阳,不由嗤笑。
东西差劲成那样,想来写出的字也不会太好。
与课堂上的其他学子,马学才或许比不得,此刻却在李明阳的身上找到一丝优越感。
李明阳不言语,只等着夫子的评价。
可楚鹤迁却没继续说,将他抄写的三字经重新放了回来背着手继续去看其他学子的了。
指点过所有人握笔指法坐姿后,二十人的三字经几乎全部写好,连纸上的墨迹都干了。
楚鹤迁先是与众学子讲了这其中的道理。
随后脱口叫出几个名字来。
“梁贺竹,张谦,李明阳。”
被念到名字的三人立刻起身。
没被点到名字的看着三人,窃窃私语。
“夫子叫了他们做什么?”
“我听我爹说,梁家祖上就是做官的,张谦他爹好像也是做官的,应该是看他们写的字好?”
父辈为官,儿子耳融目染,想来也是能写出一笔好字的。
可为何又叫了李明阳?
马学才在底下嘿嘿一笑。
“有好当然要有坏。”
夸完了梁张两家的小公子,待会儿夫子就得狠批这个用陶碗当砚台的。
小孩子心思简单,能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中瞧见同窗的乐子,也能津津乐道一个晚上。
不知马学才一人,其他人瞧见李明阳的陶碗也都想笑。
“今日初学写字,这三位的字称得上前三甲。其他人可要用心学习。”
“啊?”
其他人都是暗自惊叹,只有角落里的马学才,一个没控制好音量。
楚鹤迁眸子一冷,“怎么,是对这次的三甲结果有意见?”
马学才缩了缩脖子,肉乎乎的小脸上笑得尴尬:“没有,夫子选的自然是对的。”
要是他不吭声,楚鹤迁还注意不到。
这会儿一下将目光落在了马学才的身上。
“马学才,你也将你的字拿上来。”
“啊?”
马学才一阵尴尬,但夫子的话也不敢不听,只能照做。
楚鹤迁随手将李明阳的字和马学才的拿在一起。
高下立判!
面试之前,楚鹤迁对每位学子家中情况都有过简单了解。
李明阳算的上是最差那一档了,书都没见过又怎会摸过笔?
可看看李明阳的字。
自然流畅,笔笔精到。
马学才得那份虽写的横平竖直,但凑在一起就是别扭得很。
明明是用了最好的纸笔,却还是写成了这样。
马学才只觉得一阵臊得慌,低着头:“弟子写字不多,日后回去定会好好加练。”
“不只要加练,还要调养自身心性。”楚鹤迁声音淡淡的:“上等墨砚写不出个好字,陶碗为砚却写的大气,这中间的道理,你还有的学。”
马学才是怎么想的李明阳不知道,但夫子的这一番话着实是给他惊艳到了。
入学之前的面试,李明阳就能感觉到这年轻夫子的与众不同。
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如此看来,这学堂岂止是选的值,简直是大赚啊!
今日课程全部结束,众学子起身作揖,见楚鹤迁走了才各自收拾起东西来。
李明阳擦干了陶碗中的墨汁,收拾好东西后随着其他学子一同出门。
没想到才刚一出门就碰见了马学才。
刚刚在学堂上,马学才的字被李明阳的字比的一无是处不说,还被夫子那样说。
马学才这会儿是越想越气,肉乎乎的小脸一阵胀红。
“李明阳,我看你不是第一天拿笔,是故意在夫子面前装的吧?”
马学才是越想越想不明白。
为了入了夫子的眼,他愣是被父亲逼着在家背了好几天的书,又提前研习了握笔写字的技巧,这才能勉强看的过眼。
一个村里来的穷娃子,三两下就能写的比他还要好,马学才实在是想不通啊!
李明阳眨眨眼:“我若是真的写过字,会连笔墨纸砚都要现买,还拿着个陶碗做砚台?”
一句话怼的马学才哑口无言。
小孩子的头脑到底还是差了点,哪里比得过他这么多年的思维?
“看来夫子说的那些话,你还是没参透。你的字不行,就多练,至于悟性......”
