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穿书六零:大院职工有空间李冬梅蒋双云全局

第9章

发表时间: 2025-03-01

蒋双云看着面前穿着整洁,面色红润,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太太,知道这是要商量孩子的事了,打发几个小娃娃在院子里玩,只抱了最小的陆元圆进屋。

刚想说话呢,又被打断了。

“老太太,要不你先听我说一句?”

贺美珍不听,让蒋双云自己找个地方坐,关上门,顾自讲起了故事。

这还是个执拗的老太太。蒋双云心想。

但故事讲得还挺曲折离奇的......

“......总之,陆家替别人养了儿子,不是件什么光荣的事。入你耳,封你心,连元旦都不要告诉,这是为他好。”

听完故事,蒋双云顿悟了。总算是明白陆家人为什么对元旦和元笑几人会这么区别对待了,

原来陆大春根本不是陆家人,元旦的亲生妈妈,王晓丽才是。

而陆家人自矜注重血脉,所以在陆大春这个当过兵,身份光荣,能为陆家带来荣耀与庇护的养子也死了后,干脆与养子的再婚对象,也就是原主断了关系。

因为本来也没什么关系......

“老太太,那,”此刻,蒋双云只想确认一个问题。

陆大春那边的亲人关系都处理干净了吗?自己不会以后突然冒出一个婆婆,孩子们冒出一对爷爷奶奶吧?

“不要打断我说话,没礼貌。”贺美珍瞅了瞅蒋双云,幽幽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死的死,埋的埋,那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接下来说的话,”

蒋双云嘴角抽了抽,这老太太一直这样么?不过确认不会突然冒出一对公婆,叫她放心不少。

“我们陆家在海外有点关系,前段时间本来准备走的,没走成,过几天肯定是要走的,东西已经收拾好了。

元旦是陆家的骨血,打小我就当眼珠子护着,自然要带走,可他总喜欢往你那里跑,跑了还不想回来,你说说这应该怎么办?”

蒋双云敛下眼底的诧异,不接话。

贺美珍皱了皱眉,“你为什么不说话?”

甚至于听到他们要出国的事,连吃惊的表情都没有.......

“老太太,我在听你说呢,不想打断你说话,免得又被说没礼貌。”蒋双云敷衍道。

贺美珍一噎,以前倒是不知道大春另讨的媳妇这么喜欢耍嘴皮子,从进门开始,就一口一个老太太的,真会膈应人,得亏她涵养好,不和小辈计较......

“我跟孩他几个叔伯商量过了。元旦这孩子确实欢喜你,陆家也想留个根在这,所以,我们决定尊重元旦的意见,让这孩子跟着你。”

见蒋双云还是不说话,贺美珍只能继续道,

“放心,我们陆家不会亏待你。其实我当初是给晓丽准备了一笔嫁妆的,可晓丽不要,现在我把它给你。”

说着,贺美珍从床头暗格里摸出一包东西,不知道是什么,看起来硬硬的。

“现在世道变了,穷人有底气,富人不敢出头,我们陆家往上数两辈,也算个大户,后来舍的舍了,捐的捐了,如今手里也不剩多少......”

贺美珍抽出两条大黄鱼,想了想,然后又慢蹭蹭抽出一条,

“两条是晓丽的嫁妆,另一条我额外添给你的。”

蒋双云眼睛亮了亮,却没有多余的动作,只是静静地看着。

“长者赐,不可辞。收着吧。”贺美珍以为人是不好意思直接要,打算推辞一番,再收下,她最不喜欢的就是这套假惺惺的做派,但考虑到外孙还要人帮忙照顾,说话尽量客气着了。

谁料这个便宜儿媳妇却是一点不客气,竟想5根全要!

“老太太,你也别藏着掖着了,你东西都准备好了,不就是打算给我的么?”蒋双云心里跟明镜一样的,怕是对方还有什么要求,但她不打算听。

“老太太,你全给我,我送给你一个消息。”蒋双云十分真诚道。

“什么消息?”贺美珍一愣,对上蒋双云自信的神色,竟真将大黄鱼往前递了递。

蒋双云笑眯眯收下了,“你们也清楚,再往后,局势只会愈发不明朗。

一个孩子,5年是幼,10年精心庇护,20年足够她长大成人,若仍担心挫折,三十年,四十年......总有拨云见日的那天。要实在受不了语言不通,难离故土,可以试试去港城。”

这话一出,贺美珍惊异地看了便宜儿媳妇好几眼。

陆家身份总归有点瑕疵,他们不想一直战战兢兢地生活,就想着出去避避风头。但从没有人给过他们这么直接笃定的出路,好像什么都在掌握之中一样。

什么拨云见日,一片艳阳,说得她一个老太太都想再多活两年了......

