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跟我来以退为进那一套!”
孙诤知很快就平复好情绪,对于凌远的彬彬有礼,权当他在以退为进,耍手段。
“孙大人,在下并非全盘否认介大人的变法,但其中的确有不妥之处,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完全可以修改后再实施。”
凌远对孙诤知还算客气,毕竟介甫变法,是为了整顿民生,救济百姓,孙诤知赞成变法,证明对方心里同样想救济天下百姓。
这样的一个人,凌远自然要对他客气一些。
如今在这朝堂争辩。
无非就是政见不同。
除此以外,凌远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把被抓进监牢的兄长给救出来。
当然,如果介甫的变法里没有不妥之处,凌远也不会来朝堂,与他们这些人争辩,更不会为了救兄长,就不顾对错是非。
“我与介甫相识十几年了,他当知县时就已经撰写常平新法,旨为天下苍生,十几年的谋划,难道还不够深思熟虑?”孙诤知冷声道。
“既然孙大人认为十几年的谋划,没有不妥之处,那我就仔细讲解一下常平新法吧!”
凌远明白一个道理,想要让孙诤知服气,那就必须先把常平新法里的各项措施说出来,而后,再解释里面的弊端。
“介大人撰写的常平新法,旨在救济天下百姓。”
“既朝廷建立一个常平粮仓,丰收之年,朝廷以高价收购粮食,防止粮食价格过低,致使百姓收入减少。”
“另外,遇到荒年时,朝廷在降低价格出售粮食,稳住粮价,拯救百姓!”
凌远准确无误的说出了常平新法里的措施,然而,还没说完,就被孙诤知打断:“变法里的内容,我等早已知晓,用不着你再说一遍。”
“孙大人耐不住性子,那我就讲讲这项措施的弊端吧。”
凌远倒也不生气,毕竟被一个九品校书郎否定了变法,换谁都会心生怒火。
“丰收年,高价收,荒苦年,低价售,看似能够救济百姓,但遇到官商勾结,地方官吏把粮食兜售给那些商人,由商人高价卖给百姓,孙大人,你可有应对之策?”
凌远把弊端当众说了出来。
而孙诤知明显愣了一下,在凌远说出弊端的那一刻,他心里其实也琢磨了一番,按照凌远所说,这样的情况....
的确有几率发生。
官商勾结在历朝历代,屡见不鲜。
遇到大灾之年,人心难测,官吏以朝廷规定的价格卖给商人粮食,然后商人再抬高粮食价格,再卖给百姓,只要事情做的周密,朝廷根本察觉不到。
凌远说完救济百姓的措施弊端,孙诤知迟迟没有回应,就连介甫也面露凝重之色,皱眉沉思。
二人的举动,从侧面证明,当初在撰写变法措施之时,介甫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心思全部扑在如何救济百姓上面。
只想着好的一面,从而忽略了坏的那一面。
眼看占据上风,凌远乘胜追击,毕竟不止孙诤知支持介甫变法,肯定还有其他大臣,现在他们没站出来,那是因为凌远占据了优势。
所以,凌远必须一口气将变法的弊端说出来,万一再有像孙诤知这样的人半途冒出来,那他就很难招架了。
三人成虎这个道理,凌远还是懂的。
“说完上一条措施的弊端,那我就再说说常平新法里,关于抑制土地兼并这一项弊端。”
凌远大声道:“介大人在变法里提到,为了不让耕农周转不开,亦或者破产,抵押手里的土地给地主乡绅,防止地主乡绅土地兼并,所以朝廷以现钱贷给耕农,让他们有钱周转,不至于抵押变卖土地。”