李明阳话没说完,只叹了口气,迈步朝着饭堂而去。
马学才那豆子大的眼睛朝李明阳身上一瞪,心里是一阵不爽,却还是在门房的提醒下去吃饭了。
学堂内每日用餐的时间是一致的,早餐白粥咸菜,午餐晚餐一荤一素,搭配的还算合理。
这个年代夜间的活动本就少得可怜,更何况是书院的宿舍里。
一盏油灯照亮了整个屋子。
李明阳才刚洗漱过准备睡下,就听见了林英杰的声音。
“李明阳,你家真的连个砚台都买不起?”
一句话问的李明阳呆愣在那。
但与马学才的嘲讽不同,林英杰纯粹是无心,见李明阳不说话,立刻从自己的包里取出一块原石砚台,虽与他如今用的比不得,但也算得上是中上等了。
上面更是有匠人雕刻下的名言名句。
“我爹怕我毛手毛脚,打翻了砚台,特地多给我备下一块,送你了。”
随后更是抱着肩:“只要你......”
后面的话还没说完,郑秀文直接将自己那块备用的木雕砚送到李明阳这:“一块砚台就想要收买人了?李明阳,你只管用我的就是,看他还如何得意!”
林英杰瞪着眼睛:“你这学人精,白日我出银子让他们做我跟班你横插一脚,现在我送砚台,你也学着送?
大乾,李家坳。
“这世道,想念个书都这么困难?”
“唉——”
黄昏日落,田间地头都罩着一层金色的光晕,六岁的李明阳正立在田坎上,怔怔地盯着一派祥和的村庄,目光闪烁着几分与年纪不符的沧桑。
“狗娃子,阿爷喊你回家吃饭了。”
远处,比他年长几分的少年郎,稚气未脱的喊了一嗓子。
“说了多少次了,我有名字,叫我大名。”
李明阳耳根发烫,脸上浮现一抹羞恼。
虽然看着年纪尚小的他,身体里却住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灵魂,天天被几个毛孩子叫狗娃子,这算怎么个事?
是的!李明阳穿越了。
算到现在,不多不少正好六个年头。
前世的他沉浮半生,算不上有什么逆天的成就,但好歹也是一家混到了一家国企的高层,零零总总算下来一年怎么着也有个百万左右,,算得上半个人生赢家。
辛苦打拼了半辈子,还没来得及享福。
结果就是这么平平无奇的一天,出门就撞了“大运”。
“嘭”的一下,很快啊!
等李明阳再醒来的时候,他就穿越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古代村子,并且喜提“狗娃”这么个新开的小号。
对于这个名字,李明阳有诸多不满。
但他的堂哥李明忠却不这么认为,并且一脸蔫坏的叫着:“就不,就叫狗娃子,你就是狗娃子。”
行!你不仁,那就别怪我不义。
李明阳咬了咬牙:“知道了牛蛋,我这就回去吃饭。”
唰——
李明忠面膛微红,窘迫而又恼怒道:“不许喊我牛蛋,我和你不一样,我是学堂念过书的,以后就是读书人,现在不光有大名,以后还要取字的!”
说到最后,李明忠脸上透着几分沾沾自喜。
“就不!我就乐意叫你牛蛋,你读了书也是牛蛋。”
“住嘴,看我不揍你!”
十岁的李明忠,已然有了不小的个头,恼羞成怒地就伸手朝着李明阳抓来。
可李明阳哪有这么傻,说完后早就一溜烟朝着家里跑去。
“哎呦!”
跑的急了,刚进院门,李明阳就一头撞进了一个妇人的怀里。
“小兔崽子,你火烧屁股了?着急投胎去啊!”
“我这刚扯布料做的新衣裳,弄坏了老娘不扒了你的皮!”
看着王氏骂骂咧咧,李明阳只是瞥了一眼,随后便起身准备进屋。
对于自己这个二婶,他素来没有什么好印象,一个农家妇人,天天不帮着家里干活,净想着怎么梳妆打扮、搔首弄姿。
当然了,女子爱美没错,谁规定村里的妇人,就不准打扮了?
可关键问题是,老李家就两个儿子,二叔一家都不干活,那活不就落到老两口和他们家头上了吗?