“然后,你们要走,请务必走得干干净净。到了地方,也不要尝试往我这里寄任何信件,以免牵连你的外孙。”想到后些年的事情,蒋双云神情陡然严肃。

在这个连亲人之间都能够互相举、报的年头,如果被人看到有她来自海外的信,她不敢想象后果。

“老太太,我说的这个事情很重要。作为一个合格的背井离乡的人,就应该跟死了一样,不要再做些多余的事情给别人带来麻烦,望周知。”蒋双云怕老太太年纪大了,忘事,又提醒一遍。

什么叫跟死了一样?

一个小丫头片子,才高看一眼,没想到竟然是个无法无天不讲究尊卑的!

贺美珍气得二佛升天,但她向来标榜自己如琬似花,是个有涵养的人,纵使心里再气也没让自己做出什么拍桌大怒的行为来,

只是捏着口袋里再不敢示于人前的珠串子,不断默念着,这是要替她陆家看门的,要替陆家看门的......

“信,不写就是了!我们走后,这房子就留给元旦,钥匙暂且拿给你保管,你得了便利,得替元旦守着这房子,替我们陆家守着这片地。

落叶总有归根时,总有一天,我们会回来的,到时......”

“老太太,这个你还真是为难我了。你们一走,倒是轻松了,叫我守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收走的房子等你们回来,我有心无力。”

这倒不是蒋双云危言耸听吓唬老太太,六七十年代,房子最是紧俏,要是知道主人不在了,成了无主之物,肯定谁都想来分两杯羹。

至于儿媳,外孙,那是什么?不是都说了断绝关系吗?出殡的时候,这么多人看着的呢?

所以,蒋双云并不是很想趟这趟浑水。

“怎么会被收走呢?我这是私房!那年街道登记,特地托人批地新建的房。”

“哦......”蒋双云挑眉问道,“那陆家之前的房子是怎么没的?”

他们陆家之前的房子怎么没的?自然是被......老太太语结,活了一辈子,第一次无言以对。

“你走,你赶紧走,把你带来的东西也提走。我不想留你们吃中饭了。”

见老太太被气得直哼哼,蒋双云勾唇笑开,叫了元旦进来,让祖孙俩抓紧时间说说话,她则去收拾几件便宜儿子的衣服。

嘿!奶奶不要他了!陆元旦机灵的脑瓜子一转,乐了,

立马屁颠屁颠地跟在他妈身后一起收拾,看到什么拿什么,黑亮的眼睛骨碌碌转,还要领着后妈和弟弟妹妹们去家里厨房搬粮食。

贺美珍眼皮子颤了颤,最后索性闭眼,眼不见为净。

蒋双云当然没让几人去搬粮食,带来的东西也都留下了。虽然谈判提前结束,还有些东西没聊妥,但总的下来,今天这一趟她还算满意。

本来她是想要钱要票,结果人家直接给她砸了几根大黄鱼,倒也行吧。

要知道,曾经鲁迅先生可是用三条“大黄鱼”买下过一座四合院,可见这东西还是很值钱的。

民国时期一斤算16两,大黄鱼一块十两,约300来克,放到金价上涨的2024年,五条大黄鱼,起码能值个七八十万!

六十年代的第一桶金她也是挣上了!

她仔细想过了,养崽嘛,养一个也是养,养一窝也是养。反正都决定养三个,再多一个,大的溜中的,中的溜小的,说不定她还能省点心......

————“妈,奶奶说他们要走,要走哪里去?”回去的路上,陆元旦背着个小包袱哼哧哼哧地跑来跑去,一点不嫌累。

“不知道。”蒋双云摇头。

“嘿嘿。咩咩。”机智的陆元圆告诉哥哥。

妹妹笑得可真猥琐啊,陆元旦心想。算了,不知道就不知道吧,管奶奶去哪呢,反正他有人要!