“哎呦!撞了人不说什么也就罢了,见了二婶你招呼都不打一个,跟你爹一个德行,三巴掌打不出一个屁来。”
王氏揪着李明阳的耳朵,拉开架势就准备开骂。
可就在这时,灶屋内的张氏端着簸箕走了出来,李明阳见状一喜,如同看到救星般挣脱,直接扑进了妇人怀中。
“娘!”
张氏脸上满是宠溺的笑了笑。可看到王氏后,顿时脸一拉:“我说妹妹,你这么大人了怎么好意思跟个孩子置气?而且他爹再怎么不是,你也得喊一声大哥,当着孩子的面说话注意些。”
王氏气急败坏:“你......”
“你什么?不是你大哥和我们,你们一家子吃什么?老二念过书咋了,他是读书人,你还拿自己当官太太了?”
不同于家里旁人,张氏性格本就泼辣,十里八乡的吵架就没输过,又岂会惯着她。
王氏气得脸都绿了,指着张氏的鼻子你了个半天,也没你出个所以然来。
最终还是老刘氏从堂屋出来,这才黑着脸喊道:“行了!我老婆子一把年纪了都在干活,你们两个妇道人家,天天光知道斗嘴不觉得丢人,再骂下去今晚饭都别吃了。”
晚饭的时候,李明忠坐在对面,恶狠狠地瞪了李明阳一眼。
大哥李明堂是个老实巴交的闷葫芦,觉得都是自家弟弟没什么,但是二姐李七月就比较护短了,眼睛立马就瞪了回去。
“怎么了,妮子?”
老李头见状挑了挑眉,顺道夹了一筷子鸡蛋到李七月碗里。
听到阿爷询问,李明忠瞬间老实了。
毕竟谁不知道,作为全家唯一一个丫头,阿爷最疼的就是二姐。
不光懂事乖巧,会帮家里做活,而且聪明活泼,才十一岁的年纪,就已经开始帮忙打点家里的一切了,有了她帮衬家里,家里人下田的时候,都能省不少心。
“没什么。”
李七月当然说不出个什么,她只是觉得,不能让自己弟弟受了欺负。
说着话,顺道把鸡蛋又夹给了李明阳:“来,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你多吃点。”
李明阳早就馋的口水直流了。
这烧的金黄喷香的鸡蛋,全家桌子上就这么一小碗,就连李明忠见了,都嫉妒的直咬牙,但偏偏又不好多说什么。
“老二呢?咋不见来吃饭?”
李宝成长年务农,皮肤黝黑粗糙,说话就跟办事一样沉稳干练。
“宝学去县城找几个同窗,说是要请教下学问,读书人的事情,咱们管那么干嘛。”老李头说着,将那一小碗鸡蛋全部盖了起来。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给谁留的。
李明忠见状,顿时又眉飞色舞起来,等爹回来了,这些鸡蛋他不还是照样可以吃。
李明阳默不作声。
自打前些年,二叔考上了童生,家里的地位便水涨船高。
就连老两口,也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二儿子身上,盼着哪天祖坟冒青烟,万一真供出个秀才来呢?
但李明阳对此却画了个问号。
考不考得上秀才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好几次去二叔的屋子,都看到了不干活的他躲在屋里偷懒,直到瞧见李明阳,这才装模作样拿起本书看了起来。
尤其是这几次去县城,每次回来都脚步虚浮、精神萎靡。
这怎么看着,也不像是去请教学问的。
但很快,他就没工夫去细想这些了,因为吃完饭后,就到了全家人最期待的节目。
让李明忠背书!
老李头招了招手,虽然他听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想知道,家里供这对父子念书到底有什么进展。
李明忠的笑容僵住,有些紧张地站起身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卫......”
背着背着,他头上就冒了虚汗,“蒋......蒋沈韩......”
老李头脸色略微有些难看。
他这么安排,原本就是为了告诉老大一家,家里出钱供这斧子俩念书没错,你瞧这不是,我孙子又学新东西了。
但李明忠这个表现,就算是傻子,也看明白怎么回事了。
终于......
李明阳嗤笑一声:“蒋沈韩杨!”
话音落下。
屋内所有人都愣住了,齐刷刷朝着李明阳看了过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