“以后可放心了?不会再送你走了。”蒋双云瞅瞅便宜儿子。

也不知道从哪学的,从小心眼就这么多,为了引起关注,把自己说得跟棵没人爱的小白菜一样,还跟弟弟妹妹哭上了!

什么在陆家总被欺负,总被骂,还吃剩饭......这些话也不知道掺了多少水分。不过,要说陆家人对陆元旦十分疼爱倒也不尽然。

王晓丽的哥哥和弟弟都已经娶妻生子,各自有自己的家要顾,陆老太太和陆老爷子虽然疼惜自己的亲生女儿,但年纪大了,底下孙子孙女又是七个摞八个的,能分到元旦身上的关注总归会少上几少,

不然,陆元旦也不会在原主身边长大,如今,又要舍了这个外孙,全家去往国外......

当然,陆家有家底子,物质生活还是尽可能在满足。

因着这个唯一的外孙子,前些年,不少吃的喝的跟着一起进了原主的小家,现在,又给了她五根大黄鱼,也算是为人长辈的一片拳拳之心吧。

但就是这样,愈发显出陆大春死时,陆家人对原主几人的不近人情。好在几个孩子都是心思大条的......

“放心了,放心了!妈,以后你就是我亲妈!”

因为自小在蒋双云身边长大,其实陆元旦一直以为蒋双云就是他亲妈,但每次回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总告诉他,现在的这个是后妈,他的亲妈死了。

一开始他并不理解死了是什么意思,直到爸爸也死了......

“嗯,以后我就是你亲妈!放心吧,有妈一口肉,少不了你们一口汤。”

陆元宝听到,忙伸出胖指头戳了戳,“妈妈,我也要吃肉肉!”

“嗯,好好好,给元宝也吃肉。”蒋双云好笑地哄道。

陆元宝立马高兴得蹦跶蹦跶的。

陆元笑欢快的小麻花揪也晃起来,弟弟有一口,妈妈肯定不会少了她的!

“拗拗~拗拗~”陆元圆窝在妈妈肩头,呼喊着肉肉,拍着小手,也乐上了,时不时给路上的人笑一个。

就这么一路到了家门前。

“双云,你这一大早的去哪了啊?看你还提了东西,是回娘家吗?”

周玉芬带着孙子孙女在院子里玩,看到蒋家闺女又提了不少东西进屋,几个娃娃手上也掂着几个小包袱,眼睛止不住地打量。

“没去哪,周婶,我先回屋了。”蒋双云淡淡颔首,转身领着几个小娃娃进屋。

周玉芬皱眉,这蒋家闺女跟她们话是越来越少了......

下午吃完饭,午睡醒来,蒋双云本来打算领着几个小家伙出去逛两圈,随即想起月末街道会上门发粮票,就先领着几个娃娃在家里看书,认几个大字。

————“小蒋,你家这个月定量是70斤,你看对不对?”街道办王主任让本人再核对一遍。

“嗯,是对的。”蒋双云点头,单位给原主的定量现在是27斤一个月,三周岁以上不满六周岁的儿童是10.5斤,家里有两个,合21斤,然后小元圆不满三周岁,只有6斤,

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周岁的儿童,按规定是16~21斤,元旦的粮食关系一直在原主这,所以再加上他16斤,总共70斤,没错。

然后油票一个人头二两,肉票共两斤,豆腐每人月4小块,肥皂票一张半块,煤油票两斤,糕点票一斤,再加60块蜂窝煤票,

鱼票每人是半斤的量,鸡蛋票也有几张,“5市两3市两2市两”的都有,记忆里,2市两的票只够买俩鸡蛋。

至于烟票、酒票、自行车票那是不用想的。棉花票、布票应该要等年底了,

布票现在每人每年只有2尺一寸,棉花票也有削减,现在大家都寄希望于市里运作得好,年前能再多发上几张副食品票......

“那行,粮本你收好,我去下一家了。”

“好,谢谢王主任,王主任慢走。”挥别王主任,蒋双云转身回屋将粮本妥帖收进空间,这可是一家人的命根子。

她手头是有些粮食不假,但那些东西迟早坐吃山空,还是得开源!

她得好好想想,这个年代能不能找个什么稳当的副业,首先排除投稿。

虽然利用闲散时间就能写稿,看起来相对轻松,但这个年代领稿酬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再过几年,连稿酬制度都要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